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 新蔡綻「新」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曉東 通訊員 宋超喜

洪汝河畔風景新。連日來,一則消息振奮著130多萬新蔡人民的精神:8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新蔡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該縣縣長申保衛介紹,新蔡全縣實現了128個貧困村穩定退出和10.84萬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88%,這標誌著新蔡縣正式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脫貧摘帽這一歷史性的轉變,銘記著新蔡人民實幹幹實的拼搏精神,開啟了新蔡新的發展征程。

“五天四夜、深入群眾、實事求是、為民奉獻”,該縣政府辦幹部周康到孫召鎮大馬莊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件事就是把這16個字的承諾印在便民服務卡上發給村民。

站在該村便民服務檯“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前,周康感觸很深:“我們幹實事,群眾就認可,有了群眾的支持,我們才能幹成事,這是‘魚水關係’的良性循環。”去年秋收後,村裡爭取到供應香港蔬菜基地和優質小麥訂單兩個富民項目,有良好群眾基礎的大馬莊,僅用一週時間就完成了近2000畝土地的流轉任務。

靠著實幹幹實的精神,新蔡縣收穫了紮實的脫貧成果:2014年至2017年,全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853個,帶動貧困戶41892戶143497人次,人均年增收1300元以上;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16739人,扶貧車間吸納近萬人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全縣建成118座村級光伏發電站,128個貧困村每年通過光伏收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以上,49530名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紅1000元以上……

“光腳穿鞋容易,還要看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在磚店鎮大宋莊村文化廣場,該鎮黨委書記管健說,“我們不僅有駐村工作隊,還有文藝宣傳隊,通過‘智志雙扶’實現精神扶貧,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起‘勤勞光榮’的思想觀念,樹立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讓大家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生活。”

從國家級貧困縣到提前兩年脫貧摘帽,從經濟社會發展全省墊底到豫東南區域中心城市雛形初現,新蔡靠著實幹幹實的精神譜寫了發展新篇章。

站在大廣高速新蔡出口,放眼望去,8.9公里長、116米寬、雙向8車道的人民西路宛若一條彩練玉帶,飄在蒼翠的大地上。2017年年初動工,當年年底建成通車,這條“跑”出新蔡發展速度的大路,在新蔡城建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據介紹,僅2017年,全縣就規劃實施了城建重點項目63個,總投資405億元;其中,23.96平方公里的西湖新城、21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城、7平方公里的教育園區三大板塊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縣城規劃面積達129平方公里。

新蔡縣委書記王兆軍介紹,近年來,新蔡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經濟發展,實現了縣域發展史上一個又一個新突破:構建起“五湖四帶”和“一庫一聯通”的生態水系建設工程,整治河渠總長49.2公里,建成水域面積1.2萬畝;大力推進“一路一循環、兩軸四門戶”建設,總投資51億元,新建改擴建環城道路50多公里,實現了路通百通,開路興城;太平洋商超、紅星美凱龍、希爾頓酒店、花花牛乳業、佳諾威木業等一批新近入駐的企業為縣域經濟注入活力,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城鎮化率達到34.25%,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日益提升……

實幹成就夢想,幹實鑄就希望。“脫貧摘帽只是邁向全面小康的第一步。”王兆軍表示,新蔡縣將以此為契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重整行裝再出發,堅韌不拔地幹、持之以恆地幹、鍥而不捨地幹,努力繪就“生態水城大美新蔡”的小康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