蒋方舟:“讨好型人格”让我白活了20年!

蒋方舟:“讨好型人格”让我白活了20年!

大家眼中的蒋方舟是什么样子?

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天才文学少女的”的层面,小小年纪就凭借着过人的文字天赋见诸各大媒体,从小出书,上最好的大学,毕业后出任《新周刊》副主编,人生一帆风顺。从小就生活在名人的闪耀光环里,她就是典型的令不少父母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01

最近的一期 《奇葩大会》让我对蒋方舟又有了新的认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也在看这个节目.

蒋方舟在节目中深度剖析和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她是讨好型人格,并在分享中举了自己亲密关系中“讨好型人格”的例子:

在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给她打电话,在通电话过程中责骂她,然后她一直道歉,道歉了2个小时,但对方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后便一直打一直打。

她看着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吓得浑身发抖,但她不敢跟对方说“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再这样下去我会生气”这样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她再回想起这段经历,她觉得很恐怖,因为即使在如此亲密的两性关系中,她好像都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觉得不高兴。

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在亲密关系中的自动化习惯反应:

讨好型人格”的人会表现的没有自我需求,她从不对身边的人提出期望和要求,他们努力察觉别人的需求和希望,并设法无条件去满足对方。

蒋方舟:“讨好型人格”让我白活了20年!

02

‘讨好型人格“的常见情景:

亲子关系中的“讨好型人格”

果果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电视刚好开着,就放下书包看了一会,不巧爸爸也回来。

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就大发脾气:“一放学就看电视,你作业做完了吗?”孩子本来是可以告诉爸爸,电视刚好开着,就看了一眼,但他没有,当他看到爸爸阴沉不高兴的脸,感觉到了爸爸生气的情绪。

他立马讨好:“爸爸,我错了,你别生气,我再也不看电视了,我会好好学习的”

其实果果是完全可以跟爸爸说电视并不是他打开的但他没有,因为他害怕爸爸的低情绪和不高兴,他选择讨好和压抑。

蒋方舟:“讨好型人格”让我白活了20年!

人际关系中的“讨好型人格”

L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只要同事找到她帮忙,她基本都会答应。

有一天,同事F又找到A,说老大给了他一个紧急任务,可是他临时有事情,实在没有时间做,央求A能帮他完成,并不断强调A人最好了,你不帮我的忙,就没有人能帮我了,你做事情最靠谱了....

结果会是怎样?A答应了,并笑容满面的说:好,我尽快做出来。”其实A手上也有紧急要完成的事情,这样的话,她就只能默默加班完成了。

A不愿提意见,什么事自己吃亏也没关系,不愿和别人发生冲突,因为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他很靠谱,是个愿意帮助别人的好人。

蒋方舟:“讨好型人格”让我白活了20年!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天生的,养育环境和成长的文化背景决定着我们的内在人格和处事性格.

以下这样的情景是否多少有些熟悉感:

⊙“别到别人家玩,净给人添麻烦。”

⊙“别那么不懂事,让叔叔阿姨看笑话!”

⊙“咱们家条件差,人家给的东西不能要,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不自觉地讨好别人,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当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谦虚,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和爸妈说,就被说成骄傲自满不谦虚。

后来觉得自己说自己好是不行的,别人说你好才是真的好,渐渐的我们觉得别人说我们好,我们才是真的好,就这样我们完美的继承了我们父母的模式,如果你没有成长和改变,很可能你的孩子也将继承你的模式。

这是你想要的吗?

一旦有了讨好型人格,她会蔓延到我们生命关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你生命的主轴,这个主轴的基调是压抑,委屈和低价值感,我们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怎么说我们。

我必须做得足够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努力迎合,才能收获别人对我的爱和关注。

每一次你的刻意放低自己,都是对自己的亏待和伤害。

03 如何治愈“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在演讲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的做法:2016年,她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呆在东京,不懂日语,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把自己放逐到陌生的城市,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这一年无形中治愈了她的“讨好型人格”,主要因为有这样一个远距离的机会,让她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蒋方舟:“讨好型人格”让我白活了20年!

作为普通那个人,也许我们做不到抛开生活和繁琐,隔绝现实一年,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改变:

首先接纳真实的自己

容纳真实的自己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动态探索的过程,讨好的根源是因为先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情绪和需求。所谓的容纳是指:

你可以呈现出你真实的样子,这个真实的部分可能是“不够好的”,甚至“很糟糕的”,但是你愿意面对,并想一点点改变。于是你可以一点点袒露真实的自己,从小事情着手,面对别人的求助你可以温柔的拒绝,可以先照顾自己的情绪感觉。

其次找出自己的讨好模式

列出经常不自觉讨好的人:总接受你的同事以及没有界限的朋友的请求;再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讨好情境,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脑中自然会联想起之前自己所受的委屈和不快,哪怕一时间还是遵循了讨好模式也不要紧,慢慢就会发生改变。

最后,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改变“讨好型人格”,终极办法是“自我确认”你不应该为了讨好别人而活,你应该为了你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付出努力,在这些地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也许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你呈现的手法并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但那又怎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才能创造出无法复制的价值。

蒋方舟的自我剖析和自救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不完美的普通女孩。我喜欢这样不够完美的蒋方舟!愿你也是那个敢于探索自己的女性,我相信真实的女性最有力量,也最有魅力,你准备好了吗

微信公号 每天微笑着醒来(ID:azxh520)第一时间看心理资讯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