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在職場寶爸寶媽是這樣的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溫柔貌美氣質佳

搞得定工作做得了辣媽

一人搞定幾個項目都不在話下

再難纏的甲方爸爸也能雲淡風輕扭轉乾坤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晚上回到家 就變成這樣

“孩子,快來寫作業啦!”

……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它們什麼關係啊?啊?”

“到底什麼關係啊?”

……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狂風暴雨過後,迴歸“佛繫心態”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好不容易寫對兩道題,萬萬沒想到……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奧斯卡也許欠你一座“小金人”!!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不得不說

帶娃不易,且行且珍惜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

就「陪寫作業」這一話題採訪了1980名家長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在被問及為啥頭疼時?家長們的回答是這樣的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可是,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自以為辛苦的陪伴下,學習成績依然沒提上去,也不愛學習,作為父母確實都很努力地幫助孩子,也付出很多心血,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其實以上這些類似於“監督式”的陪孩子,也是對孩子學習上注意力的一種干擾以及養成依賴的毛病,不但起不到幫助孩子作用,反而還會對成長和學習中造成消極的影響。

其一,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會對孩子產生一種緊迫感,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孩子始終處在這樣一種不輕鬆的氛圍下學習,不會感覺到學習的樂趣,長期發展下去會使孩子厭倦學習

其二,家長時不時的對孩子的作業指導,看起來有利於孩子作業的完成效率,但實際上家長已經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

孩子們的思維失去了連貫性,不容易在學習的時候記住注意力,經常性的指導或提示會讓孩子市區獨立思考從而順著家長的思路走,不僅不利於孩子獨立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性,導致成人以後也缺乏獨立自主的性格。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其三,陪伴孩子寫作的家長經常會被孩子氣的雞飛狗跳,從而對孩子做出的指導或評價總是負面多於正面。

久而久之,孩子會和家長產生隔閡,首先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睦,還易於讓孩子在成長中失去自信。

最後,作業上過多的指導,反而讓孩子意識不到學習存在的問題。

家長幫助自己的孩子把作業完美的完成了,甚至一個小數點的錯誤都沒有,這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家庭作業是老師根據一天的上課情況佈置的,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產品,它是在考察學生對一天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家長幫助自己的孩子完美的完成了家庭作業,第二天作業上交之後,所反饋給老師的信息是什麼呢?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那麼,“不做監工”又能讓孩子科學有效完成作業到底該怎麼做呢?

“做作業”3個必備

①相對安靜的環境、齊全的學習用品以及一顆安靜的心!(如果孩子靜不下來,強迫他寫作業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②“作業計劃本”:讓孩子按照不同學科,分條記錄好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及時提醒並對照,如果當日完成記上√,如果未完成,可繼續加入之後的學習日程中。

③“糾錯本”:把暫時不會做的題目和做錯的題目分別記錄下來,便於之後重溫、複習,反思不會做或做錯的原因!

“陪作業”4個提醒

①不要時刻坐在孩子身邊,家長先做到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有獨立的能力去完成作業。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的來。遠離孩子做作業的第一步,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比如孩子放學之後,先了解孩子家庭作業的佈置情況,根據孩子的意見,制定可以完成的時間。

②培養孩子好問的品質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不是家長主動去指導教育,而是告訴孩子應該自己走過去問家長或者老師。

③根據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給予一定獎勵

如果孩子沒有自主按照計劃完成作業,則會有相應的懲罰。(例如,運用人本身的逆反心理,適當地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

④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家長的檢查和指導依然必不可少,但是在幫助孩子解決完難題之後,建議家長給孩子的老師寫一張小紙條,告訴老師孩子的問題發生在哪裡,以便於老師能充分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個家長都關心的話題。育兒之路,任重而道遠。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教育特點與方式,孩子也應該有ta自己獨特的成長軌跡。尊重孩子玩樂的權利,家長以身作則,去薰染孩子的好習慣形成,相信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艱難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