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共赏《不如再学不气人》

不如再学不气人

——姜维群

上篇说完了“先学不生气”,此篇再说说“不气人”。

天津卫的老话“先学不生气,后学气死人”,这种递增升级式的思维方式,大概和当年的社会环境有关。正像《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所讲:“天津旧为军卫之区,原崇俭朴,俗尚健武。礼教渐兴,事竞繁华,科第接武。”也就是说,天津卫本来就是驻扎军队的地方,人尚武。习武尚武之人多性直重义气,重义气诠释一下就是讲直理爱管不平事,管闲事就会生闲气,所以劝人的话就是,“先学不生气”,然后再把让你生气的人“气死”。

今日头条/趣文共赏《不如再学不气人》/姜维群

不管以往如何,只说当下。先学不生气是为了自己更加心情舒畅身体健康的活着,“再学不气人”也是为了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融洽和睦的生活氛围。

有句老话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虽然曾经受到批判,但有合理的成分。人都有自私为己的思想,这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人在孩童时期就有护食、把东西占为己有的行为,如果这些没有侵犯别人利益,也无可厚非。但“为己”让自己健康舒畅的生活着,需要“不气人”。

学会不生气,固然是性情的修持,益于健康,如果说再学会不气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今日头条/趣文共赏《不如再学不气人》/姜维群

总有人发现,人老了渐渐不受人喜欢了,当然有自身的问题,譬如鹤发鸡皮满脸褶皱,视觉效果欠佳,重要的在于,人老了常常倚老卖老了,做出一些气人恼人的事,这样慢慢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人老了一不可以“居功”,固然在养育儿女、创家立业上辛苦多多功劳大大,如果总以此居功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大家既不敢惹你,但大家也不愿意搭理你,这结果其实不妙了。

人老了二不可太挑剔,要学会对付、就和、凑和,正如天津书法家晚年说的,人老了要做到“三局”,即对付局、就和局、凑合局,差不多就行了,凡事就你合适就你舒服,什么都不就和不凑和,别人就辛苦受累,即使不嫌弃你,心里也会不痛快。

人老了三不可计较论是非,《老老恒言》中说:“至与二三老友相对闲谈,倡闻世事,不必论是非,不必较短长。”天津人管认死理叫“凿死卯子”,认定一个理没完没了。说句真心话,都是平头百姓家常里短,有什么真理可辨,有什么大是大非?总是“杠头”凿死卯子,谁喜欢?

人老了要学会“不气人”,所谓不气人就是做一个人见人高兴,人见人舒服的人。婴儿和老人是一个道理,见人就笑的幼儿人见人爱,反之呢,见人就哭的幼儿人都会避之。幼儿一步步的成长需要学,老人一天天的老去也需要学,这种“学”是努力挽回日渐颓败的劣势,增加让人接近的筹码,这些靠金钱有时得不到,需要与社会交往的技巧,需要与家人相处的退让,总而言之要把握住,以和气待人不气人,以大气做事以和人;莫以牛气而骄人,莫用小气来待人。

老了做一个“不气人”的暖心老人,不仅周围充满融融春意,自己身处中心位置,也就会被暖意温馨包裹着,受益得益的是我们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刊于2018年8月8日《中老年时报-副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