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zelle,數據即貨幣!

Bluzelle,數據即貨幣!

大家好,我是P*el Bains。

我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但我不擅長講故事,哄孩子睡覺,這讓我很苦惱。後來我想到一個辦法,我開發了一款APP名叫Storypanda,讓家長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下載、分享、創作自己的兒童故事。

我一直在從事與金融和運營有關的工作,在這兩方面積累了15年經驗。我還擔任過一個遊戲工作室的首席財務官和總經理。另外,我還是《福布斯》和《Coindesk》的撰稿人。

很多公鏈都有一個問題

我做事非常主動,曾自學分佈式計算、物理、國際政治等課程。因為想要了解偉大的,具有顛覆性的技術,我閱讀了很多與比特幣及區塊鏈相關的材料。

比特幣很有意思,它吸引了我。它是開源的,大型公司、中心化機構的權利可以藉此轉移到普通人身上,造福大部分人。當時我想做技術性的,並且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選擇了區塊鏈。

2017年起,很多公鏈冒了出來,我發現很多公鏈都有一個問題。

任何資源從產生、使用到管理,都是一個閉環。但是很多公鏈都只做到了第二點,也就是通過收取手續費出售計算資源,讓用戶使用這些資源。然而,整網資源(比如說存儲空間)的彙集以及海量數據的管理這兩點很少有公鏈做到。

區塊鏈底層網絡對存儲空間的彙集、使用、管理有非常大的需求,正是基於這種認知,我和Neeraj Murarka等人於八個月前開始專注於去中心化數據庫的開發。

Bluzelle,甲骨文+愛彼迎

在中心化數據庫領域做得最好的是美國的甲骨文。這家公司成立於1977年,第一年盈利不到百萬美金。40年後,甲骨文把市值做到了1900億美元。旗下兩大數據庫軟件Oracle與MySQL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一直數一數二,非常厲害。

我和Bluzelle的其他創始人認為,既然決*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我們就要做區塊鏈領域的“甲骨文”!

Bluzelle類似於房屋租賃界的愛彼迎,它背後的核心是共享經濟理念。用戶如果有閒置的存儲資源,比如電腦、手機上多餘的存儲空間,他就可以把它們放到Bluzelle平臺上。用戶如果有數據需要存儲,他可以用代幣在Bluzelle平臺購買存儲資源。

因此,相對傳統的數據庫,Bluzelle更安全(不會常常被黑被盜)且成本更低,能夠實現存儲資源的高效利用。

數據錢包

Bluzelle提供一個數據錢包的開發框架,把數據的掌控權歸還到用戶自己手中。用戶通過私鑰保護和管理自己的數據錢包,完全控制數據的生命週期,譬如確定誰能訪問錢包裡的數據、查看被使用的地方、關閉訪問權限、更新和*數據等。現今的數據大多數被社交媒體平臺控制,即使你在Facebook上註銷了用戶,你永遠無法證明Facebook是否完全*了你的數據。然而區塊鏈是透明的,可以證明Facebook“無法再看到你的數據”或者數據“真的被*了”。Bluzelle的數據錢包可以降低程序開發者的數據責任風險和保護數據隱私帶來的煩惱,使他們可以更專注於開發數據豐富的應用程序。

數據交易市場

Bluzelle也會提供數據發佈、構建交易市場的技術框架和工具包,藉助BLZ的激勵模式促進數據的流通。比如,“發佈者”手中掌握了有價值的GPS信息,他們可以使用Bluzelle的工具包發佈到數據錢包中,並分享到利用Bluzelle框架建立的GPS信息交易市場中。當有應用需要蒐集GPS信息時,他們需要支付發佈者和交易市場BLZ以訪問GPS信息。Bluzelle為數據的發佈、存儲、管理、交易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BLZ系統內部的代幣流通

數據存儲網絡

- 生產者(網絡節點)出租存儲空間獲得BLZ代幣

- 消費者(分佈式應用等)支付BLZ代幣獲得存儲數據的空間

數據錢包

- 個人數據被社交媒體等平臺訪問時獲得BLZ

- 社交媒體等平臺支付BLZ訪問用戶個人數據

數據交易市場

- 數據發佈者分享到交易市場的數據被訪問時獲得BLZ

- 數據交易市場中的數據被應用訪問時獲得BLZ

- 應用支付BLZ訪問交易市場中的數據

把數據作為貨幣

我們認為,數據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現在很多大公司都在濫用用戶數據並以此盈利。比如Facebook,他們因為出售用戶數據的行為被抓現行。美國人、加拿大人都在漸漸失去他們對數據的控制權。

因此數據是有價值的,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數據,就像保護我們的資金那樣。另一方面,一旦用戶意識到數據的價值,很可能會拒絕對外界開放自己的數據訪問權限。

我們除了可以幫用戶把對數據的控制權拿回來之外,還有一個創新點。過去人們認為數據就是數據,我們提出了一個新觀點,把數據作為一種貨幣。在Bluzelle系統中,如果用戶貢獻自己的存儲空間或分享自己數據,就可以獲得代幣獎勵。如果Facebook想要使用用戶的數據,它還得為此付費。

Bluzelle經濟模型

Bluzelle採用的是雙代幣機制,整個系統用到兩種代幣——BLZ與BNT。

BLZ是Bluzelle網絡中的一種ERC-20代幣。因此我們用BLZ進行代幣籌資,用BNT兌換Bluzelle內部的服務。如果使用BLZ兌換內部服務,用戶存儲或變更數據就需要等待以太坊網絡的確認,每操作一次數據就要花幾分鐘,這樣太費時。

當用戶想使用Bluzelle網絡時,需要先拿出BLZ代幣,比如用100美元的BLZ換取100美元的BNT。用BNT代幣進行系統內的支付和流轉,操作速度快很多。

Bluzelle,數據即貨幣!

在Bluzelle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節點,通過出售自己的存儲資源賺取BLZ代幣。比如,我家裡的電腦有閒置的數據存儲資源,那麼我就可以下載Bluzelle協議加入Bluzelle網絡。當別人把數據存儲到我的存儲空間時,我就能賺取BLZ代幣。

假如我是一家公司,比如匯豐銀行,如果我在Bluzelle系統中存儲數據,就需要支付代幣BLZ。匯豐銀行要利用Bluzelle系統的存儲資源,所以它要支付BLZ代幣,而我為網絡貢獻了存儲資源,所以能獲取BLZ代幣。

Bluzelle的用戶除了去中心化平臺、個人(比如DApp開發人員),還包括中心化機構。Bluzelle與中心化機構間的接軌有助於推進項目的落地,以及中心化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因此,Bluzelle比大部分去中心化項目有更大的用戶市場。

NEO、量子鏈等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目前,NEO、量子鏈等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公鏈是我們的主要客戶,未來無論有多少條公鏈,只要他們需要數據服務,我們就能為他們提供相應服務。

NEO、量子鏈這些公鏈本身並不能承載那麼多數據量,因此我們可以和這些公鏈合作,為其提供數據庫支持,讓他們的用戶無需顧慮數據存儲問題,因為用戶知道自己的數據是由Bluzelle在管理。

Bluzelle於今年2月成為首批加入京東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加速器的項目,目前我們正在探索如何通過Bluzelle優化京東的AI與數據分析系統,或者為電商和零售業構建新型的數據庫。

進入第二階段:新數據經濟

我們的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建設Bluzelle社區。其中第一步就是構建去中心化數據庫。在第一階段,Bluzelle是一種協議,一個去中心化數據庫。

在這個階段,我們進行了融資,將團隊由7人擴充至15人。為了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以及操作的速度,Bluzelle採用了分片和集群技術。現在Bluzelle系統中已有30個項目在運行。

我們還和NEO、Zilliqa、量子、萬維鏈、ICON這6個區塊鏈平臺建立了合作關係。我們與微軟、BT也建立了合作關係。同時,我們也是以太坊生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最近我們發佈了Bluzelle的第一個公測版本lovelace,已經有1000多名開發者簽署了合作協議。這個版本集成了以太坊和NEO,也就是說這些平臺上的DApp可以使用Bluzelle作為數據庫。

我們把第二階段稱為新數據經濟。這是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我們會利用這個數據庫,建設數據錢包及數據市場,讓用戶能存儲更多數據,通過多種方式獲取收益。

接下來的6個月間,我們將創建數據錢包及數據市場系統,促進系統代幣BLZ的使用。到時候用戶不僅可以通過為系統貢獻存儲資源賺取BLZ,也可以向想要訪問他們數據錢包的公司收取費用。

假如Bluzelle用戶開放了自己的數據錢包訪問權,Facebook訪問了你的數據錢包,那麼Facebook就需要支付BLZ代幣給你。

搬到新加坡,中國是重點市場

Bluzelle並於8個月前正式開始開發工作。在這段時間,Bluzelle總部從溫哥華搬到新加坡,並將目標市場定位到東南亞,尤其是中國、日本這些國家。

在溫哥華,Bluzelle進展緩慢,搬到新加坡之後,Bluzelle進入了高速發展通道。

就像一箇中國粉絲所言“中國每天的發展都日新月異”。中國對數據存儲及管理有著巨大的需求,中國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速度也很快,中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持擁抱態度。

區塊鏈領域每天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項目面對的是挑戰與機遇的雙重洗禮。

我認為,Bluzelle項目要獲得新的突破,重中之重就是要對人群進行教育科普,讓他們理解這個項目的意義,從而增加用戶流量,提升生態的豐富性。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我們進行市場營銷及項目推廣的原因。

最近我們舉辦了60多場活動,平均每2.5天就會舉辦一場活動,覆蓋20多個城市,受到了90多家媒體的報道,有10萬多的社區參與者。

這周我們來到了中國,在北京、杭州、上海三個城市與中國粉絲見面。兩週前我們在吉隆坡,下週我們會去孟買。此外,我們還在不同的城市舉辦黑客松活動,溫哥華、中國、首爾……

Bluzelle,數據即貨幣!

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我們幾乎沒有其他想做的,我們唯一的想法就是做好這個項目,讓它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