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 總第998期

偷樑換柱,高考還公平嗎?

近日,一則“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掉包,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教育廳信息不公開高招舞弊”的新聞在朋友圈被刷頻,四名考生家長實名舉報河南高考,濫用職權高考作弊、高考試卷偷樑換柱。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高考,最為中國人改變命運最公平的途徑,寒窗苦讀數十載,卻被人在高考分數上做了文章,無疑是將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甚至會對其心智的發展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對於大多數的學子來說,除了保送和出國留學,高考是我們踏出中學教育,踏入象牙塔的第一道門。在未來,這些莘莘學子也將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成長為社會棟樑。而如果國家連最基礎的教育公平都無法保證,這些代表著國家未來的學子又如何健康成長呢?

可以說,高考公平問題,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家長實名舉報,質疑聲四起

此事的消息源幾乎都是由學生和學生家長放出來的,在許多關心高考的群眾關心、憤怒之餘,還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

有網友質疑倘若不是因為家裡有個在周口做檢察官的父親,那麼這件事肯定會不了了之。許多網友不僅將矛頭指向了掉包答題卡背後的幕後勢力,也連帶指責受害人,表示受害人也是“體制內享有特權的人”。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更有甚者,在社交平臺發表評論懷疑這是一場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自導自演,目的在於孩子考砸了不敢說,故意編造謊言,或是家長在無理取鬧,博取關注。

面對受害者,除了大眾普遍抱有的同情心以外,還有少部分人則抱有不相信、幸災樂禍等情緒,隨著輿論在網絡上的進一步發酵,這類另類的評論也開始冒尖。

回擊質疑,我們能行

我們從新聞本身入手,來分析孩子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根據網上新聞反映,考生家長分別來自鄭州、洛陽、周口等河南地市。根據波動財經報道,考生家長之一蘇洪先生表示,其孩子在平常多次模擬考中都是600多分的水平,而這次高考之後,估分有627分,最終高考分數是335分。

蘇先生本職工作為執法系統工作人員,感慨自己雖然辦案無數,但卻在懷疑自家孩子答題卡被掉包的情況下,難以從政府拿到任何信息。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據蘇先生介紹,舉報信息已由河南省紀委督辦,並交辦河南省紀委駐河南省教育廳紀檢組成立了專案組展開調查。

有過河南高考經歷的考生都知道,在模擬考試中始終穩定在600多分的成績,在河南已經屬於是成績十分優異的考生,此類優等生即使是在發揮失常的情況下,成績的波動也幾乎不可能低於500分。

鄭州一中和鄭州實驗中學,鄭州外國語合稱“鄭州三甲”。鄭州一中作為鄭州最好的中學之一,其實力有目共睹,常年保持著95%以上的一本率,而355分的分數,更是在鄭州一中極難發生。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對於許多網友質疑蘇同學在平常的考試中自導自演。在鄭州上過中學的邦君表示其難度之大,可能性基本為零。

鄭州一中在高三會在每週進行周測,按周測成績來分配考場。也就是說,每次考試時,考慮到成績合理範圍內的浮動,每次身邊的同學和監考老師幾乎都不一樣。如果蘇同學真的只有300多分的成績水平,那麼靠每次抄寫不同同學的答案把分數穩定在600分以上,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蘇同學的父親,實名舉報人蘇洪是周口市的一名檢察官,作為網友們口中“體制內的一員”,如今實名舉報河南高考,把名字和身份公佈於眾,在這起全國關注的案件中,可以說蘇洪賭上了自己的前途和名譽,發誓要為女兒討回這個公道。

邦君佩服這位考生的正直和優秀,也佩服這名父親的勇氣。對於網絡上針對考生質疑聲不斷的鍵盤俠們,賭上前途和名譽來抗爭的人們更值得尊重。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面對四名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質疑,河南教育廳回應是,為維護高考工作的嚴肅性,紀檢監察部門正在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監督,維護高考公平公正,維護高考良好聲譽。

簡而言之就是:正在調查,還沒有結果。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河南考生的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一事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全國矚目的公眾事件。而河南教育廳的回應仍不明朗。在同屆考生都已經在調整狀態,準備步入大學、迎接新生活之際,這四名考生和家長仍舊備受煎熬。

其實,教育局所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及時公開涉案學生的考卷,將問題考卷公佈與眾,給廣大人民群眾一個清晰、可靠、可信的答覆。

如蘇洪所說,在賭上名譽和前途之後,仍舊不能得到教育部門對於所質疑信息的回應,讓人大失所望。而如此的處理態度也會造成政府公信力的缺失,面對問題無法及時、高效地解決,事情拖得越久,政府的公信力丟失得就越多。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邦君想說,面對不公平的黑幕,據理力爭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邦君佩服那個敢於站出來實名舉報的家長,只有我們敢發聲,敢站在黑暗的對立面,才能聚集起希望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最後以魯迅的話來與大家共勉: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河南高考“掉包”事件:人們恐懼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