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五年前,華晨宇參加《快樂男聲》,連鞋子都不穿,就上臺了。

五年後,華晨宇成了《明日之子2》的星推官,裡面有個選手,連伴奏都不要,就清唱了。

唱得在場所有人都起雞皮疙瘩。

這個選手叫鄧典,他的名字和打扮、嗓音一樣獨特。

所以我一點都不奇怪,聽完鄧典的清唱,華晨宇會毫不猶豫走過去把晉級球給他。

他太清楚了,他們就是同一種人。

一。

華晨宇曾經說:如果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那我們無恥地孤獨著。

這句話用於鄧典身上,再適合不過。

留小栗旬的長髮、穿不合常理的衣服、唱幾十年前的老歌,這其中的每一樣,都讓他和大眾審美體系格格不入。

所以他一出場,大家就議論紛論。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理解他的人,會覺得他很酷。不理解他的人,只會說一句“什麼鬼”,然後把進度條無情地往後拉。

不過鄧典對此並不在意,彷彿早就預料到會有很多人不喜歡自己。

他坦然地說:“還在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受到很多嘲笑了。”

當時的鄧典,穿衣服和同齡男生不太一樣,他們都是沙灘涼鞋配短褲,而鄧典卻會看很多海外視頻和時尚雜誌,通過各種途徑,買到自己想買的衣服。

他最記得的,是一件藍白條紋高領毛衣。

因為覺得太好看了,他把衣服取回來之後,洗都不洗就放在枕頭邊,想第二天一睜眼就能穿上。

那時是夏天,太陽很大,金色的,烤著整個學校,他很快就悶出了汗。

毛衣粘在身上,一下一下,扎得刺痛。

幾乎班上每個人都問他,從早問到晚:“鄧典你熱不熱?”

他全都一口回答:“不熱不熱。”

這讓我想到初中的時候,我問一個男同學:“你覺得自己帥嗎?”

他想也沒想就回答:“帥啊。”

我覺得他有點自戀,不過他很快就補充了句:“如果自己都不覺得自己帥,那別人怎麼會覺得帥呢?”

就那句話,讓我覺得,他是真的很帥。

這種帥,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自信和驕傲。

鄧典說的“不熱不熱”也是如此,只有自己認可自己,別人才會認可你。

所以他頂著大太陽,頂著所有人的眼光,也要相信自己。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二。

日本有一期很有名的雜誌,叫《You Are What You Wear》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衣如其人。

鄧典應該是把這四個字演繹到極致的人了。

對他來說,衣服不只是用來遮羞或者保暖的東西,更是他情緒流露的出口,也是他安放態度和個性的置物盒。

所以他才會說:能穿上心裡的衣服,就會覺得自己更接近想象中的自己。

他也越買越多,買著買著,就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了。

身邊的朋友、同學,甚至是母親,都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每天穿的花裡胡哨,奇奇怪怪的。

但他不管,反而是在那段時間裡,養成了低頭走路的習慣,讓所有嘲笑他的聲音都呼呼像風一樣從耳邊過去。

走著走著,一抬頭,他就成了今天的樣子。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服裝搭配上的特立獨行,也相應延續到鄧典的音樂上。

“新手戰”的時候,選手們都搬出了各種樂器,又唱又跳,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才華都在那兩分鐘不到的時間裡展示出來。

只有鄧典,兩手空空,什麼也不帶,連伴奏都不要,就清唱了一首《mercy》。

現場所有人都愣住了,撼動我們的,不僅是他無可挑剔的演唱,更是他在舞臺上的享受和放鬆。

不得不說,他是一個“自私”的人,因為他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觀眾的眼光。

所以他不會像其他選手一樣,上臺前很緊張,總擔心別人不欣賞自己的表演。

他是以一種很鬆弛的姿態站在舞臺上的,那個驕傲的神情,彷彿在說:“我不需要你們的喜歡。“

而我就是喜歡,他的“不需要被喜歡”。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三。

當年的華晨宇,也是一個“自私”的人。

他在海選時彈唱的那首《無字歌》,普通人根本聽不懂,只覺得是在亂唱。

他根本就沒有想讓所有人都聽懂,他只是在“自私”地表達自己。

能理解他最好,不能他也無所謂。

幸運的是,就像鍾子期遇到了伯樂,他遇到了尚雯婕。

說實話,如果當時的評委是其他任何一個人,華晨宇的才華都可能永遠也無法被大家看到。

所以直到今天,華晨宇的粉絲依然很感激尚雯婕。

而華晨宇也成了另一個“尚雯婕”,去發現更多和他一樣的人,這大概也是他會願意連續擔任兩季《明日之子》導師的原因。

很多人說,魔音賽道里的文兆傑和鄧典,都像是第二個華晨宇。

可我想說的是,沒有誰是第二個華晨宇。他們是同一種人,但絕不是同一個人。

因為他們都只是在極致地做自己,而不是模仿誰、復刻誰、成為誰。

這種人最值得敬畏,也難怪《明日之子》裡面最嚴格的李宇春,會這樣評論鄧典:

“他比較可怕。”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他從出場到現在,穿的每一套衣服,唱的每一首歌,甚至是在舞臺上每一個手勢,你都很難找到其他人的影子。

一舉一動,都在告訴你:“這就是鄧典。”

就像他昨天在微博上說的那句話:他們說的夢想不能過於張揚,但我偏偏喜歡展現自我慾望。

這就是鄧典厲害的地方——他在舞臺上詮釋的,不僅是一種時尚態度,也不只是一種音樂理念,甚至都不只是一種個人魅力。

他展現的東西更宏大一點。

是一種同齡人極少有,很酷的,極致的,對自己的信仰。

每個人的20歲,都會被懷疑

最後。

20歲左右的年紀,不被理解是正常的。

有些人會在這種不被理解中,漸漸放棄掉他們本來的樣子,學會在不同的人面前,戴上不同的面具。

這樣做的確可以獲得更多人的喜歡,可那又如何呢?

他們喜歡的,已經不是“你”了。

而鄧典,則是那種執迷不悟地把自己的個性堅持到底的人。

他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他,但喜歡他的人,一定都是喜歡他真正的樣子。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