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網絡上一篇《99%的中國人不知道的歷史真相中》,一條數據顛覆了大多數人的歷史觀:軟弱無能的宋朝對外作戰勝率高達70%,遠遠超過盛唐的55%,一時間“鐵血強宋”之名傳遍網絡,武功強盛,遠邁漢唐。看到這裡,我有個疑問:宋朝既然這麼強大,為何還會有靖康之恥、崖山之敗呢?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請輸入圖片描述

從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算起,直到臨安被蒙古大軍攻破,兩宋前後綿延三百一十六年。在三百年時間裡,宋朝的主要敵人有四個,分別是契丹、党項、女真和蒙古,可以說從立國起,宋朝就一直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下。在這種情況下,宋朝還敢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得不說趙家子孫心真大,周圍豺狼環伺,居然還能安然酣睡。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請輸入圖片描述

為防止武將奪權,宋朝施行強幹弱枝、守內虛外方針,成功地將藩鎮割據的苗頭扼殺在萌芽中,但自廢武功也削弱了國防實力。對外戰爭中,宋朝多采取守勢,據統計,宋朝大規模對外作戰共八十次,就有六十次是處於防守一方,其中有四十一次成功退敵,粗略計算下來,就有了宋朝對外作戰勝率70%的超級大牛皮!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請輸入圖片描述

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防守總是比進攻容易得多。防守一方通常是本土作戰,有牆高溝深的堅城作為依仗,人心在己,糧草充足,又有外援策應,作戰難度遠遠低於進攻一方的勞師遠征。勝利的判定標準很簡單,只要擊退敵人即可,哪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算勝利。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被動防禦有個最大缺陷,就是戰果的嚴重不對等,勝而小勝,敗則大敗。終宋一朝,很少有斬首萬級以上的大勝,而損失十萬以上的慘敗卻達七次之多,被斬首萬級的小敗更是不計其數,雍熙北伐,宋軍損失十萬計;靈州之戰,宋軍陣亡十五萬人以上;富平之戰,十八萬宋軍全軍覆沒;還有靖康之恥、崖山之役兩次亡國之戰。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請輸入圖片描述

同樣是戰敗,宋軍之敗與唐軍之敗也有本質上的差別。宋朝的疆域只有280萬平方公里,面積還不及秦朝時期的340萬平方公里,戰略縱深狹窄,一個不慎就是亡國的下場,每一場失敗的戰爭,都可能演變為亡國之戰。而唐軍的失敗,大多是敗在開疆拓土的征戰之路上,大非川、怛羅斯之敗,遠遠威脅不到萬里之外的長安城,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宋朝對外作戰勝率超70%是真的嗎?這樣的勝率是一種恥辱

請輸入圖片描述

​宋朝是歷代王朝唯一一個不抑商的國家,市場經濟活躍,海外貿易發達,人均GDP達600美元,是明朝最強盛時期的四十倍,這項記錄一直到建國後才被打破。但是,發達的經濟必須有強大的軍事保駕護航,富而不強只會招來豺狼,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