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娃比上班還累,一眨眼就不知道爬哪兒去了,一刻也離不了人,真是氣死人了!

“我家娃看見啥都往嘴裡塞,根本不敢帶出門。”

“會說話了才生氣呢!成天頂嘴,每天都想把娃塞回肚子裡去!”

雖說寶爸寶媽們對孩子時有抱怨,其實心裡寶貝的不得了。養娃確實是一場考驗神經的事情,孩子不聽話,爸媽們第一反應都是趕緊想辦法制止改正。不過,奶叔今天想勸新手爸媽們冷靜一下:熊孩子們的某些熊表現,恰恰說明他們的小腦袋正在慢慢變聰明。

見啥撕啥,一張紙撕成渣渣

花大價錢買的原版繪本,指望寶寶能多識字懂道理,結果一不留神被撕成碎片,比二哈破壞力還大。

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我彷彿聽到有人在cue我”

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看似簡單的撕紙動作能很好鍛鍊手腳協調力以及大腦控制肢體的方式。所以撕紙越快速越靈活,就越說明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發育越好,這對大腦和肢體開發有很大好處。

爸媽們不如多準備些不同材質的紙張,比如餐巾紙、卡紙、皺紋紙等等,鍛鍊寶寶的手指和上肢力量,也讓寶寶觸覺體驗更豐富。寶寶再大一些,爸媽還可以準備一些帶圖案的紙,引導寶寶有意識地按照邊緣撕紙,或者自由撕出想撕的各種形狀,開發想象力。

總愛吃手手,怎麼都不撒嘴

吮吸是小寶寶的本能,能讓他們迅速進入舒適安全的狀態。愛吃手其實是小寶寶給自己緩解情緒的表現。口周神經是寶寶發育最完善強大的神經,嘴巴是寶寶探索世界的第一感官,所以不管是吃手還是吃其他東西,都是寶寶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千萬不要輕易粗暴制止。

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注意!這是個錯誤示範

爸媽們應該做的,是自然引導寶寶從口腔敏感期過渡,增加寶寶安全感,減少焦慮情緒。把常接觸的東西消毒擦洗乾淨,並且適當教育寶寶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隨著年齡增長,什麼都愛往嘴裡放的習慣自然就會消失。

吃飯五分鐘,洗娃一小時

小寶寶不會用勺子筷子,吃什麼都用手抓,吃得滿頭滿臉,吃的還沒灑的多。關於吃飯的事,奶叔以前講過不少(教育寶寶如何吃飯的具體實操看這裡),喜歡自己抓飯吃的小孩以後會越來越聰明。

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手是寶寶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用手抓飯最靈活,可以增加寶寶對食物的熟悉程度,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如果只是為了好收拾就一直餵飯,反而抑制了寶寶發展觸覺味覺的好機會,也不利於培養寶寶不挑食的好習慣。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鼓勵寶寶自己進食才是最佳選擇。飯菜晾涼一些,不用擔心燙傷,也能保護寶寶稚嫩的口腔皮膚。只要多試幾次,寶寶就會很熟練地用手自己吃飯了,將來再用筷子勺子也不成問題。

在牆上地上胡寫亂畫

每個小朋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塗塗畫畫能幫助寶寶掌握更精細的手部動作,色彩運筆也能有效激發寶寶的右腦潛力,提高創造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看不懂的各種塗鴉還是寶寶抒發情緒的方式,如果寶寶很愛畫畫,說明ta漸漸有了自我意識,學會通過畫畫表達對身邊事物的看法。

與其制止,爸媽們不如在牆上紙上開闢一塊專門的塗鴉天地,既能維持家裡的整潔乾淨,也不會傷害寶寶畫畫的興趣,一舉兩得。

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滿地亂爬亂跑

爬行也是寶寶認識世界的方式,能加強視覺、四肢和全身部位的協調。隨著爬行,寶寶的認知範圍也會不斷擴大,主動接觸陌生的事物,儘早消除畏懼感。而且寶寶的手腳上都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爬行能幫助寶寶培養更靈敏的感知度更,這對大腦發育有很大好處。所以亂爬亂跑的寶寶並不是淘氣,而是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很好。

家裡有熊孩子不要怕,熊孩子的這五種“熊”法,說明他聰明!

所以新手爸媽們儘量把家裡打造成安全的環境,少一些容易磕碰的傢俱,地面打掃乾淨。只要保證安全,寶寶爬完不直接把手塞到嘴裡或者抓東西吃,爸媽們就不需要過於擔心。

總之,上面說到的這些“熊”表現,雖然會不讓人省心,但都是寶寶探索世界認識環境的必經之路。奶叔覺得,爸媽們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有意識地引導,鼓勵寶寶在安全的區域內儘量嘗試,這才是真的對寶寶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