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小故事)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

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1,一個土豪,每次出門都擔心家中被盜,想買只狼狗栓門前護院,但又不想僱人餵狗浪費銀兩。

苦思良久後終得一法:每次出門前把wifi修改成無密碼,然後放心出門。

每次回來都能看到十幾個人捧著手機蹲在自家門口,從此無憂。

護院,未必一定要養狗。

換個角度想問題,結果大不同。

2,一位大爺到菜市場買菜,挑了3個西紅柿到到秤盤,攤主秤了下:“一斤半3塊7。”大爺:“做湯不用那麼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紅柿。攤主:“一斤二兩,3塊。”

正當身邊人想提醒大爺注意秤時,大爺從容的掏出了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西紅柿,瀟灑地走開了。

換種算法,獨闢蹊徑,你會發現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方法。

3,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麼辦?”

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生活中,我們特別容易陷入非A即B的思維死角,但其實,遭遇兩難困境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有路。

4,孩子不願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於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你來檢查如何?

孩子高興的答應了,並且把爸爸的“作業”認真的檢查了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了一遍。

不過他可能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爸爸所有作業都做錯了。

巧妙轉換角色,後退一步,有時候是另一種前進。

*********創作不易,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