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龍蝦抵達世界盃,一斤250元!然而俄羅斯人竟不會剝殼……

中國小龍蝦抵達世界盃餐桌,一斤250元!然而戰鬥民族竟不會剝殼……

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10萬隻中國小龍蝦馳援世界盃”的消息已經在網絡上火了快一個月,卻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蝦”。姍姍來遲的它們,直到6月30日才抵達莫斯科的餐桌。聽聞首批小龍蝦上市,記者特意第一時間趕去現場體驗了一把。

以世界盃為契機進軍俄羅斯市場的小龍蝦,當地人吃起來也津津有味,而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吃蝦群眾”,那可真的是“洋相”百出。

戰鬥民族也喜歡

6月30日晚,在莫斯科的MIR Hall酒店,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中國小龍蝦試吃活動,有約300名俄羅斯球迷和中國留學生參加。一邊現場看大屏幕上的烏拉圭對陣葡萄牙的八分之一決賽,一邊吃起小龍蝦,也是一次特別的體驗。

餐桌上除了白手套,每人還都發有一本吃蝦指南:《剝小龍蝦的正確姿勢》。這本小冊子圖文並茂,用中英文雙語標註,顯然是為外國吃貨們準備的。現場俄羅斯人不少,大多數都有中國朋友相伴而來。對於如何吃小龍蝦,自然是留學生們更加駕輕就熟,他們也當起了臨時老師,手把手地教當地人剝蝦。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小龍蝦無疑是一個新鮮事物,多數人還是初次接觸,碰上外殼堅硬的小龍蝦,不知從哪下手,顯得無所適從。在中國“師父”的指導下,才慢慢找到門道。即便如此,吃完一隻蝦也大概需要一分鐘左右時間,還弄得滿嘴是油。如此“笨拙”的吃相,讓餐桌上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中國小龍蝦抵達世界盃,一斤250元!然而俄羅斯人竟不會剝殼……

圖說:中國食客正在教俄羅斯食客剝小龍蝦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關尹 攝

儘管吃起來略顯繁瑣,小龍蝦仍然頗受歡迎,不到一個小時,2萬隻小龍蝦被一“搶”而空,晚來的就沒有口福了。一位名叫伊里奇的球迷表示,俄羅斯當地也有小龍蝦,但之前吃得比較少,而來自中國的小龍蝦讓他改變了過去的印象。“中國小龍蝦肉質很嫩,口感也很彈,只是麻辣味的挑戰實在是太大了。”

售價要翻三四倍

實際上,俄羅斯人吃小龍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記者參觀過俄羅斯規模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那裡以收藏俄羅斯精品油畫著稱,其中掛著一幅在1916年所畫的名為《莫斯科的旅館》的作品,畫上居然就有一大盆小龍蝦。

不過,同叫“小龍蝦”,口感卻不一樣。用中國留學生陳峰的話來說,“俄羅斯小龍蝦看上去個頭很大,但是殼軟,肉非常少,吃起來也不像中國小龍蝦那麼有嚼勁、那麼有Q彈的感覺。中國小龍蝦個頭雖小,肉卻非常實。”

中國小龍蝦抵達世界盃,一斤250元!然而俄羅斯人竟不會剝殼……

圖說:俄羅斯食客正在剝小龍蝦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關尹 攝

萬里越洋而來的小龍蝦,到了俄羅斯怎麼賣?不比不知道,在俄羅斯吃小龍蝦,還真算“奢侈”消費。

在俄羅斯餐館,小龍蝦每斤售價在2500到2600盧布,約人民幣250到260元。而個頭大小差不多的小龍蝦,在上海的普通餐館中,售價為80元左右一斤。從中國到俄羅斯,小龍蝦身價倍增,要翻三四個跟頭。

據記者瞭解,俄羅斯目前尚處於野生捕撈階段,幾乎沒有大量人工養殖的小龍蝦,而能在河裡捕撈小龍蝦的時間又集中在春秋兩季,想在夏天品嚐到小龍蝦對俄羅斯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以稀為貴也就順理成章。

中國小龍蝦抵達世界盃,一斤250元!然而俄羅斯人竟不會剝殼……

圖說:俄羅斯食客正在品嚐小龍蝦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關尹 攝

探索一條新通道

2018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小龍蝦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佔出口市場比重的80%以上。2017年,小龍蝦出口量達到1.93萬噸,出口額2.17億美元。藉著世界盃的東風,中國小龍蝦開始打入俄羅斯市場。

5月31日,首批產自湖北荊州的10萬隻中國小龍蝦從武漢啟程,沿著中歐班列出徵莫斯科,6月28日抵達。為了方便俄羅斯消費者食用,它們還被專門加工成熟食,並烹製了蒜香、麻辣、清蒸等不同口味,只需加熱5分鐘就可以吃。由於俄羅斯人對辣的承受度不高,蒜香口味的看上去更受歡迎。

負責此次小龍蝦“出征”俄羅斯世界盃項目的是阿里巴巴大農業發展部營銷專家王教洋,據他介紹,實現這個大膽的設想並不容易,因為俄羅斯對水產品的准入標準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是“全球最嚴”,而高品質是能順利通關的保證。“比如養蝦的環節,水塘PH值必須控制在7左右,含氧量控制在每升水5到10毫克,夏季水溫要控制在30攝氏度以下。”在舒適環境生長的小龍蝦出水後,再第一時間進行嚴格的人工分揀、超聲波清洗、液氮冷凍、封裝等全套標準化加工流程。

10萬隻小龍蝦,加工成熟封裝,裝成後大概5000盒。其實這個量非常少,要知道上海有名的壽寧路小龍蝦一條街,旺季時一個晚上就能賣掉約40萬隻小龍蝦。王教洋坦言,小龍蝦出國的意義在於打造符合海外市場的標杆品質,為中國農產品出海探索一條新通道。“希望未來能打響中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中國飲食文化帶給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