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詩」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大興。一說在河北省定興縣,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愴然:悲傷的樣子。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初唐著名詩文革新人物。曾任右拾遺,故後世稱陳拾遺。他的詩風骨奇高,剛健蒼勁。

清人黃周星在《唐詩快》中評價說:“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該詩歷來被視為千古絕唱,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恆久力量。詩人以天地宇宙為背景,以古今歷史長河為經脈,感發出了他內心懷才不遇的惆悵與苦悶。

武則天神功元年,詩人作為參謀隨建安王武攸宜率軍征討契丹人的入侵,但因為武攸宜少謀而不聽諫導致兵敗,陳子昂多次獻計而未被採納,反倒因為勸諫被降為軍曹。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極度沮喪,生出了深深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惆悵。他登上幽州臺,想到戰國時期燕昭王在此築黃金臺招賢納士,禮遇賢人的往事,他們那種君臣之間的惺惺相惜讓詩人無比羨慕。詩人只能慨嘆生不逢時,無緣遇見古時那禮賢下士的明君,而往後看,卻依舊無法看到善用良才的明主出現。想到自己身處這遼闊無垠的天地之間,也只是漫漫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瞬,詩人滿腹才華,滿腔熱血,無處揮灑,心中悲愴無比,暗自流下了眼淚。

陳子昂用他高絕的才華吶喊出了時代的強音,也是時代的先聲。眾所周知,一個宏大的時代就在他之後徐徐展開。

(鳴謝:上海江東書院)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書法:雲南張嶸

本文轉載自:央視重大主題宣傳新媒體“1號線上”【央視薦詩】,8月14日:登幽州臺歌,上海江東書院供稿。

審稿:譚光輝

舉報城市不文明行為,請掃碼關注微水富,點擊右下角“曝光臺”進行圖文上傳。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每日一诗」8月14日:登幽州台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