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裡面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裡面的故事

54年前,白雲鄂博草原,在為保護集體羊群而與一場罕見暴風雪的搏鬥中,走出了享譽全國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她們小小年紀,小小身軀,卻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了偉大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傳承、弘揚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英雄事蹟發生地的白雲鄂博礦區,2016年作出打造“草原英雄小姐妹"紅色文化旅遊基地的決策部署,並於當年11月開始施工建設。

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主要建設一座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蹟展覽館,並在周邊建設丁香、胡楊林園,將紅色文化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讓更多的人在行走中瞭解並深入到這段歷史中。

1964年,11歲的龍梅和9歲的妹妹玉榮,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與暴風雪搏鬥了20多個小時,被嚴重凍傷。龍梅失去了左腳拇趾,玉榮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以下做了截肢手術,造成終身殘疾。

而她們放牧的384只羊,僅有3只被凍死,其餘的均安然無恙。經過媒體的廣泛報道,“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國人半個多世紀。如今,54年過去了,她們的精神依然鼓舞人心。

玉榮回憶起當年放羊的歲月,依然歷歷在目:“那時是困難時期,羊是集體的羊,所以我們全家人都很珍惜。小時候家教比較嚴,阿爸阿媽教育我們‘放羊一定要放好,因為羊群是集體的財產,是牧民的命根子。’有一次放小羊羔的時候,回家後母羊一個勁叫,小羊沒了,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丟的,在哪兒丟的。爸爸嚴厲批評了姐姐,說你今天必須把小羊羔找回來,找不回來就別進家。後來我們一起去把小羊羔找了回來。這件事我們姐倆印象特別深,從此以後我倆放羊就特別認真。所以那天我們遇到暴風雪就一直跟著羊群跑。當時心裡想,只要我倆人在,羊群就在,就這麼走了—天—夜。因為是在茫茫大草原上,所以我們走了一路也沒有碰到人家,沒吃沒喝,走到了後半夜,連全身麻木都感覺不到了。靴子什麼時候跑丟的也不知道,光著腳,感覺是一隻靴子丟了,實際上是兩隻靴子都丟了,腳跟靴子凍到了一起,跟冰坨子似的。”

一夜風雪,草原英雄小姐妹成為了一代人記憶深處的時代楷模,她們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姐妹倆曾當選為全國人大第四、五屆代表,玉榮曾是團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國殘聯一、二、三屆代表,還獲得了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自強模範稱號。

1969年國慶節時,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她們到北京參加了國慶20週年慶祝活動。周總理親自安排龍梅、玉榮在中南海住了15天。姐倆還一同出席了周總理主持的國宴,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大典,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2008年,她們光榮地成為了北京奧運火炬手,參加了包頭站的傳遞。2009年,龍梅和玉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人物。幾十年來,姐妹倆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她們熱情地接待每一位來訪者。在與她們的交談之中,你能深深感受到蒙古族女性的赤誠與寬厚。她們是牧民的後代,是草原的女兒,是英雄精神鮮活的象徵和符號。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裡面的故事

龍梅玉榮參加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活動

54載歲月荏苒,她們漸漸卸下了身上的英雄光環,迴歸樸實的生活。54年來,姐妹倆儘管多次調換工作,都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接人待物從不以英雄自居。

接觸過姐妹倆的人都說她們身上草原牧民質樸、厚道的本色一直沒變。面對這麼多常人得不到的榮譽和待遇,姐妹倆說,我們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做了一件或幾件對人民有利的也是應該做的事。

2002年,有一位記者採訪玉榮時曾談到《陪讀夫人》裡的一段故事:身居美國的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漢語,講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蹟。當兒子聽到小姐妹為保護公社的羊被凍成重傷時,他突然發問:“媽媽,她們這樣做,公社會付給她們很多錢的,是嗎?我們老師說沒有一樣工作不該沒有報酬呀。”母親告訴兒子:“最好的獎勵是全國小朋友都學習這兩個草原英雄小姐妹。這能用錢買得到嗎?”兒子明白了:世界上還有一些付出是不能計算報酬的。精神不能用金錢衡量。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裡面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回到家鄉在舊居接受採訪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精神,而英雄的魅力卻是永恆的。不管英雄身上的烙印屬於哪個時代,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和品格都不會因歲月的推移而減弱,也不會因時代的的變化而磨滅。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值得尊重和感佩,也需要繼承和發揚。“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蹟與精神如豐碑般永放光芒,是內蒙古草原永恆的驕傲!(來源|實踐 作者|張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