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差點染指中國的大帝,爲俄國留下了如此大的疆域遺產?

彼得一世在全面推行歐化改革之後,工商業貿易發展迅速,大量手工業工廠在西歐工匠的技術支持下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為俄國近代工業奠定了基礎;政治方面,彼得一世加強了沙皇的集權統治;社會文化方面,俄國社會的全面西化加速了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引進。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彼得大帝大力整軍隆武,準備全面開疆拓土。

地緣枷鎖

向西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向南爭奪黑海出海口,這個從基輔羅斯時期就已經定下的目標傳承到了彼得大帝的身上,這是地緣政治的枷鎖,同時也是大國擴張的鑰匙。只有打通這兩個出海口,俄羅斯人才真正能夠打通前往西歐與地中海區域的道路,俄羅斯人的商船與軍艦才能自由出入遼闊海洋,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權強國,擺在彼得大帝一世面前的是以奧斯曼帝國為後臺的克里木汗國和代波蘭立陶宛興起的瑞典王國。

這個差點染指中國的大帝,為俄國留下了如此大的疆域遺產?

圖/大北方戰爭之前的瑞典

彼得一世為對付稱雄波羅的海的瑞典,早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先後同當時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1703年,彼得大帝趁瑞典人深陷波蘭之際一鼓作氣攻至涅瓦河口,飲馬波羅的海,完成了歷代俄羅斯人的夙願,在這片飽含俄羅斯人信仰的土地上,他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新城——聖彼得堡(後來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列寧格勒)。

1721年九月,彼得正式與瑞典國王簽訂《尼斯塔特和約》,奪取大片土地,並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10月,完成這些壯舉的彼得被樞密院封為"大帝"和"祖國之父“。

這個差點染指中國的大帝,為俄國留下了如此大的疆域遺產?

圖/坐落於聖彼得堡的彼得大帝銅像

彼得一世的功業在此時達到了頂峰,整個歐洲都因為這一東歐巨熊的崛起而驚恐不已,俄羅斯人真正成為了逐鹿歐洲的一大強權帝國。然而,彼得的夢想並未全部實現,他在1711年夏南征土耳其的戰爭中陷入土軍和克里木汗國軍隊重圍,失去了已經取得的黑海出海口。

東方野心

晚年的他甚至曾企圖率兵侵佔中國長城以北地區,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同一時期中國的康熙皇帝似乎對這位沙皇也有耳聞,兩國此時已經在蒙古北部與大興安嶺一線劃定了勢力範圍)。彼得大帝在位期間曾經派白令去堪察加探險 (後來連接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之間的水域被命名為白令海峽),為後來俄羅斯帝國疆域到達美洲奠定了基礎。

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病逝於聖彼得堡,享年52歲。他身後留下了從波羅的海到白令海峽,從北冰洋到裡海的龐大帝國。俄羅斯帝國的疆域輪廓在這一時期基本奠定。

這個差點染指中國的大帝,為俄國留下了如此大的疆域遺產?

圖/彼得大帝時期的俄羅斯帝國

參考文獻:

1. 張建華著,俄國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美]沃爾特·G·莫斯,俄國史 1855-1996,海南出版社,2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