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2018年8月19日,一個特殊而難忘的日子。人口68萬,面積1208平方公里的川西小城——都江堰吸引了全中國數億人的目光,一場時空的穿越,一次文化的交流碰撞,在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邊上演……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上午11:30,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特別節目播出《碧水奔流兩千載 天府之源都江堰》,央視記者蔣林站在直播鏡頭面前為全國觀眾介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下午3點30分,CCTV-13繼續直播都江堰,以《守護成都兩千年 歷久彌新都江堰》為題,講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發揮的偉大作用。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晚上9:53,CCTV-10《中國影像方誌》播出《都江堰篇》特別節目,將都江堰這座半城水色半城山的小城故事娓娓道來。

▲《中國影像方誌·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興

碧水奔流兩千載,守護成都兩千年。

是的,天府之源都江堰歷久彌新。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以來,造就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且歷經兩千多年歲月,仍發揮著巨大作用,以其“全世界歷時最悠久、設計最科學、佈局最合理、經濟效益最發達、自流灌溉面積最廣”的特點享譽中外,被贊為中國水利工程史上的偉大奇蹟,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直到今天,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區規模仍居全國之冠,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38縣1076萬畝農田灌溉,以及防洪、發電、養殖、旅遊、工業生產等多項綜合服務,受益人口高達2300萬,是四川省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正如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餘秋雨說的那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文化學者餘秋雨

都江堰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也許正因如此,在加拿大薩斯卡通舉行的第69屆國際灌排執行委員會議及國際會議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通過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並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作為都江堰市的兒女,生活在這座“三遺之城”——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們是如此幸運。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厲害了,我們的大都江堰!

美翻了,我們的“三遺之城”!

轉自:每日都江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