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上半年盈利9.19億元 太陽能電池產銷量約3GW

摘要:8月17日晚間,通威股份披露了2018年半年報。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61億元,同比增長12.2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9億元,同比增長16.14%;基本每股收益0.2368元。

通威股份上半年盈利9.19億元 太陽能電池產銷量約3GW

8月17日晚間,通威股份(600438)披露了2018年半年報。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61億元,同比增長12.2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9億元,同比增長16.14%;基本每股收益0.2368元。

通威股份上半年盈利9.19億元 太陽能電池產銷量約3GW

通威股份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通威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秉承“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業願景和“追求卓越,奉獻社會”的企業宗旨,以農業及太陽能光伏為主業,形成了“農業(漁業)+光伏”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

1、多晶硅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2018年上半年多晶硅報告》,2018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為23萬噸,同比增加8.5%,其中,中國產量14萬噸,佔比達到60.9%。

報告期內,永祥股份在“效能提升、價值營銷、創新驅動、文化引領”的經營方針指導下,以“阿米巴+班組建設”雙輪驅動,打造懂經營、會管理、用數據說話的管理團隊,圍繞裝置的穩定性、設備的可靠性、指標的領先性,夯實企業管理經營基礎,實現多晶硅銷量0.87萬噸,同比增長6.73%,毛利率43.52%。為適應市場單晶用硅料需求的大幅上升,公司繼續強化科技攻關、技術創新,在確保產量穩步提升和成本持續領先的前提下,優化產品結構,大幅提升了單晶料的比例,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單晶料佔比達到近70%的比例,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性價比,在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體現了公司在多晶硅領域的競爭優勢。

報告期內,公司位於樂山、包頭的兩個“5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正按計劃推進建設,新項目充分應用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科研成果,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對兩個項目的建設和打造,在工藝設計先進性、系統運行可靠性等方面不斷進行優化和提升。樂山、包頭一期各2.5萬噸/年多晶硅項目將於2018年內建成投產,屆時公司多晶硅產能將達到7萬噸/年,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的同時,生產成本預計將降至4萬元/噸以下,繼續鞏固公司在研發、生產領域已經取得的行業領先地位,緩解國產高純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

2、太陽能電池

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合肥太陽能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太陽能電池生產供應企業,今年上半年電池產銷量約3GW,同比增長66%,在5.4GW電池產能規模的基礎上,繼續保持滿產滿銷,產能利用率超過100%的快速增長勢頭。報告期內,合肥太陽能通過不斷提升的產品轉換效率與產線自動化水平,優化人員結構,強化與主要客戶及供應商的戰略合作,取得了較好的降本增效成果。單、多晶電池非硅加工成本已經進入0.2-0.3元/W的區間並呈持續下降趨勢。雖然上半年受上游硅料行情高企以及光伏電池價格快速下跌的影響,但電池片毛利率仍達到16.68%,維持了較好的盈利能力。

在保持現有產能、技術、成本優勢的同時,成都三期3.2GW以及合肥二期2.3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預計將在2018年四季度建成投產,屆時隨著產能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公司各項降本增效措施的不斷精進、與客戶及供應商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將拉動太陽能電池加工成本10%左右的降幅,進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3、終端光伏發電

在光伏發電業務方面,公司已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的發電項目40個,累計裝機規模848MW,已成功併網發電的項目包括遼寧東港20MW“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吉林通榆20MW牧光一體光伏電站、巴彥淖爾睿斌3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江蘇如東35MW“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江西南昌20MW“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安徽懷寧20MW“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廣東臺山25MW“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廣西欽州40MW“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四川攀枝花20MW農光一體光伏電站等,報告期內實現發電33,513萬度。在發電業務開展過程中,公司主要強調差異化競爭力的打造和提升,突顯“水上持續產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優質水產品”複合增效優勢。同時緊緊圍繞“543”的降本目標,推進光伏平價上網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