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蔭:刀刃向內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生態環境的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同樣也是金山銀山。6月24日,槐蔭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後,全區按照省、市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會議精神和部署要求馬上行動,深入開展“一次辦成”改革,打造“十最”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槐蔭競爭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46個區直部門(單位)實現零跑腿207項、只跑一次323項、你不用跑我來跑50項,16個街道辦事處實現零跑腿96項、只跑一次1620項、你不用跑我來跑12項,再次走在前列。

“我們必須要以壯士斷腕的氣勢和魄力,敢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猛藥去痾、自我革命,實施大跨越、大創新、大變革,推動我區營商環境走到全市前列。”槐蔭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取決於體制的完善改進、機制的進步提升、流程的重新再造、服務的優化提升,更離不開“馬上就辦”的態度和雷厲風行的作風。為此,槐蔭區將全面從嚴治黨與優化營商環境相結合,營造出了風清氣正的“生態系統”,凝聚起了“人人關心營商環境,人人維護營商環境”的正能量,激活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內在動力。

針對全區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槐蔭對標“六個痛下決心,打造六個環境”的要求,槐蔭區研究制定《槐蔭區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掛帥的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圍繞打造“六個環境”和督查考核,設置七個工作組。與此同時,建立了區級領導到區政務服務中心帶班制度,區領導成為了“一次辦成”改革一線的政務服務督導員、意見建議收集員、矛盾問題調解員,提升了窗口單位和職能部門的服務態度,加速了“一次辦成”的落地。對全區的服務窗口工作人員進行愛崗敬業培訓,把懂專業、講規矩、服務好的精兵強將選配到服務窗口。此外,為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槐蔭將營市街、美里湖等街道“只跑一次”、“一窗受理”改革試點工作向全區推廣,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各街道和村居社區,推動實現群眾辦事“就近辦”、“一次辦”,並在測評中增設了“優化營商環境”流動紅旗。

“動真格”優化營商環境,既要保證“療效”,鞏固“成效”,更要實現長期“見效”。我們看到,槐蔭區將優化營商環境納入一把手工程,區級領導堅持“一崗雙責”,按照“一次辦成”的要求,全面規範、精簡、優化辦事流程。同時充分用好區領導包聯五大主導產業聯繫重點企業制度、書記直通車等載體,發揮好人大、政協視察、調研作用,搭起“連心橋”,直接聆聽企業和群眾的聲音與建議。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是一個長期工程,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此槐蔭形成了常抓不懈的聯合督查考評機制,堅持明察和暗訪相結合,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綜合考評體系,注重企業和群眾的評價,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從嚴從快加大問責力度。我們看到,槐蔭設立全區企業庫,採取定期和隨機電話抽訪等形式,向企業進行行風政風評議。建立營商環境懇談會制度,邀請企業和群眾談意見、提建議,挖掘深層次矛盾,研究整改措施。

此外,區紀委監察委和組織部門勇於擔當,對工作得力、成效顯著的,進行激勵重用,對優化營商環境責任不落實的,不盡職不盡責、不作為亂作為的,嚴重影響全區營商環境的,嚴肅追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當事人的責任。槐蔭區紀委監委公佈了營商環境監督舉報電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加大明查暗訪和問責力度。

隨著具體措施的深入開展,槐蔭區將繼續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切實解決辦事環節中存在的繁瑣、複雜、重複、“體外循環”、不平衡等問題,積極探索“一次辦成、一窗受理、一顆印章管審批”的全新模式,推動營商環境建設,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自己的貢獻。(槐蔭區紀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