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克明面業董事長陳克明。

(文/財英投研組)從當年推著板車賣掛麵的街頭小販,到如今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克明面業(002661)創始人陳克明從不產小麥的湖南南縣出發,歷經20多年的奮鬥,打造出中國掛麵第一股。但進入2018年,這位從鄉村裡走出來的農民企業家,卻即將面臨一場來自資本市場的大洗禮。

“一面之交,終生難忘”,是克明面業引以為豪的廣告語。而在資本市場,克明面業給人的印象卻是“友商機構笑著吃麵,公司員工含淚關燈接盤”;“有大把餘錢屯在家裡,仍四處連連舉債借錢。”

2016年底以來,中央提出“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克明面業卻是“實業燒虛火”——募集了鉅額資金卻捨不得投入,一門心思玩投資理財。寧願支付4712萬元預付款給一家大米企業,定增募投的面業相關項目卻進展緩慢。身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克明面業2016-2017連續兩年在“精準扶貧”方面分文未出,交了白卷。

財報顯示,2017年克明面業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了233.73%;投資收益同比減少了1298.43%;財務費用同比增長了1329.66%。淨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8%。同時,控股股東九成股權已被質押,最大一筆質押股的預警線為10.18元/股,距股價一步之遙;員工持股計劃預警線是9元,危在旦夕……

2018年1月31日,克明面業公佈業績“變臉”,股價隨即“閃崩”,兩天時間股價由14.02元下跌到11.66元。公司宣佈停牌重組。很明顯,這個重組的時間點值得玩味。克明這碗麵以後怎麼吃?請看財英依據年報公告信息做出的解讀。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增發機構套現出逃,員工持股接盤?

2015年9月,克明面業高價增發,機構紛至踏來,參與到這一饕餮盛宴當中。克明面業承諾了諸多業績指標,2015年度還推出了10送20股高送轉方案。其實,高送轉這種套路在2017年時受到證監會的嚴厲譴責。但在2015年時,還是被當做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大利好消息,將克明面業的股價推至40-60元區間,強勢上行後強勢震盪。

一開始,克明面業非公開發行的價格為不低於41.98元/股,隨後由於公司年度分紅,又將價格調整至不低於41.48元/股。再後來,公司非公開發行價格將調整為不低於30.4元/股,發行數量調整為不超過3947.37萬股,募資近12億元。2016年4月29日,克明面業股價在除權後進入17元區間,以後每況愈下,再無起色。

縱觀A股2015年潮起潮落,克明面業在2015年11月做增發的時候節點非常敏感。首先剛剛經歷百年難遇的股災,特別是2015年7月股災前完成增發的機構投資者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根據當時市場環境,上市公司要完成增發,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經常通過大股東對參與增發的投資者以暗保本金和收益的方式,或者以“明股實債”的方式吸引資金方參與定增。上市公司選著這個時間做高價定增,確實玩的就是心跳。

讓我們看看2017年2月份之前克明面業股價的走勢: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一個跳空缺口,股價從2016年11月29日的18.87元一路下跌到1月20日的14.95元。這樣的下跌,讓參與定增的管理人坐不住了。2017年1月17日,克明面業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十分明顯,管理人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支撐股價的辦法。更加巧合的是2017年1月19日,正是2015年底克明面業的定增股票上市流通日。

我們大膽猜想一下,這次員工持股計劃是否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這個14.9元附近是否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呢?2016年,克明面業完成了11.9億元的定增項目,實際募集資金11.7億元。9家公司或個人參與了定增。1月定增之後,公司在4月便實施分紅10股轉增20股,並派5元的分紅方案。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這樣豐厚的派送計劃,也讓吃瓜群眾興奮了一把,短短18個交易日,股價從42元上漲到63元,短期漲幅達到46.77%。但隨著監管層對高送配進行重點監管,股價也做了一趟過山車,基本上回到了起點附近。

送配之後,計算下來,上面定增的企業實際成本就在14.85元附近。尤其是2017年1月19日就是增發的解禁時間,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這會不會是員工持股計劃時間節點呢?

2017年第一季度的季報顯示,劉暉和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按耐不住了,急著套現走人,直接清倉減持。而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也減持-1,893,900股。產業資金的進入應該是看好長期投資價值,怎麼一解禁就先跑了呢?

二季度十大股東定增公司只剩下四家:招商財富-招商銀行-民商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創金合信基金-招商銀行-津杉華融1號資產管理計劃、深圳修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深圳修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也在逐步減持。

而一直到2017年7月初,公司股價維持在14.95元的上方。這樣的護盤,其中的利益關係難免讓人產生聯想?不少參與增發的機構已笑著拿著錢離場。盛宴之後的殘羹冷炙,誰來買單?

每年20億“躺著”理財,卻還想舉債34億

回到員工持股計劃:一旦上述2份信託計劃強平,帶來的不僅是股價大幅跳水,參與員工持股計劃中的員工也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窮了“和尚”,但克明面業這座“廟”卻是闊綽起來,自從定增資金到賬以來,克明面業每年的理財金額累計都超過了20億元。

在股吧裡,股友dKh3B3發貼問克明董秘:“問問你家掌門人,2015年搞的定增資金只是用來理財的嗎?作為一家行業內的首家上市公司,要做出個行業的榜樣來,別讓股東們只看到克明一次又一次的理財公告!趕快做點實事吧,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延伸行業產業鏈條,擴大實體經濟效益才是上策!”

2016年底,中央正式提出“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2017年省、市、縣層層落實。而克明面業卻募集了鉅額資金捨不得投入,一門心思玩投資理財。2017年,克明面業購買了6.92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獲得收益2674.81萬元。矛盾的是,自己都能去購買幾億的理財產品,又為何去跟銀行借錢造成閒置,白添了上千萬的財務費用、降低了利潤呢?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2018年3月15日,克明面業公告稱使用閒置募集資金1.32億元購買東興證券的“東興金鵬 42 號收益憑證”理財產品,過去12個月購買理財的合計金額為27.24億元。尚未到期金額 7.22億元。

對製造企業來說,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比較正常。然而,克明面業投資支付的現金,比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還要多。你可能會說,企業有錢任性唄。而實際上,克明面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不敷出,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也是負數,多虧了6個億的銀行借款,企業賬上才有了2個多億的現金。

儘管如此有錢,克明面業對於公司最主要的原材料建設項目卻沒有投入熱情,即使支付大筆預付款,也不願加快項目建設。按照預定進度,定增募投項目2017年應該全部建設完畢。但年報顯示:除了延津10萬噸營養掛麵和遂平7.5萬噸掛麵生產線項目之外,進展最快的延津年產20萬噸小麥粉項目不到70%,其餘項目進度則大多在20%以下,而延津年產10萬噸高檔掛麵生產線項目更是始終零投入。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如此不差錢,克明面業卻仍想著大舉借債。其短期借款已經攀升至歷史新高的5.3億元;2018年1月份,克明面業還獲批發行6.5億元公司債;2018年2月份,公司再次計劃發行8億元中期票據和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20億。

按照目前市場利率,發債的成本是在7%左右,甚至更高,單單20億的債券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是1.4億元,加上1月獲批的6.5億和準備發的8億中期票據,一共將近2.4億的利息要支付。而多個項目沒有投產的情況下,2017年的淨利潤只有1.1個億,都不夠覆蓋債券的成本。

“食利者”克明面業,社會責任“交白卷”

2018年是金融去槓桿的一年,也是社會資金面最緊張的一年。可克明面業賬上趴著七億多現金不斷買銀行理財產品,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食利者”生活,還要發行鉅額票據和債券佔據寶貴的社會資金資源,大股東也幾近滿倉質押,套現鉅額現金。

收購五穀道場,全部算下來也就1個多億,一年半載並不能傷元氣。畢竟公司主營業務還不錯,還有鉅額募資、借款在騰挪。但是控股股東玩質押,從2016年下半年就開始了,一直玩到2018年2月份。從那時起直到2018年,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控股股東為何要滿倉質押?累計發行3億元可交換債,用來幹什麼?買央企都玩不轉的五穀道場,用來幹什麼?無論是親戚還是國企,為什麼都能瀟灑地欠上市公司的錢?

克明面業“實業燒虛火”,每年20億“躺著”理財仍大肆舉債

摘自克明面業2017年度報告(社會責任精準扶貧)

一邊不停地購買理財,一邊又大筆支付預付款,值得一提的是,預付款第一名是湖南洞庭春米業有限公司,預付金額為4712萬元,該公司主打產品是大米,克明面業預付如此金額所為何故?聽說企業的放債利率要高於銀行理財利率,不知是真的否?


摳門的是,從公開披露的精準扶貧社會責任情況來看,克明面業有錢理財吃息,“精準扶貧”卻分文不出。近兩年,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在公佈年報時,披露精準扶貧社會責任情況。而克明面業卻是既不出錢,又不出力——2017年報在精準扶貧方面交了白卷。再翻閱其2016年年報,克明面業居然還是一毛不撥。

要知道,2016年的克明面業淨利潤不錯,又沒有五穀道場這樣的負擔,好幾億元資金放在銀行理財、吃息。連續兩年都沒有任何扶貧動作,這與克明面業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形象嚴重不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