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是魚刺,吃魚時要吐掉!

孩子,這是魚刺,吃魚時要吐掉!

1

午餐時,我手頭忙點事情,所以讓阿姨陪二胖先吃,我隨後就來。

幾分鐘後,在書房裡聽到二胖哭。很直白的那種哭聲,少了平日狡黠的起承轉合,也沒有察言觀色博弈有要求的間斷,邊哭還邊時斷時續咳嗽。

平日裡孩子有小磕碰或是放賴哭上幾聲,我通常不在第一時間追問,免得阿姨緊張。但這哭法實在蹊蹺,我趕緊放下手裡的事情,快步走去餐桌前。

2

二胖不是一般的反常,她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受控制地噼裡啪啦往下掉,彷彿滿肚子委屈倒不出來。她邊哭邊止不住地咳嗽,感覺呼吸都有點困難。

阿姨說她沒事,可能吃飯吃急了,要麼就是嗆了口水,不要緊的。

我直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餘光瞥到她碗裡一角還沒吃完的魚肉,心下一驚。吃飯前再三囑咐阿姨,剛買的小黃魚小刺特別多,千萬千萬別給孩子吃,雖然心裡依然心存她沒吃的僥倖,但如此看來,怕是第一萬零一次,阿姨又沒聽我的勸。

先跟阿姨確認二胖是否吃了魚,吃過多少,阿姨猶豫了下,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只說她都檢查過,魚肉裡絕對不會有刺。邊說邊舉起一勺飯說,來,瀨瀨吃幾口飯就好了。

二胖哭著使勁搖頭,阿姨還想哄著將飯喂下去,我趕緊攔住,安撫她說,我知道你非拗著我給她吃魚,是心疼她,什麼好吃的都唯恐落下她,但都哭成這樣,千萬別再喂東西了,萬一嗆到,或是魚刺扎進哪裡劃破哪裡,都會非常麻煩。

阿姨依然不為所動地又想哄著二胖喝個酸奶,老思想裡卡了魚刺吃下一頭牛就能順下去的思想,讓她一方面既不覺得這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另一方面又急於儘快擺平,所以總想給二胖塞點什麼進去。

3

我對二胖說,瀨瀨告訴媽媽你要做什麼好嗎?她只哭著搖頭,怎麼都不肯說話。我又問她要媽媽抱抱嗎?她用力點頭,幾乎是倒氣的方式,一字一頓說出四個字:媽,媽,抱,抱。

把她從餐椅裡抱出來,趴在我懷中,幫她摸索著後背。待她稍稍平靜,我問她能張大嘴讓媽媽看看麼?她立刻配合地張開嘴,但沒有工具很難看到嗓子,只得放棄。

她的咳嗽還在繼續,卻不怎麼哭了,呼吸依然不太順暢。再次跟阿姨確認了她沒有塞什麼小東西進嘴裡,排除了異物的可能性,我幾乎可以確定,她在跟魚刺作鬥爭。

於是抱著她去書房取了手機,做好隨時能聯絡到醫院的狀態,心裡想著,如果5分鐘內情況更糟糕,就立刻帶她去醫院。

4

二胖在我懷中很快平靜了下來,哭聲停止了,卻開始頻頻乾嘔。我對一臉不解的她解釋說,這個叫噁心,如果想吐,或者嗓子不舒服就會這樣,不用害怕。

在嘔了數次後,她的小手在嘴角抹了一下,然後遞給我一根魚刺,短粗,非常堅硬。

拿著魚刺我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我特別慶幸,孩子竟然能自己把刺吐出來。可另一方面我也真是後怕,這跟刺不知曾經是紮在喉嚨裡,還是順在喉嚨附近的牙縫裡,無論怎樣,如果不是及時攔住阿姨,任由她哄著將飯喂下去,不知會不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阿姨如釋重負地說,哎呀我都嚇出一頭汗了,拿出來就沒事了,這回肯定沒了,一共也就吃了一口魚嘛。我對情況卻依然不樂觀,因為沒辦法確定,這是不是她吃下的唯一一根魚刺。

5

二胖情緒好多了,不哭不鬧也不嘔,阿姨趕緊遞上酸奶,說喝點涼的嗓子就舒服了。

我一邊不動聲色地從二胖手裡把酸奶先拿到一旁,一邊想通過聊天,確認她的情況。

——瀨瀨,這是魚刺,這個吃魚時候要吐掉。

——吳赤(魚刺)。

——瀨瀨,喝酸奶嗎?

——耐耐(咳咳),喝—嗯—酸(咳咳)—奶。

阿姨說沒事了,快給她喝吧,我心中卻覺得不對,要不是那個短刺劃傷了她的喉嚨造成異物感,就是還有其他魚刺沒出來。

阿姨覺得我有點過度緊張,說我都挑了半天,有一個魚刺都很奇怪,不可能再有了。

我沒理她,又逗著二胖張大嘴巴,她一做這個動作就又開始作嘔,往復十幾次,小肉手又給我遞來一根魚刺。

與前面的那根不同,這根又細又長,乳白色微微有點透明,放在手裡都不是特別好辨識。

阿姨立在一旁終於不說話了,我用手機打開二胖最愛聽的歌,她立刻搖頭晃腦地跟著唱了起來,聲音連貫,氣息順暢,大致看上去,應該是沒事了。

6

很巧我以前曾在同事家遇到過一次她女兒卡魚刺的事。那會兒我很年輕尚未結婚,她亦年紀不大。

我們幾個人去她家吃飯,她媽媽做了特別好吃的魚,結果不想她三歲多的女兒卡了魚刺,飯吃到一半,家裡亂作一團。

老人幫著餵了好多饅頭還灌了不少醋,孩子各種哭也依然不靈。。。

細節如今記不清了,但因為我有同學在醫院工作,所以我陪她們去了醫院,同事一會兒丟了就診卡,一會兒差點把手包都丟了,可以想見得有多麼慌亂。而大人們的情緒,只會加重孩子的恐懼,那小姑娘哭了一路,嚇得不得了。

醫生的話我倒是大約記得,他說那麼硬的刺,得喝多少醋才能泡軟啊,真是愚昧,孩子喉嚨都劃破了,還往下塞饅頭,本來可能扎不了這麼深呢。。。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傷害,防不勝防。我們為人父母所能做的無非兩條:

第一是,遇事前儘可能地做好預判,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尤其是對那些運動能力特別強,又很勇不計後果的低齡寶寶。

第二是,遇事後保持必要的冷靜與條理,將傷害控制在能力範圍的最小。比如出問題第一時間不互相指責,不驚慌亂了方寸。

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既不過度慌張,也不大意不當回事,及時根據孩子的反應採取合適的措施。大人的情緒,對孩子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某種程度上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外,平日裡雖不必逢病必瞭解,但一些意外傷害時的科學處置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留心一下的。

當你自己的知識儲備給不出很好的解決方案時,最好的辦法不是試遍土法,而是儘快帶孩子去醫院。

7

這件事後我並沒有責備阿姨。我當然不是聖人,對再三勸阻她依然當作耳邊風,事初還欲遮掩過去的做法,我自然也氣,因為實在心疼孩子無端跟著受罪。

但一根又一根魚刺出來時,我願意相信,再剛愎她也會心驚,下次自作主張時,她多少會有些忌憚。而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她初心是想讓孩子吃口魚,這份心,足以抵了她不聽勸的執拗和怕被埋怨怕擔責任的遮掩。

孩子養久了,不斷提醒自己寬人律己,育兒馭己,其實也是件身心愉悅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