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像洋蔥,在實踐中層層剝開才能找到核心

营销像洋葱,在实践中层层剥开才能找到核心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葉子,影響營銷成或敗的因素,環環相扣,彼此獨立,又互有關聯。細微的差別,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我想這正是“營銷學”的魅力所在,用“無常”來形容,也是毫無違和感。

“營銷”,涵蓋社會,心理,經濟,政治,歷史等多維度的知識點,要不斷的更新迭代。每當新穎的玩法出現,都會被人蜂擁而上的拆解,組裝,變成為自己的。

不過,我們也常常發現,同樣的方法,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效;失敗的案例換個人,換個時間和地點,可能就成功了,明明同樣的流程,同樣的步驟。

不過一昧的追逐變化多端的現象,疲累之餘收穫甚微,能找到不變的核心,去應對瞬息萬變的現象,是不是會更好呢?我嘗試拋開“營銷”那些複雜的元素,一層層剝開,發現總有三個元素存在,我暫且稱之為“核心要素”

·匹配的需求

·獨特的價值供應

·對等的交換物

他們與黃金思維圈有著相通之處。

营销像洋葱,在实践中层层剥开才能找到核心

匹配的需求

1、需求是什麼?

需求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需求,需要,慾望是一回事嗎?我參考了一些定義,得到這樣的結論:

需求≠需要,也不等同慾望。

需要,想要,慾望,這三者是“需求”的不同階段。

用很經典的需求模型——馬斯洛需求三角來示例:

营销像洋葱,在实践中层层剥开才能找到核心

需要,多數是功能性的滿足,基於生存、生理,或者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比如衣食住行,更換維修,習得某項技能等。

這種情況下,人更依賴擁有“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價值輸出,那些聽上去虛幻,不接地氣的精神蠱惑,較難獲得青睞,除非是教人如何一夜發財……

“想要”,則是滿足當前層次的需要,有足夠的確定感、安全感之後,對更高層次的追求,但暫時沒有實現的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想要,但是有點貴(難),不能立刻滿足。”

舉個例子,“溫飽思**”這句話,正是描述處於“想要”這個階段的狀態。

需求很像“癢點”,接受到暗示,刺激後,會因為一時半會無法實現,而不斷的自我模擬場景,虛構獲得滿足後的細節,一遍一遍的推動自己向著目標靠近。越靠近,越興奮。

當這份蠢蠢欲動的“想要“意識,持續受到刺激,有能力獲取的時候,會轉變成慾望。慾望極為強烈的人甚至會越級滿足,哪怕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譬如經過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人,越是接近終點越是焦躁不安,急不可耐。慾望之下,理智逐漸淡化,繃了許久的需求被滿足後的“爽”,只有切實的釋放出來才能舒暢。倘若這個時候把門檻設高,或者取消兌現,都會引發強烈的憤怒或者恐懼。

總之“爽”是可以讓人上癮的感受。過去iphone的飢餓營銷如此撩人,正是擊中了這種“爽”感。

2、什麼是匹配

這裡的匹配是指:

·匹配場景

·匹配人群

·匹配渠道

·匹配能力

3、為什麼要匹配需求

人的需求受情緒的驅動,而止於能力的限制。所以需求一直都在,但是要場景來觸發。

“場”,合適的時間+空間;天時地利能使事半功倍。

“景”,觸景必要生情,不能觸發情緒的都不是“好景”。

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大多數喜歡確定和安穩的環境,討厭複雜和麻煩,所以他們喜歡相對固定的行動軌跡,有相對固定的生活方式,假如觸達的渠道不匹配,就找不到正確的目標用戶。

同樣的,不同階段,想要的都不同,不僅會影響行為,還會決定完成這個行為的場景與儀式。只有想要有又能力獲取的時候,付諸行動的可能性會最強。在生存都艱辛的時候,鼓吹產品有多麼奢華高貴;或者慾望噴薄而出的時候,被告知還需要再前進幾百米;畫面不太敢想象……

所以,匹配需求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不能匹配,產品和企業擁有的價值也無處輸送。

獨特的價值供應

價值,一直覺得這個詞頗為抽象,它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某種功能,還可以是精神,一份信息,甚至也能是一份信譽或承諾。

不管是什麼,被需要,才是價值。

當然,不是指被所有人需要,能被一部分人需要,就是有價值;這群人,數量越多,價值就越大;適用範圍就越廣。

例如:kindle;墨水屏技術讓電子閱讀的視覺效果和紙質相當;輕薄的機身內還能裝下一個圖書館;喜歡閱讀的人,擁有一臺kindle,就如同隨身帶著圖書館。然而,還有一批人,會覺得kindle功能單一,限制很多,iPad不僅能用於讀書,也能用於娛樂。所以同樣的設備對不同人來說,價值是不同的。

再舉例,iphone等,營造高逼格,高顏值 的形象,它最重要的價值,我覺得莫過於給人身份與實力的賦能價值。

為何還要說獨特的價值?自然是為了和對手區分開,這和追女(男)票一樣,要讓對方看到自己與對手的不同,投射更多關注在自己身上,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乃至感情升溫。更何況在注意力極為稀缺的年代,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越是日常能接觸到的剛需物,越是容易被當作價值低。比如空氣,水,食物,還有時間。明明是無法離開的生存必需品,卻被人忽視,不會有很高的期待,也不會有過多的失望。而要花費大量成本才能獲得的,才會被定義價值高,各種小心與緊張,期待值也水漲船高。

為什麼獨特的價值供應是how層?因為我們需要一系列的方式,手段,去分析和洞察,找到匹配的需求,以及找到匹配的方法與渠道;目的是為了把價值傳遞出去,一傳十十傳百的鋪開。

當獨特的價值匹配對了需求,就會如同找到正確的大門。還缺正確的鑰匙去打開它,這把鑰匙,我稱之為:對等的交換物。

對等的交換物

有獨特的價值供應,正確的匹配需要,利用對等的交換物,才能讓價值流動起來。

交換物不一定是金錢,也可能是情感,可能是時間,可能是關注,還可能是口碑傳播,擔保背書。交換本身不侷限為銀貨兩訖,資源的互換,彼此的賦能,也能理解為達成交換。

生活中的交換,比如工作,用才能換收入;比如聯姻,結兩家之好,聯合兩家資源獲取更多財富機會;比如貸款,用債務換資產,信用換貨幣。

社會中的交換必然是利益交換。並沒用“等價交換物”這個詞,而是用“對等”,因為在現實中,相同的物品在不同場景,能交換的價值並不相同。

交換的產生,是我們最常見到的現象。但是交換隻是一個結果,並不是起因。所以它對應的是what層。

結語

科技的進步,會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有沒落,有崛起,不過人追求的事物卻沒有太大的變化。總是會在新的基礎上繼續一如既往的追求著,直到新的生活方式出現,習慣後再繼續如此追逐,就像一個又一個的輪迴,變的是形式,沒變的是慾望。同時不侷限在商業領域,日常中,學習中,它都是存在的。

营销像洋葱,在实践中层层剥开才能找到核心

從這種意義來說“營銷”即“生活”。它像剝洋蔥,需要你層層剝開來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