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年內在900餘個小區全面推行!

“這車子是扔垃圾換的?”“對!一分錢都沒花,扔垃圾還能換飲料。”在晉源區綠地世紀城小區,居民劉大娘用新換的扭扭車推著外孫女出門,引起鄰居們的關注。

太原市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年內在900餘個小區全面推行!

我市現已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試點,群眾身邊增添了各式各樣的垃圾分類設施,參與的積極性逐步提高。據悉,年內我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工作機制,在全市8200個黨政機關、900餘個居民小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群眾積極性高

去年11月,一組可回收垃圾智能分類箱出現在了晉源區綠地世紀城小區,廢紙、廢舊金屬、塑料瓶等都可以分類投放,扔進去就能攢積分,積分存在會員卡上,攢夠一定數額能兌換東西,居民劉大娘也加入其中。“剛開始沒什麼意識,就覺得好玩,往進扔一個東西,卡里的積分就往上漲一點兒,慢慢地,家裡的礦泉水瓶、啤酒瓶、快遞紙箱、洗髮水瓶、舊衣服等,都被我打包扔進回收箱了。”看著積分一點點往上漲,劉大娘逐漸喜歡上了這個智能箱,幾乎每隔三兩天都要去扔一次東西。“智能箱就在小區門口,每次就像扔垃圾一樣,積分也積少成多。”

前段時間,為激勵居民們積極參與,負責管理垃圾分類投放的有關單位選取投放頻次比較高的會員,給予每位5000積分獎勵。劉大娘成為其中一位幸運者,加上之前累積的積分,為外孫女換來一輛扭扭車。在此活動的推動下,如今,小區居民分類投放的積極性更高了。

太原市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年內在900餘個小區全面推行!

分類更為精細

近段時間,一排顏色鮮豔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出現在迎澤區迎澤街道青年路二社區的居民小區內。迎澤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是迎澤區試點投放的首套智能垃圾分類設備。這些垃圾箱的分類更加細化、科學。可回收類垃圾被分為金屬、玻璃、塑料和紙張四類,分別對應綠色、湖藍色、灰色、亮藍色箱體。同時,擺放的還包括有害垃圾回收箱,箱體為鮮紅色,分設廢燈管、廢電池、電子產品、過期殺蟲劑4個投放口。

在垃圾箱的一側,擺放著一臺積分兌換機,透明的櫥窗裡,擺放著肥皂、飲料等物品。工作人員介紹說,持有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的住戶,投放垃圾前,可按照智能機器上的提示,選擇所投放的垃圾類別。垃圾投放後,箱體底部的稱重儀器會根據重量等數據,生成個人積分。然後,居民可通過積分兌換機、垃圾袋發放機,使用積分換取相應物品。

太原市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年內在900餘個小區全面推行!

年內全面推開

日前,從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議上獲悉,我市有各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賓館飯店、商場超市、廣場車站、公園場所、駐並國企等公共機構8200個,年內要全部推行垃圾強制分類。有食堂的單位,要配備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垃圾桶;沒有食堂的單位可不配備易腐垃圾桶。在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方面,我市現有各類居住小區3000多個,要求按照覆蓋率不低於30%的要求,選定管理完善、硬件設施比較好的小區展開示範創建工作。小區內要配備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種垃圾桶。

按照要求,設施容器配置方面,省市機關和公共機構由各單位自行配備;縣(市、區)、街辦鄉鎮機關和居民小區等的設施容器由縣(市、區)統一配備,並要求9月底前落實到位。為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工作取得實效,市環衛局將安排20名工作人員用於生活垃圾分類日常工作和監督協調。各縣(市、區)也將成立不少於10人的工作機構,每個街辦鄉鎮、社區不少於3人,每個試點小區按300戶居民配一名督導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