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最近,從美國好萊塢韋恩斯坦事件引發的#me too#,已經發酵到了我國。公益圈和媒體圈,掀起了一輪聲勢浩大地反性侵浪潮。

其實,在男權社會里,女性遭受性侵時,受害者承受的非議非常大。有許多人認為,穿著暴露,沒有積極反抗,有權色交易的自願性……這些都讓受害者有點“罪有應得”。

並且,由於成年人自我意識健全,如何界定性侵與自願,如何判斷性侵的真實,也是比較棘手的。

而在電影中,不僅有表現這方面的題材,更有因電影電視劇拍攝而引發的性侵事件,主角更是不乏好萊塢的頂級巨星。下面爾謙為大家挑出了三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與關注。

1、《巴黎最後的探戈》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這部電影有性侵情節,但是真正引起我們關注的卻是電影中的“假戲真做”。

本片從導演和演員來說,都是絕對的大師級別。導演是指導《末代皇帝》而獲得奧斯卡七項大獎的意大利導演貝魯託奇,主演是大名鼎鼎的馬龍·白蘭度,故事是白蘭度飾演的中年作家與女主角瑪利亞的一場虐戀,而在片子後半部分,白蘭度用沾滿黃油的手侵犯了當時年僅16歲的瑪利亞。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而貝魯託奇在2012年就承認,這個片段是真實拍攝的,而且沒有徵得瑪利亞的同意,最後白蘭度並未因此道過歉,直到馬龍·白蘭度2004年去世,他也沒有向受害者道歉,這也算得上是這位“教父”人生中永遠抹不掉的一大汙點。

2、《信箋故事》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這部片子講的是兒童受到性侵,而這個慘痛的經歷一直伴隨著主角終生,成年之後她一直沒法認識不堪回首的過去。這部電影教觀眾思考:如何面對花言巧語的施害者,如何認清真愛與欺騙?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導演詹妮弗·福克斯將自己幼年以及之後的親身經歷搬上大熒幕。

在詹妮弗13歲的時候,因為參加馬術訓練營而認識了田徑教練比爾,比爾先是讓詹妮弗感受到她在家中體會不到的溫暖,然後慢慢欺騙她謊稱愛上了她,並且一步步實施性侵。可怕的是:在這過程中,比爾用各種辦法改變詹妮弗的認知,讓她以為自己對她所做的獸行是幫助她成熟,幫助她成長為一個更完美的女人。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以至於多年之後,早就成人的詹妮弗還是覺得比爾對她是真愛。這其實是最可怕的,一個人無法認識到自己所受的是傷害時,不但對施害者有保護心理,還會對他人做出類似傷害,因為她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殊不知,這已經深深改變了自己做人的底線,就像成年之後的詹妮弗與他人出軌。

而最後讓詹妮弗認識到傷害的,是他的男友,所以,此片也告訴各位家長,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講清楚很多事,不要羞於啟齒,在對待孩子問題時更不要過於信任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老師,電影中就是詹妮弗的母親過於信任比爾,而自己的孩子也被他一次次從家中帶走實施侵犯。

比禽獸更可怕的,是有思想的禽獸呀。

3、《慾海輪迴》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這部片子同樣是有原型可追溯的,並且說的就是在上部電影中我們提到的有關在孩子問題上對於熟人、朋友留有多大信任度的問題。電影聚焦意大利著名女畫家阿特米西亞,她被父親的朋友所性侵。

電影裡的性侵戲“假戲真做“,直到主演去世也沒向受害演員道歉

但在她生活的文藝復興時代,男權對於此事的認知還是受限於“兩情相悅”,最後,在她的努力下,公眾終於認識到了愛情和性侵的區別(雖然她對父親的朋友仰慕依戀),也讓施害者受到了審判。

現在來看這事,剛剛結束黑暗中世紀的歐洲要公平認識到性侵,區別對待愛與傷害還是十分難得的。

願我們都能認真看待性侵這件事,對不法的侵犯說不。

想看這三部電影的,留言給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