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40億授信的背後:推動東軟融入國際大平台

國開行40億授信的背後:推動東軟融入國際大平臺

在過去的數年間,東軟把醫療設備賣到了全球110個國家,共計9千多家醫院。讓國開行也感到驚訝到是,在“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中,有超過50個國家的醫院已經採用了東軟的醫療設備。

對於曾經支持了華為、京東方這些企業走向全球化的國開行而言,在國內選擇支持一家大型數字醫療設備供應商,已有所成的東軟是個再合適不過的對象。

近日,東軟集團與國家開發銀行大連市分行、國家開發銀行遼寧省分行(以下統稱“國開行”)在京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國開行將向東軟集團及旗下相關公司授信40億元,並通過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東軟發揮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優勢,在“一帶一路”走出去業務、軟件研發與平臺建設、醫療與大健康、汽車電子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

“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發。”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博士說,國開行和東軟的目標一致,希望在大型數字醫療設備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培訓、支持與服務,這些醫療設備的全球推廣工作,讓東軟與國外醫療單位建立了緊密的連接,而這一成績也讓東軟獲得了一個全新的、“以硬帶軟”的市場機遇——不侷限於設備供應商。

中國市場的業務經驗也將成為東軟面向海外市場的“殺手鐧”。這裡的一個明顯的優勢在於,東軟的系統應用曾經主要面向的是有著特殊國情的中國市場,不止於需求特殊,其通常需要面向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用戶設計本身就特色鮮明。

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智慧應用,無論智慧醫療、智慧交通,還是其他,所滿足的應用場景之複雜,都是國外相應產品從未面對過的。

典型的例子一如智慧醫療中的分診醫療。歐美系統軟件廠商不需要面對此類客戶需求,而和中國市場相近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甚至非洲等市場,這些來自中國市場的應用經驗將很有借鑑意義。

2017年,東軟醫療設備海外市場的業績佔比約為三成,劉積仁期待隨著國開行所搭建平臺帶來的推動,這一海內外業績佔比能夠對調——就像華為“走出去”後,曾經達成的改變那樣。

“東軟要成為國際化的醫療管理系統供應商。”劉積仁說,此前除在澳門最大醫院上線東軟的系統軟件外;通過與合作伙伴協作,東軟的系統軟件在海外市場的落地與探索,已經為東軟在醫療領域的國際市場目標提供了基礎。

“一帶一路”戰略所惠及的發展中國家,對應的是一個對業務鏈有完整需求的空間。醫療設備與系統軟件是其中一項,相關如社會保障系統等自然也會涉及。

這些軟件系統的需求都在東軟能找到對應的產品——在過去的數年中,它們一直作為戰略級產品核心,在東軟業務中佔據有重要的位置。

“‘一帶一路’對東軟而言,就是軟件。”劉積仁說,基於醫療設備在國際市場的成功,東軟的軟件產品將緊隨其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東軟所面對的、從醫療設備而博興的市場機會遠不止於此。繼社保系統,在後續的交通、電力、煤氣、自來水、大政府等諸多領域,已顯見地蘊藏著海量的業務空間——智慧城市。

東軟深度參與了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這些經驗的借鑑與複製,無論對於東軟自身,還是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其意義已毋庸贅述。

或者一如劉積仁所認為的那樣,“幫助他們建設醫院,幫助他們實現智慧城市的管理服務,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百姓感受到更美好的生活,這些更是‘一帶一路’要做的事情。”

這一視角對應了國開行的選擇。作為政策性銀行,國開行的一個重要使命是支持“一帶一路”,普惠沿線國家。這樣的背景下,國開行的選擇不只需要考慮信貸的基本規則,還要在其上考察合作對象能否支持“一帶一路”的這一使命感。

使命感帶來的是大格局,以及向下落地而成的大平臺——它將金融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和推動社會變革的應用結合。

“國開行的行動背後是它想做的事業。”劉積仁評價說,在每項事業裡,它都有一個對應的聯盟。這裡例如智慧城市聯盟裡既有的華為、浪潮,以及後續進入的東軟等技術方,也有如政府對應的需求方。

金融對社會發展變革的驅動由此而落地,而東軟收穫的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在海外市場,國開行起到的作用是搭建信賴和連接的平臺。”劉積仁認為,這一推力與傳統由企業自行走向國際市場的動力,不可同日而語。

東軟兩大業務領域將因此受益。東軟方面表示,此次與國開行的開發性金融合作,獲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醫療與大健康、軟件研發及技術平臺領域快速佈局發展:

前文談及的醫療與大健康領域中,包括醫療健康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推動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的進一步國際市場拓展,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銷售與服務模式的創新。

在軟件研發及技術平臺領域,將重點支持東軟在下一代智能汽車軟件平臺與芯片的研發,以及面向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與量產。

在第二個重點合作領域,東軟有著20年與車企合作的歷史,這是其在下一代智能汽車軟件平臺領域所保有的、巨大的先發優勢——在全球市場,汽車信息系統廠商中,有近80%與東軟有著合作關係。

面向下一代汽車市場,由於智能化的凸顯,東軟的市場價值也因此業務積澱而變得不同於往日。

“我們會堅守作為一家技術公司的身份。”在東軟集團獲得40億元授信後,劉積仁表示,“東軟將繼續定位於為車企創造價值。”他認為,未來市場中,人工智能技術最終實現商業價值,必須基於同行業的融合。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生態環境,不再需要重新構建。”劉積仁說,這種與行業的融合將讓車企的成功,變成東軟的成功——東軟以軟件授權的形式獲得價值分成。

對於此次合作,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表示,多年來,東軟致力於以信息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大信息技術在醫療、軟件開發、芯片設計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基礎、技術優勢和產業積澱。開發銀行將與東軟密切合作,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融資融智優勢,助力東軟實現跨越式發展。

有了國開行的支持,東軟的未來,令人期待。

【IT創事記】創見科技未來,旨在為讀者提供科技企業和科技趨勢的前瞻分析與評論。創始人祁萌,為資深科技自媒體人,歷任《商業夥伴》副總編、《電腦商報》主編、都市媒體記者編輯等職,從業超過14年。本同名專欄入駐各主流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