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雲私塾倡導“易經決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第883期內容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

《弟子規》專欄之 九十二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龐子博先生:這句話跟上句是駢文句,“直諒”對“損友”。“直”就是你是什麼樣,就表現出來什麼樣,這樣有個好處,一般不會給別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諒”通“亮”,“京”就是大的意思,加“訁”字邊指能看透徹、說到做到、信守諾言的人。“諒士”就是人品光潔,德行與言行如一的人。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直諒士”代表有德行,雖然智慧不高,但有嚴正立場,會告訴你他是什麼樣的人。自身的好與不好都標榜出來,別人一看不喜歡,就可以離他遠點。

“聞譽恐,聞過欣”,聽到別人讚譽,內心更加謹慎自省,聽到別人批評,歡喜接受,那些正直守信的人漸漸就會跟你親近。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其實這句話是從理論上講的,稱讚或批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稱讚你或批評你。小人罵你,你應該感到無限欣慰,因為你與小人不同;小人誇你,你得到了小人的肯定,那麼你是什麼人呢?

聖人無論是稱讚你還是批評你,你都應該感到無限欣慰。稱讚你欣慰是因為你得到了聖人的肯定;批評你欣慰是因為最起碼聖人還願意說你,你還有救,不然聖人才懶得理你。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事情本身的好壞在其次,首先要弄明白是誰在說話,如果說話的人有問題,結果不辯自明。很多事情沒有必要去爭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名聲一盛,其形必毀。

“聞譽恐,聞過欣”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時時刻刻注意不要出名。名聲大了,肯定名不符實。因為眾口鑠金,很可能剛開始還是不錯的,一傳就傳壞了,名實相符的人非常少。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卻”字左邊是去,右邊的“卩”有都城之意,“去邑”就是離開城市、鄉土,離開根本。繁體的“卻”,左邊是“谷”,指在城市周圍挖溝,形成屏障,類似護城河,有阻礙之意。“卻”不是“卻”的簡化字,兩字意思不同。

“益友卻”,並不是阻礙你,而是離開你了。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聞過怒,聞譽喜”,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犯這方面的毛病。因為好聽話誰都愛聽,又有幾個能夠做到像唐王李世民對直諫之士魏徵那樣的呢?

別說是皇帝了,但凡在社會上稍有地位的,又有幾個能真的聽進去別人話的?都覺得自己想法對,慢慢對你有益的朋友就會離開你了。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這句話在提醒我們,話要好好說,特別是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別把你的耐心、修養和包容都用來對外人,最值得你這樣做的是你身邊的家人。

聽到別人說你的不對彆著急生氣,聽到別人抬舉你也別得意,先把自己的心放平和,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弟子規》往期內容: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