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想幹事者敢幹事

讓想幹事者敢幹事昭通新聞網 申正勇

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提出明確要求。生活中有個常識:洗碗的人容易把碗碰壞,反而不洗碗的人卻可以避免這種風險。如果對洗碗人吹毛求疵,那袖手旁觀的人會越來越多,最終沒人再願意洗碗。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幹部隊伍中出現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惰性思維,“亂作為”現象減少了,但“不作為”現象增加了。若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黨和人民的事業向前發展,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向前推進,嚴重影響“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如期實現。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就是為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潛力。用制度為勇於擔當者擔當,為敢於負責者負責,為勤於創新者撐腰,幫其丟掉思想包袱,解決後顧之憂,讓想幹事者敢幹事,讓會幹事者幹成事。在具體操作層面,應注意區別對待,寬容“探索性失誤”,容錯糾錯不縱錯,在法紀框架內實行容錯糾錯,準確界定容錯範圍和底線,防止關心激勵變成庇護縱容。要能夠落地生根,對容錯的條件和情形應進一步明確,規範容錯的程序認定和糾錯的結果考量。要形成制度體系,強化黨紀政紀處分、組織處理、崗位責任追究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協同聯動,把握關心、教育、選拔、管理、監督和懲處的有機統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其實,真理總是在“試錯”中出現,如果沒有容錯的機制,就沒有人敢於試錯,也沒有人勇於追求真理。當然,這裡所說的“試錯”,主觀目的是幹事創業,客觀現實又無法避免的失誤或者錯誤,而不是主觀上就故意放任甚至追求的錯誤。新形勢下,通過容錯糾錯的制度保障,目的就是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在全黨、全國形成捨我其誰、爭先恐後的幹事創業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