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有天放學回家,兒子沒有例行從學校帶每天的閱讀書回來,問他原因,他一筆帶過地告訴我,老師說今天起我達到free reader了,不需要從學校再帶書,回家自己想讀什麼就讀什麼,每天寫讀書筆記就行了。

學校裡學霸很多,所以我估計肯定是班裡大多數孩子早就達到這個程度,而我們只是正常進度略慢,因而並不覺得意外。無論怎樣,總是為孩子的小小成就開心的。

唯有心裡的一點點遺憾是,學校的書,無論難易程度安排,還是類別交替,都既科學又經典,是很好的循序漸進鍛鍊。但如今可以自如選擇了,肯定不能由著孩子成年都讀那些他讀來打發時間的書,因此選擇和安排的重擔,就得落在家長身上了。

於是我和兒子開始以周為單位制定書單,他每天倒是如約讀完然後寫筆記,一切都挺順利,但我觀察他所寫,心中總覺得他的實際水平,並沒有老師評估的那般好,因此決定找機會跟老師談談。

時機來得很巧,那天去學校取東西,正好碰到副班老師。非常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告訴我,班裡竟然只有三四個孩子達到free reader,大部分都在兢兢業業地按照學校的書單每天繼續讀著。

我詳細詢問了這種進度的評定和考察標準,老師告訴我說,最初會有一個測試,確定了孩子的閱讀級別後,就以此作為起點,按照固定書單往下繼續。簡言之,同時開始按書單閱讀的兩個孩子,一個從中極開始,一個從高級開始,那肯定是後者先達到終了。兒子成績較好,因此起點定得較高,又每天都高速完成閱讀計劃,所以進度一點都沒落下就完成了。

這基本印證了我心裡的猜測,雖然完成了書單,但從孩子的寫作輸出來看,大量閱讀,並沒有大量轉化為生產力,他的閱讀難度,與寫作產出質量,完全不成正比,因此我並不認為他真的達到一個紮實的free reader水平。所以我問老師,是否可以返回低一個級別,讓他重新回到書單行列,繼續每天帶書,同時我們也會幫助他選擇一部分進行精讀?

老師的臉上是大寫的意外,她有點猶豫,但繼而又說,如果您這樣說,那麼我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家長自己提出讓孩子降低級別這實在比較難得。其次,從讀書筆記來看,他真是班裡讀書最多的孩子,甚至連課間戶外活動,他也經常抱著書在看。但是,從課上觀察,我確實也認為外教給他定的級別略高,可能是源於他最初的考試成績確實很好。我贊成您說的,他更多地關注故事情節,而對寫作的基本要素,比如一些情境、環境、人物心理描寫,他是不太關注的。對於formal 和informal language,有時也不是駕馭很好。

因而老師也贊同兒子繼續書單+精讀的計劃,只是她怕剛被告知升級不久,再重新開始,會打擊兒子的自信心。這我一點都不擔心,以我對兒子的瞭解,他完全不介意也不知道別人的進度,只要不告訴他降級,繼續帶書他不會有異議。於是和老師商定,告訴兒子他進入了free reader plus階段,也就是自由閱讀附加計劃,他肯定能接受。

果然,兩天後,兒子開心地又帶書回來了,皆大歡喜。

解決了學校端的問題,我開始考慮我們在家能幫他些什麼。每天學校指定的一本書,平均100頁左右,他基本從無例外都能當天完成。但這種速度下,確實只能關注情節,很難注意細節,因而也缺乏思考和總結。

可同時,精讀這件事,是需要有人陪伴和引導的,每天這麼大的閱讀量,家長想提前備好課陪孩子,可行性也不是很高。

此時如果降低閱讀量,單憑孩子自己,依然是無法進入精讀狀態的,反而可能因為強度降低而懶散。所以思來想去,我覺得可以在保持當下閱讀量的情況下,通過深度討論,讓孩子自己去書裡找他需要的東西。

方式上,我們從兩個角度切入。

第一,在他每天給我的數學課中,加入更多互動元素。(數學課前因後果,戳這裡可以看到)

第二,每週安排一到兩次精讀,外加拓展話題的深度討論,並行之於文字。

聽上去有點繁瑣,但執行起來我卻無比享受和慶幸。曾經覺得關注孩子已經很多了,可在這個過程中,我才發現,學過到學會,學會到會用,會用到成為下意識,中間有很多路,你不能告訴孩子怎麼走,更不能替孩子走,但卻至少可以扶他們一把。

01

他做老師,我做學生的數學課

如前所寫,數學課是為了幫他織補知識體系中的漏洞而為之。一年級的部分,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作為老師,兒子十分盡職,為了給我講解明白,他開始對題幹格外上心,對題目中的小小陷阱,也都能及時識破。做一個主動的講解者,其收穫遠遠大於被動的聽者。

但這些知識是不是穩固呢?未必。所以學生我就對老師提出了疑問,為什麼我都不用做作業呢?

兒子一拍大頭,對啊,這不行。很快,他給我做了屬於我的筆記本。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然後又準備了作業。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這裡面細節就多了。要求我做一張數學海報,裡面要包含所學的數學知識點。要做彩色的,還要求用豐富的形容詞,連詞,用詞得體,內容有趣。

達不到要求會被打回返工,還得用鉛筆,錯了可以改。

作業描述,細節要求,完不成的後果,以及背面我沒拍的交作業截止時間,一項也不少。

寫這份作業要求,他參照了之前學校給他們佈置的作業,又結合了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最終呈現出這個結果,我覺得我要求他去關注細節、思考和總結的目的就達到了。

做這件事孩子為難嗎?痛苦嗎?一點也不。他無比熱情地張羅著寫好,頗有些也難倒媽媽的小傲嬌,還安慰我說,給我時間比較寬裕,做不好可以隨時問老師(他),未來會經常有類似作業,讓我做好心理準備。

02

深度話題討論

原本我選擇了一些日常生活話題想跟他做一些拓展性討論,但正巧那周學校有話題性作業,我們就以此作為素材。

學校要求針對你曾去過的一個國家,寫遊客對這個國家帶來的正負面影響。

兒子就此寫了一個初稿,選擇的城市是洛杉磯。最直白的方面,他能表述清楚,遊客多對一個城市旅遊業帶來的經濟益處,就是遊人多花錢,本地商店和製造商品的工廠都能賺錢。而負面影響呢,就是人太多了,車多塞車(其實這些題幹基本都給了)。除此以外,他就想不出來了。

我沒有直接跟他討論洛杉磯的旅遊市場,而是跟他扯閒篇。我說你們幾個上次去日本同學家玩什麼了?兒子說,我們穿他家木屐賽跑了,我們幾個都跑不過她。還吃她媽媽做的飯糰子,比我做的紫菜包飯還好吃。

我又問他,過新年時,讓你去鄰居家送什麼了?兒子想了想說,去送餃子了啊,Vivi(美國孩子)說她從來沒見過餃子,開始不敢吃,後來吃完又跑咱家來要。

所以,木屐和飯糰算是日本的一種。。。?餃子算是咱們中國的。。。?我又問他。

他想了下說,哦,應該算是habits and culture(習慣和文化),別的地方沒有。

我們繼續討論,每次回老家,去海邊喂海鷗,好幾次都看到海面上什麼樣子?

兒子想也沒想地說,好多塑料袋,髒死了,魚和其他海洋生物這樣就沒法生存了。

噢,他立刻頓悟說,遊客多了,可能會亂扔垃圾,汙染環境,我還看見好多亂扔瓶子什麼各種垃圾的。

我又補充說,當然也會有不講公德的本地市民,所以不能全部歸咎於遊客,但客觀上,遊客多了,確實這樣的風險增加。

前後討論了一個多小時,以上只是其中兒子能用於寫作的一部分節選。

這是一個看上去很耗時,但原本三言兩語就可以告訴孩子結論的事情,可通過討論,它就完全是孩子自己思考和總結了。

整個過程,讓我欣慰的是,讀了這麼多書,孩子確實受益匪淺,所以知識積累還是不錯的。

讓我略感抱歉的是,因為過於相信他的自主能力,所以其實生活中跟他的討論還是相對少了些。很多孩子知道的事實,化不成邏輯鏈條中能夠供他們調遣的素材,很快就會淡忘。當所有的閱讀都成為消遣時,愛讀書這件事,很可能到頭來只剩“讀”這個動作了。

當我們討論完,他重新寫了二稿,觀點有了,結構也過得去,但從頭到尾,句式非常單一。所有的論述觀點都是:In my opinion,所有的開頭都是There be,所有的轉折詞都是so。。。

我跟他說,對於寫作,我的要求是,同一個詞,在一篇文章裡不出現第二次。除了排比句,同樣的句式,也儘量避免重複使用。他覺得這種說法比較抽象,於是我們就隨手找了一本書,一起看作者如何表達觀點。

除了最常用的 I think,書中兒子發現了 I believe, I agree that… 等等。繼而我又給他舉咱們中文的例子:

我和Michael去商店。

我們去商店買牛奶。

我們去商店買蔬菜。

我們去商店買水果。

我們去商店買飲料。

兒子大笑著說,除了妹妹,哪有人這樣說話?

我說你看你寫的,就是這樣說話啊!

兒子凝眉一看,立刻了然:我和媽媽去商店,先買了牛奶,又挑了蔬菜,給妹妹選了水果後,還買了媽媽喜歡的飲料。

連詞準確,動詞不重複,爸爸給他的中文啟蒙真的做得讓我服氣。

回頭再看他寫的英文作文,幾乎每句開頭都是,在洛杉磯會怎樣怎樣。。。他說可以自己調整,我就等來了他的第三稿。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可以看出句式和詞彙已經比原來豐富很多,幾乎沒有重複的使用,觀點雖然很淺,但也都表達清楚了。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我覺得很棒。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這種討論,現在在我們家慢慢多了起來,雖說總喊著以平等身份去平視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是不太會跟孩子討論日常話題的。而一旦開始,你會發現,對中英文寫作,乃至孩子看世界的方式,都有很大幫助。

韓先生現在帶兒子去給車做保養,會和他一起聊關於車的話題。我帶他去超市,我們也會聊聊物價和過度包裝,以及除了距離原因,為什麼我們會格外喜歡來這個超市,而不是周邊其他的。

有天兒子用零花錢買了些貓糧和狗糧,在小區裡喂流浪貓和流浪狗。我對他說,你的好心媽媽特別贊同,所以爸爸媽媽幫你出一半貓糧狗糧錢算是支持,但長期這樣餵它們,從更全面的角度看是不是妥當,我希望你觀察然後咱們討論下。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不久的一天晚上睡前,幾隻貓在我們樓後面狂叫,成人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兒子卻不清楚,只是那些貓吵了大半夜,弄得一家人都沒睡好。

早上兒子頂著黑眼圈說,如果不是這些貓老來咱們這裡吃貓糧,他們是不是就不會在咱們樓下鬧了?他們這樣鄰居們是不是也睡不好覺呢?

又過了幾天,我給他看業主群裡別人發的牢騷,因為小區裡總有人(當然絕對不止我們一家)喂流浪貓,所以更多流浪貓湧來,有時夜裡猛然躥出來嚇人一跳,有時“尾隨”人回家,對有些天生怕貓的人,造成很大困擾。

兒子陷入了沉思,在這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的善心可能會成為別人困擾的一部分。他問我是不是不喂流浪貓就是對的,我說這也未必。我沒有給他答案,而希望他自己去找合適的結論。他跑去翻書和上網查資料去了,完全不用督促。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我與韓先生就此有過很多討論。如果沒有深入瞭解孩子的狀況,這段時間應該是一段輕鬆的歲月靜好日子。孩子升級,每天能自己讀書,多麼省心。

可這樣看起來給雙方,甚至算上學校有三方都“自討苦吃”的一系列動作,才是事情應有的真相,也讓我們和孩子都走得更從容紮實。

前幾天學校有wacky day活動,兒子自己畫了件T恤,讓我和韓先生都特別感動。

對孩子,慢慢來,比較快!(乾貨分享)

Have the courage to do what's right!對孩子如此,對成年人亦是難得。

在不少家長都求快的今天,我們跟兒子的每位老師,無論是學校還是課外課,都表述了同樣的訴求:我們不追求速度,相反希望他慢下來,沒有做好的事情,寧可返工,一步一個腳印,穩穩地向前走。

我很喜歡的梁靜茹,有首歌的名字,或許會告訴我們這樣做的結果:「慢慢來,比較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