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衆期待!中國飛船38萬公里外登陸未知世界,英國專家:人類首次


2018年對於計劃實施40次太空發射任務的中國航天來說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英國航天專家說,如果說中國此前的航天發射計劃是為了追趕昔日的美國與蘇聯,那麼今年實施的嫦娥四號任務將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探索,中國正通過這一極具挑戰的任務在太空開疆拓土。

說起嫦娥四號就不得不說咱中國人就是會過日子,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一個備份,為了不讓這個備份浪費閒置,航天人賦予了它一項更加艱鉅的任務,那就是代表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46年前美國曾計劃發射阿波羅18號登陸月球背面,但受限於那個時代的通信難題只得作罷。因為月球背面始終背對地球,造成了難以克服的通信障礙。

昔日美國人沒有實現的夢想,現如今要由我們中國人來實現。中國航天開創性地提出地月中繼通信的辦法解決通信難題。即在地球與月球的引力平衡點部署一顆中繼通信衛星,成為溝通嫦娥四號落月器與地球的通信中繼節點。這顆數據中繼衛星還有一個非常詩意名字“鵲橋”,由鵲橋中繼衛星搭建的地月通信橋樑將是嫦娥四號計劃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根據計劃,鵲橋中繼衛星將在半個月後乘坐長征4號丙運載火箭擇機發射。


更厲害的是伴隨鵲橋飛天的還有兩顆繞月衛星,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龍江一號與龍江二號,這兩顆衛星與鵲橋的軌道不同,它倆將在環月軌道上測試編隊飛行能力。而月球軌道編隊飛行技術正是載人登月的核心技術之一,不論是明年將要發射的嫦娥5號月球採樣返回器還是將來中國的載人登月,都需要掌握月球軌道集合的能力,因為在登月過程中航天器需要在月球軌道完成多次分離與對接,而掌握編隊飛行能力就是突破這一技術的關鍵所在。

隨著5月中旬鵲橋發射任務的實施,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探測器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擇機發射,當年震撼世人的玉兔將再次華麗轉身,此次執行月球背面探測的月球車就是當年玉兔的備份車。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中國的航天預算不像美國人那麼闊綽,我們的每一分錢都真正用在了刀刃上,整個嫦娥探月工程的預算僅為100億元人民幣,而美國一年的航天預算就高達1000億人民幣。

錢少點咱就省著點花,比起這些更讓人激動的是嫦娥團隊的平均年齡竟然不到35歲,曾經有一位俄羅斯航天專家來到中國後感嘆,他說我不羨慕你們有多少新的火箭新的產品,我羨慕的是你們這些年輕的團隊。而正是這些充滿活力的生力軍,他們將在未來充滿雄心壯志的航天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