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听听三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2017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2018年8月19日,是第一个“中国医师节”。首个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尊医重卫共享健康

“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

“希望全社会理解

医生一心赴救的艰辛”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

“早!8月19日医师节来临前,接受采访,要我说几句话……”8月16日早上6点58分,记者收到陈静瑜在机场发来的微信。这条信息同时发布在他拥有14万粉丝的微博上。采访内容是记者在8月15日下午3点多发出的,这中间,陈静瑜一直在做手术。

陈静瑜是我国顶级的肺移植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关注陈静瑜的微博会发现,他总发一些手术中的照片,猛一看画面挺吓人,读了其中关于保护肺、预防肺病的信息,却受益良多。每到一处,陈静瑜总是在微博里故意“暴露”自己的行程,尽力去为当地的病友答疑解惑。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陈静瑜确实有办法。

记者:在2016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您就在提交的建议中呼吁设立医师节,当时出于什么考虑?

陈静瑜:医师是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护人,医师职业是神圣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医师群体应有的尊重和呵护。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全社会都应尊重医师”这一条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社会矛盾反映在医患关系上,出现了令人不安的现象,伤医辱医事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应该被遏制。

医师节的设立可以增强医师的职业自豪感,同时可以使医师在自豪中约束执业行为,达到自律。医师节的设立对促进医患和谐意义重大。

记者:请您谈谈医生与患者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陈静瑜:中国的患者不到迫不得已不会选择肺移植,而且很多患者家属为让家人做这个手术会倾家荡产,砸锅卖铁,这个手术总是关乎生死。所以,我在做肺移植手术之前,会把患者和家属叫到一起谈话,而且人越多越好。我建议患者亲自去病房找肺移植术后的患者聊天,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一旦患者对肺移植手术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担心,我就不会做这台手术。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留给患者更多的考虑时间和自主选择的空间,不让患者有压力。

医者救死扶伤,给患者带去希望;患者理解支持,也给了医生动力。是责任与包容撑起医患间的良好关系。

陈静瑜:我主要从事肺移植,是胸外科医生,感恩我国每一个心脑死亡的爱心器官捐献,我和我的团队的工作状态目前是不分白天黑夜,24小时待命,经常是维护获取肺源,经飞机、高铁、高速转运到医院,每天在生死之间奔波,为呼吸衰竭的受者完成肺移植手术。我想告诉呼吸衰竭的病人,目前我国的肺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希望呼衰病人转变观念,不要濒危才求助肺移植,希望全社会要理解医生一心赴救付出的艰辛,医患相互信任、共闯难关。

同时,希望医生同道在繁忙的工作中,要享受医学工作的乐趣,不要冷落了家庭、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孩子,更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也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最美医生”陈玮:

“患者以性命相托

医生必倾心以对”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

陈玮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杭州火车东站一位旅客突然昏倒,正巧被陈玮遇见。她顾不上赶车,立即对这位旅客进行心肺复苏术,一直做胸外按压直到120救护车赶来。而长发飘飘的她跪在地上救人的一幕,被杭州东站派出所工作人员拍下并传上了网,陈玮也因此被网友称作“心灵与外貌一样美丽”的“最美医生”。

8月15日晚上9点多,在医院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陈玮见缝插针地回拨了记者电话。

记者:救助陌生路人,需要什么样的医者仁心?

答:前不久,新闻报道了杭州市一个小伙子在路边抢救老人的事情。他是酒店服务员,运用在红会学习的心肺复苏术把老人救了回来。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特别高兴。

正因为多次在路上救人,我发现公众对急救知识的匮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建议》和《关于启动自动除颤计划、降低猝死率的建议》。

我相信每个人心底都存有善念,而且事实上,具备急救知识的非医务人员也是越来越多,这让我很欣慰。尤其是在医师节到来之际听到这个好消息,我要为杭州的小伙子点赞!

记者:您所从事的工作,每天都在与死神对抗。医患之间,如何实现理解和良好沟通?

陈玮:患者以性命相托,医生必倾心以对。凡是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希望能够把病看好,恢复健康。所以,在医治过程中,医生不仅要尽一切努力祛除患者的病痛,而且要理解患者的感受,安抚他们痛苦焦急的心情。

医学是一门科学,还有许多有待探索的未知领域。而医生不是神仙,医院更不是保险箱。在全力拯救之后仍不能挽回生命的时候,绝大多数患者家属是能够理解的。毕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陈玮:对我来说,在患者床前为他们驱走病痛,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就是给自己最好的节日礼物。

医生是特殊的职业,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无论走到哪一步都离不开医生。他们的工作不分春夏秋冬,没有白天黑夜。都说“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医生是平凡而圣洁、辛劳而伟大的,相信随着医师节的设立,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医生应该可以恢复到先生的尊称。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医生做到自尊、自重、自律。尊重是相互的。

全国人大代表张治芬

陈玮呼吁关注医生身心健康

“医生健康,才能实现共享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张治芬

「关注」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听听三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近年有多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反映了医生工作的紧张和忙碌。图为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剧照。

2018年8月19日,中国首个医师节。

本该用鲜花装扮的节日,却没有节日轻松的氛围。绝大多数医生跟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或忙碌于ICU与死神争分夺秒,或在手术台前为患者祛除病痛,或在诊室里医治络绎不绝的患者……

就在两星期前的8月6日,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万正美,突发心脏病,在连续抢救30小时后离开人世。年仅46岁。

据记者粗略统计,2017年至少有15位医生猝死离世。令人揪心!

中国医师协会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39%的医师患有不同疾病:其中,高血脂占10.4%,高血压占9.4%,哮喘占6.4%,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脑出血、糖尿病、脑血栓、肿瘤等都占一定比例。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妇产医院院长张治芬深有感触。“医生的工作强度很大,医生有时候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就继续上班,连轴转,时间长了身体肯定吃不消。”张治芬呼吁推行分级诊疗措施,坚持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8月11日是周六,早上8点30分左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门诊外已经排起了长队。诊室里还站着三四位患者。这种场景在三甲医院非常普遍。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医生赶紧给自己诊治,而且排了一两个小时的队,都希望给自己看病的时候医生能多跟自己说几句,多用些时间检查。

“绝大多数的医生都非常有责任心,他们也希望把排队的病人尽快看完,减少等候时间。就节省时间尽量不上厕所,经常有医生会出现饿过头,或者憋尿憋过头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陈玮建议,实行门诊限号非常必要,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医生的健康负责。

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陈玮表示,“希望医生们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尽量补充睡眠,加上适当的身体锻炼。同时,也希望广大患者能够理解医生,理解医生也是凡人,他们也需要休息。只有医生健康,才能够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健康,才能实现共享健康。”

陈玮说,所有事情是互相的,多一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医患关系就会和谐起来,和谐的医患关系也会给患者和医生带来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