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殘助殘 愛滿中原——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以來工作綜述

扶残助残 爱满中原——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河南日報記者 盧松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2013年,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省委、省政府對殘疾人事業高度重視,把殘疾人事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解決殘疾人基本需求問題納入重點民生工程,創造性地開展扶貧、康復、就業、體育等工作,使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在河南,更有來自社會各方的愛心,匯聚成磅礴力量,拉著全省760多萬殘疾人一道,共同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進。

精準扶貧擼起袖子拔窮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省殘聯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壓實脫貧責任、落實精準方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採取普惠加特惠的措施,堅決打好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

成立殘疾人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抽調專人成立脫貧攻堅辦公室。堅持把“轉作風、抓落實”貫徹脫貧攻堅工作始終,推動各級殘聯組織謀實招、幹實事、務實效。建立班子成員聯繫貧困縣工作制度,帶頭轉變作風、做好表率,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各級殘聯部門真正把脫貧攻堅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

先後制定了2018年和今後三年脫貧攻堅三項專項責任任務目標;制訂了《2018年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以省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名義印發《著力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和職責,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的工作氛圍。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兩擴面”,省殘聯多措並舉,較好地保障了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先後和扶貧、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門建立數據比對工作機制,精準認定貧困殘疾人。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54.92萬人,已脫貧21.94萬人。對8.6萬名殘疾人開展了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自我發展和增收能力;投入資金5660萬元,扶持省級農村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和產業集聚區基層黨組織扶貧基地131個,累計輻射帶動5.57萬名殘疾人,有效改善了農村殘疾人生活狀況。

與此同時,省殘聯聯合省衛計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殘疾人證核發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殘疾人證辦理專項核查方案》,召開了全省殘疾人證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專項督導會議,在全省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殘疾人證辦理專項核查工作。截至目前,我省辦證殘疾人數為257萬人。此外,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學資金1626萬元,為5230名殘疾兒童提供學前教育資助,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穩步提高。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曾經是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為解決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只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老大難問題,2016年上蔡縣探索建立“縣級統籌、鄉村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模式,通過對貧困重度殘疾人的集中託養,實現了“託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的效果。去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到我省調研殘疾人工作,對上蔡縣探索的農村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脫貧新模式給予高度讚揚。

當前,我省正在全省範圍加快推廣上蔡縣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模式,進一步推動全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殘疾人集中託養機構222家,正在建設22個,託養重度殘疾人1388人。

省殘聯聯合省民政、省財政等部門,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實。全省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92.25萬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74.29萬人;落實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全省約42萬重度殘疾人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實施“陽光家園計劃”項目,爭取國家資金8010萬元,為承辦託養服務任務的機構提供補貼,完成8萬人次重度殘疾人照護任務。

以殘疾人脫貧奔小康為著力點,省殘聯大力促進殘疾人穩定就業、創業。全省共培訓殘疾人58.57萬人,實現就業創業40.81萬人。組織招聘會共836場,幫扶51916名殘疾人實現就創業。2016年—2018年,聯合省教育廳舉辦殘疾畢業生專場雙選會暨網絡視頻雙選會,995家單位參加招聘,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4809人達成就業意向。殘疾人通過工作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取得快速發展。從2013年,全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20101人,到2017年的22499人,一年一個臺階,邁上新高點。

一項項擲地有聲的舉措,推動全省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開展,補齊了民生兜底短板,殘疾人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越來越多殘疾人實現了生活和事業夢想。我省殘疾人扶貧工作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在全國殘聯繫統排名第二。

今年5月25日至26日,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殘聯會同民政部在駐馬店市共同召開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會,展示和推廣河南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良好經驗。

康復服務插上翅膀助翱翔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人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是幫助殘疾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

聽到老伴兒說“走兩步”,68歲的濟源市北海街道辦事處碑子社區賈年玉慢慢從輪椅上起身,拄著柺杖走了四五步。賈年玉前年冬天突發腦溢血,導致失語、右側半身不遂。剛出院時,完全不會動。現在自己能穿衣服,拄著柺杖還能慢慢走。

“黨的政策真是好!免費配送輪椅和助行器,每個月發120元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還有家庭簽約醫生上門服務。”李素珍高興地說,老伴兒恢復情況越來越好,身體康復也越來越有保障。

2013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政府殘工委有關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殘疾人康復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殘疾人康復服務狀況明顯改善。目前全省18個省轄市、158個縣(市、區)全面開展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省殘聯六代會以來,為各類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191.9萬人次。

我省連續五年將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納入重點民生工程,6.12萬名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經費投入由1.6億元增加到7.6億元。實施國家彩票公益金殘疾人康復項目,為殘疾人提供各類輔助器具30餘萬件,為5.47萬名貧困精神障礙者進行了救助。出臺了《河南省殘疾預防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針對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開展覆蓋全人群全生命週期殘疾預防工作。

開展康復專業人才實名制培訓,實施“康復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推動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分別與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河南省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濟源市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展職業院校殘疾人康復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過硬的殘疾人康復人才。鄭州、洛陽、駐馬店三市5家機構開展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試點,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工作。

今年7歲的若男,在困難家庭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救助工程的幫助下,人工耳蝸手術和康復訓練都不錯,現在聽力達到正常水平。“在學校能和小朋友平等交流,平時學習、生活也都和正常小孩一樣。”若男媽媽說:“希望有更多聽障兒童得到項目的救助,能儘快好起來,早日融入社會。”

近兩年,河南建立起以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為主的聽障兒童人工耳蝸“發現一例、救助一例、康復一例”長效機制,實現了“人工耳蝸全覆蓋,項目申請零拒絕”。目前,已有2518名貧困家庭聽障兒童和若男一樣,裝上了“耳蝸”,能夠聆聽世界的美好。

2017年,省委、省政府將“免費開展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列為十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省殘聯積極協助省婦聯等單位做好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宣傳、督導檢查等相關工作,聽力篩查率達到90.96%,新生兒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篩查率達到94.44%,成為廣大群眾“點贊”的民生實事。省殘聯會同省衛生計生委積極推進焦作山陽區、鶴壁山城區和滑縣開展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創建工作,有效推進了孕婦產前篩查和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對預防殘疾起到很好的作用。

加強殘疾人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為精準康復夯實堅強基礎。目前,全省殘疾人康復機構初具規模,形成以省級機構為龍頭,地市級機構為支撐,縣級機構為基礎,與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緊密銜接的康復服務網絡。以鶴壁市為試點,開展殘疾人康復機構信息發佈工作,研究、探索殘疾人康復機構信息收集、發佈的形式和內容,為做好殘疾人康復機構評價、監管創造條件。依託長江新里程(三期)假肢服務項目,培育周口市、安陽市、平頂山市、駐馬店市、漯河市5個骨幹假肢裝配站,鞏義市、濟源市、固始縣、長垣縣、汝州市、新野縣、澠池縣、沁陽市8個基層假肢服務站建設。同時,充分發揮流動服務車作用,不斷提高服務能力,解決殘疾人服務最後一公里“瓶頸”問題。

去年,中國殘聯組織相關專家對我省“十二五”殘疾人康復工作進行檢查驗收。考核組一致認為,河南殘疾人康復工作發展態勢良好,特別是在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進程中勇於探索,創新實踐,攻堅克難,成效顯著。

文體活動強身健體增信心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世界殘奧田徑大獎賽(北京站)暨第6屆中國殘疾人田徑公開賽上,我省“90後”殘疾人田徑運動員李露在田徑女子T46/47級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賽中,分別贏得三塊金牌。“這是今年參加的第一場比賽,前期做了很多辛苦訓練,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感到很開心。”李露近日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今年24歲的李露,是河南近兩年快速成長起來的年輕殘疾人運動員代表,先後參加過全省殘疾人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亞洲青年殘疾人運動會和殘疾人奧運會等國內外重大賽事,都取得了不俗成績。

李露在體育賽事的出彩歷程,也是我省殘疾人體育事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2013年以來,河南舉辦了全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河南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里約殘奧會,在國際賽事中,共獲得金牌38枚、銀牌35枚、銅牌22枚;參加國內賽事,共獲得金牌163枚、銀牌104枚、銅牌96枚。

在殘疾人群眾體育發展方面,河南積極實施“康復體育關愛工程”,完成了4000戶“康復體育關愛家庭計劃”。為重度殘疾人家庭提供康復體育器材、方法和指導“三進服務”,全省殘疾人群眾體育設施建設穩步提升。建設了150個村(社區)殘疾人“自強健身示範點”,培訓了8000餘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開展受基層殘疾人歡迎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打造殘疾人群眾體育公益品牌,推動殘疾人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升殘疾人體育人口比例。省殘聯先後被中國殘聯和國家體育總局評為“殘疾人體育工作先進單位”,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省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被中國殘聯命名為綜合性“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

鄭州師範學院殘疾人藝術團於2009年9月成立,目前有100餘名表演學生,成員以特殊教育學院聾人大學生為主。近年來,藝術團的演員足跡遍佈全國各地,在各類演藝節目和大型賽事上屢創佳績。在全國第八屆和第九屆殘疾人藝術匯演比賽中,舞蹈《妙手生花》《追夢》和《黃河兒女》榮獲金獎。

殘疾人藝術表演是河南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我省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他們不完美的身軀以最美的姿態綻放,向世人展現著自立、自信、自強的精神狀態。河南組團參加2013年第八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2017年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和團體金獎。

河南高度重視殘疾人文化建設,在廣大殘疾人中進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省殘聯在省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了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盲人閱覽室,全省各地也基本完成自建或依託公共圖書館建立盲人及盲人有聲讀物閱覽室,為全省殘疾人學習進步提供了好去處。省殘聯緊緊依託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和場地,每年舉辦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實施文化進家庭“五個一”項目,用先進文化豐富殘疾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殘疾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殘疾人群眾文化和特殊藝術快速發展,促進殘健融合。

多方發力愛心照亮前行路

和一般人家不同,新縣周河鄉毛鋪村村民彭道春家從房門到院子都進行了坡化、硬化,還裝有康復行走訓練的扶手。“多虧了縣裡的無障礙改造項目,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希望。”彭道春說。

201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腦梗,導致彭道春身體癱瘓,肢體一級殘疾,只能在輪椅上艱難度日。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不僅給他家安裝了電熱水器、坐便器,還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如今,在康復訓練的配合下,彭道春的身體明顯好轉,有望丟棄輪椅恢復行走。

新縣堅持“量體裁衣”原則,創造性地提出由殘疾人戶自主選擇專業人員,按照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內容進行施工,切實消除貧困殘疾人居家障礙,得到廣大殘疾人群眾的認可和高度評價。今年7月19日至21日,全國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現場會在新縣舉行,與會代表也紛紛為新縣的創新做法和良好經驗點贊。

新縣僅是河南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先行地區,我省努力在全國開闢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新途徑。全國率先印發《關於做好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涉及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與住建部門危房改造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落實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2018年河南省建檔立卡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實現市縣整合資金用於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省殘聯、省扶貧辦聯合下發《全省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進展情況通報》,要求各地倒排工期,趕上工作進度,確保完成2018年全省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任務。

著眼於殘疾人最基本、最迫切、最可行的需求,目前我省已為1.93萬戶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貧困殘疾人居家環境和出行條件。今年我省將完成35028戶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任務,比去年增長425%,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解決生活難題,實現自主照料、生活更加便利。

弱者不弱,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弱有人助,折射社會和諧文明。全省各級殘聯部門和廣大殘疾人工作者,以發揮黨聯繫殘疾人的橋樑紐帶作用為己任,協調各相關部門,源源不斷地把黨的助殘政策和溫暖送到殘疾人身邊。

從2013年至2017年,省殘聯配合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每年開展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河南省實施辦法》執法檢查工作,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在河南落實到位。推動《河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頒佈實施,為全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奠定基礎。推動殘疾人駕駛汽車工作有序開展。與省高院、省檢察院積極協調溝通,制定出臺涉及殘疾人案件審理、民事權利、刑事責任減免等殘疾人法律救助方面政策措施,進一步暢通殘疾人司法渠道,推動全省各地殘疾人司法救助的發展,切實保障殘疾人各項合法權益的享有和實現。

五年來,河南共為全省30.16萬殘疾人發放了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助力他們更好生活。開通全省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為殘疾人提供諮詢、投訴、幫助、政策解讀等服務。殘疾人免費乘坐城市市區公共交通工具的政策在省轄市全面落實。積極與鄭州市軌道交通辦公室溝通,在已開通的鄭州地鐵1號、2號線建設無障礙電梯和盲道,並允許導盲犬隨主人免費乘坐地鐵,殘疾人權益得到更多保障。全省18個省轄市和158個縣(市、區)殘聯設立的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已累計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救助服務1萬多人次。

此外,省殘聯還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微信等傳播渠道,大力宣傳人道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努力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環境。在“全國助殘日”“愛眼日”“殘疾預防日”等重要節日精心策劃組織活動,廣泛宣傳,擴大影響,使公眾深入瞭解殘疾預防和康復知識,讓政府和社會更加關注和支持殘疾人服務工作,全社會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愛心撒滿中原大地,扶殘助殘情意更濃。

我們堅信,在黨委、政府的關愛和支持下,在各級殘聯部門的熱心幫助下,全省殘疾人事業將開創嶄新局面,搭建奮鬥舞臺,讓更多殘疾人在自強不息中綻放生命精彩,成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進程中一抹靚麗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