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現在竟覺得,《武林外傳》其實是個美食劇,每次看到同福客棧的人吃飯,就覺得特別好吃。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對於喜麵食的北方人說,確實沒什麼抵抗力。所以,對陝西美食也愛得深沉。提到陝西美食,被納入美食地圖著重標記的這兩個地方是如何都繞不過去的,西安和袁家村。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你可曾知曉,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腹地禮泉縣的袁家村,十年間從一無所有的小村莊,到成為年遊客量近800萬人次,年入破10億的超級旅遊IP,袁家村到底有什麼秘密,又何以成功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在小編看來,袁家村的成功得益於6個方面:農民股份化、就地城鎮化、產業聯動化、道德約束化、建設實踐化、旅遊品牌化。

六把利刃劍走偏鋒,相得益彰,促成袁家村的村民形成利益共體,共同推動袁家村旅遊經濟飛速增長以及品牌最大化的輸出。袁家村的品牌與價值再次反哺到各個村民商戶,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萬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袁家村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家村民商戶的努力,村內的民俗小吃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

特色小吃可圈可點,你能想象到袁家村一家賣酸奶的年利潤超過1000萬?一碗“粉湯羊血”年營業額高達470萬,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一家麻花店鋪堅持10年不漲價,一根麻花只賣2元,每年卻有將近300萬元的營業額?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在袁家村,每一家村民商戶都是一段傳奇。他們淳樸的品性,精湛的手藝,熱情的服務感動著每一位慕名而來的食客,用最原始,最新鮮的食材觸碰食客的味蕾,喚起一代人兒時的記憶。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對特色小吃製作的工序十分考究,比如年銷量排名第一的“粉湯羊血”,商戶每天凌晨4點鐘就起來煮羊骨老湯,早上8點前準備齊全最新鮮的羊血、豆製品、粉絲以及其他佐料,這些佐料均來自袁家村的手工作坊,每天羊湯更換,不用隔夜老湯底。

好的食材更需要好的手藝,羊肉老湯在配香料或是油鹽醬醋搭配比例時,都要再三斟酌,羊血,羊肉,羊骨,老湯各佔幾斤幾兩,熬製時間多久,火候如何掌控,農戶心裡門兒清,原味食材加祖傳秘製醬料,實現了肉湯分離味不離的境界。不僅保證了食材本真的味道,而且保證了食品安全。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如果是小吃類的成品售賣,如何保證食品安全?袁家村每種食品都能追溯源頭,村內有家賣酸奶的商戶,為了解決奶源供應和品質問題,自己開了一家奶牛廠,質量有了保障,手工做法又獨特,加上袁家村大力扶持,一家小店一天賣3萬多瓶,一瓶按6塊錢,日銷售額就20萬元了。

不光是酸奶鋪子,銷售麻花、手工掛麵、蕎麥鍋巴等特色食品的鋪子和大大小小的飯館、農家旅館都是賓客盈門。

袁家村各家商戶表面上是單獨的個體,無形之中組成了上下游的食材供應鏈,這樣,整個村子從根源上把控了食材的安全性。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吃白饃,砸核桃,鍋裡煮個黑嘮嘮(豬)。”袁家村強調農村原鄉、原真,追求食材原汁原味,那關中頂尖食材黑嘮嘮(豬)真有必要跟大家嘮嘮。

▎關中黑(豬)在陝西乃至全國是出了名的,在袁家村,關中黑豬肉要求更為嚴格,而且物美價廉,養殖最少一年以上,餵養的主要食物是純天然的玉米、麩子,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飼料,一頭黑豬淨肉172斤,才售賣4080元,平均23元一斤。肉質緊緻、細嫩,肥瘦均勻。養殖的牲口吃的食物都是純天然綠色無汙染,出來的肉質也必定無任何問題。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袁家村民俗小吃中年營業額破百萬的商戶不勝枚舉,各個商戶村民既是老闆又是員工,大家因為有相同的歸屬感,形成利益共體而走到了一起。袁家村的興衰,關係到每一個人,所以大家都會要求自己,不能拖後腿。大家抱團取暖,目標一致,分工明確,形成產業聯動。

隨著袁家村的發展,袁家村安全食品將要銷售到全國各地,那個時候就可以帶動周圍的村子一起來生產,比如說這個村子專門生產雞蛋,這個村子專門生產麵粉,這個村子生產辣子,這樣就能帶動所有的村子一起脫貧致富。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河南同陝西一樣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厚重,到處都是歷史名跡,隨處一逛都有“人道寄奴曾住”之感慨,當寬宏的中原與敦厚的西北相結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3.0版袁家村,即將入駐河南

陝西袁家村經過了十年鄉村旅遊的摸索和積累,成為了每年接待遊客近800萬人次的4A級景區。憑藉獨特的發展思路,即將在河南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個3.0版的袁家村。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陝西袁家村投資控股運營管理的河南袁家村項目,還被列入了河南省第一批A類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在2019年五一前後開街。

河南袁家村項目以河南特色小吃為主,結合陝西知名小吃,從田間到餐桌,從源頭到食品真正做到好材料,好味道,依然注重食品安全健康。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該項目還加大豐富了其他業態,主題餐廳、客棧、民宿、文創、咖啡館、生活休閒、兒童娛樂、運動養生等,優選200餘棟中原古民居,打造中原文化體驗新地標。

項目地址位於三城交匯處,距鄭州20km,新鄉25km,焦作35km,1小時內車程可覆蓋客群超2500萬人次。

河南袁家村還是中原首例休閒度假文化體驗地,且具備交通成本低,消費門檻低,無門票屬性,一定會成為人們反覆去遊玩的休閒度假目的地。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老房子、石板路、青磚黛瓦上長出青苔,這種恬靜與閒適,想到袁家村的村幹部說“村裡外來創業的村民,在我們這兒不止是工作,是在享受安居樂業的生活”。

我們年少時總會對未來賦予許多想象,開一間電影主題的咖啡館,養幾隻貓在裡面撒歡;開一間獨立書店,把最引人注目的書架全留給喜歡的作家;或是開一間客棧,窗簾、被褥都要是自己喜歡的顏色......

如今,這些憧憬都可以在河南袁家村裡實現,如果你也能把符合現代審美與生活方式的設計和經營與四合院結合,袁家村就有一座屬於你的院落。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王爾德曾說“I don't want to earn my living, I want to live”,生存和生活一字之差,其中的心境卻大有不同,若兩者可以結合,又何樂不為呢。

在這裡,尋一方自己的院落歸園田居,心遠地自偏。觀一園花樹,得滿屋山川。

綠色、生態的無煙工業是發展方向

目前國內很多古村面臨著空心化、衰敗化的情況下,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樓,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潤,人家根本就不考慮去大城市。以前的袁家村也建過水泥廠,如今這個村的領導者朝著環保、生態、綠色的方向發展,帶領全體村民大力開發無煙工業——旅遊業,創建民俗、民風體驗一條街,集中展示關中農村自明清以來的農村生活的演變。

再加上近幾年《白鹿原》這樣的小說和影視作品火爆,也無疑給袁家村這樣體現關中文化的旅遊景點做了市場推廣。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袁家村的旅遊業是從關中民俗起步的,現在在繼續發展民俗旅遊的同時,開始逐步向鄉村度假轉型。鄉村度假是一個產業,不僅包括旅遊,還涉及農業、農副產品、文化產業,將來要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產業鏈,袁家村三個字就是最值錢的品牌。

當然,袁家村任性發展的背後是村企業的強力支持,1993年,袁家村就成立了農工貿為一體的集團型企業袁家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下轄12個子公司。這些都為袁家村後來調整發展戰略,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一步打造產業鏈奠定了基礎。

鄉村規劃設計丨袁家村中國鄉村的奇蹟,其成功得益於6方面

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帶頭人

令人吃驚的是袁家村發展旅遊業沒有依靠政府、也沒有依靠外界力量,全憑村支書郭戰武帶領村幹部邊摸索邊幹,不僅關中民俗的定位是他們自己定的,就連景區規劃這樣“高大上”的活也是他們自己乾的,不得不佩服農民的智慧,高手在民間!

所以袁家村的成功不是偶然,因為袁家村彙集了像村支書郭戰武這樣有見識、有膽略、有想法、有行動、有能力的農村賢才,只有這些紮根農村的農民企業家、幹部才能帶領農民發展當地產業,脫貧致富;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縮小城鄉差距。

袁家村的成功經驗總結起來:能人帶頭、全體參與、全民共享。

袁家村郭書記演講(配文如下)

感謝主辦這個會議,包括所有人。一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要說啥。我感覺參加會議的每一個都和農民有關係,我應該站到農民的角度來談一下我的感受。

我想講一下農村,講了那麼多,我認為,對農民瞭解的不多。農民的概念,比如你的三代、二代農民。如果你在城裡或者在做什麼事業,你去旅遊,感覺有一個很好的東西,想帶給父老鄉親去吃,給他們免費分發,還會罵你。這就是農民。為什麼?因為他會說:“有人的給當官的有面子的分的香蕉都是大的,給我的全是壞的。”所以,建設農村先了解農民。

我是最底層的農民,我知道跟農民應該怎麼打交道。我父親也是我們村上的老書記。70年代,我們做農業,80年代,我們做鄉鎮企業。隨著經濟的大潮,人都進城招商引資,國家也在做中外合資,就忘記了農村。到了2000年之後,又把農民給想起了,開始說三農。所以,我覺得說這麼多,我給我們的人在講,給我的村民在講,政府靠不住。

我們袁家村在發展的時候,政府對我們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們的縣上就有十個以旅遊來帶動縣的十個點。其中就有袁家村,在做袁家村這一個點的時候,別的村都和我們一樣,都在做。縣上對我們的政策都是一樣的,力度特別大,大到什麼程度,大會小會的開,因為縣上要發展旅遊。而且,給一個村派兩個局在村裡蹲點。但是都是走形式。到底應該怎麼做,誰來做,不是政府靠不住,從鎮上的政府、縣上的政府到市上的政府一直到中央的政府,沒有一個人不想把農村做好。但是,農村的事誰來做,絕對不是專家,絕對不是縣長、市長、省長,是農民自己。

我們2007年做袁家村的時候,我們的村也是空心村,全部都是打工的,我也是打工的。所以我們為什麼又回去建設我們的村,是我覺得這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可能現在說不清楚,給你們講,你們可能也聽不明白。可能做這個報告也是最後一次,以後作報告也沒這個機會了。我的意思是,農民的事要靠農民自己做,誰都靠不住。我為什麼會回去,因為我父親原來是這個村的老書記,我覺得這個大旗不能倒,等等一些責任,就像今天,陳向宏老師、我沒來過這裡,我連陳向宏老師都不知道。我知道烏鎮。我不知道誰搞的,我只知道,這個地方沒有我學習的東西。因為我們做袁家村的時候,是我們的幹部號召起來,不拿工資,300萬起步,幹到現在,2千萬沒見過。

現在一天接待遊客18萬,我們現在研究的模式,第一點,因地制宜。

我原來想發展袁家村的時候,我找過專家,當然沒敢全國找,我在我們陝西找,西安市科班的、也就是國家認可的人,A級、B級找完了,然後資深的我也找。做規劃的、設計的,我倒想簡單嘛,給我們村做好規劃,就是我們想做旅遊,用規劃、用旅遊來帶動農民掙錢,讓城裡人來旅遊。大大小小我找了有20個旅遊規劃的,到袁家村來一看,然後回去,回到西安再請他吃飯,臨走的時候又跟我說:告訴我你的真實目的。你到底是想騙國家錢還是幹什麼,你這地方根本就做不了旅遊,你咋能做旅遊呢。西安人是在秦嶺旅遊,秦嶺的車都進不去,進去了就在泉水那裡洗個腳,就等於出來旅遊了,都不願意往北邊走,最後找設計的都找不了。最後有一兩個人給我回話了,一個說:“等二十年再說,等大西安發展,你們要是兵馬俑、要是華清池、那就好做了。”但是我說,我們要是旅遊景點,我還需要你做規劃。所以我們自己因地制宜,什麼叫因地制宜。做什麼,07年,我們定位,我們做民俗。在07年,我們給所有的黨員、所有的幹部、所有的群眾開會動員的時候,我們做民俗,用民俗來吸引遊客來袁家村來旅遊,我們讓農民因為旅遊來掙錢,讓農民先發展起來。我當時一開群眾會,農民的支持度有多大,你們知道嗎。百分之九十五,沒問題!但我給他說:“你多少得出點錢,一家也不多花,花個三五萬,家裡要收拾一下”。一下三戶不同意:這怎麼,旅遊還要裝修,還要收拾,覺得我會炒菜、有鍋、有桌子就行了。他是這樣想的。所以農村的問題,我是專家。

我們因地制宜,我們在定思路的時候,我們從袁家村做到現在,我們的策劃、營銷、推廣、規劃、建設、裝修,全部是我們自己做的,沒有一個設計師給我們做過。我接觸的領導,上到中常委,下到省上所有的常委,地市就不用說,關係都非常好。呼籲也沒有用,“農村應該怎麼怎麼”都沒用。但是政府給我們的政策特別好。各領導談話的時候,我都說:“你給我的政策是精神上的”。我們村發展現在,我們起步的時候,給我們5萬塊錢。怕我們貪汙,給了交通局,交通局。這是給項目打底子、給面子。所以沒給什麼錢,我們發展沒什麼錢。

我一直給我們村裡人作動員講道理,有思想不要錢,沒思想的才要錢。人家一投幾十個億,咱連見都沒見過,所以學東西有什麼用?學回來也用不了。所以我們就做自己的。袁家村我們實際因地制宜,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解決了我們的發展。靠什麼發展,我們同時市場需要什麼,袁家村為什麼能做到現在的人氣,我們所有東西都是以來不來人為核心。遊客會不會為袁家村買單。這個東西才是我們要做的,我們會竭盡全力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現在來的遊客都是西安咸陽周圍的、今年也有外省的過來,我們沒做過宣傳。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因地制宜,自己給自己根據自己的地方想了一個發展的辦法,這就是因地制宜。

接下來,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我們的第二個問題:全民皆兵。

我們袁家村現在做到全民皆兵。全民皆兵什麼概念。上午有個教授說:“要做好農民工作,給農民上課,給農民做…”。沒用。我們現在能做到全民皆兵,我拿百分比來說,如果你要做一個農村的工作,做一個村。只要涉及到一個村。只要有百分之一農戶不同意,你都做不成。所以農民你一定要用事實來講道理,用錢來講道理。我們有一個農民學校,我們解決農民的問題是先讓他們掙錢,再改變他們的思想。

所以我們現在用產業來調整農民。我們現在講了一個問題。自認為國家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做酸奶的公司,當年做的時候,根本不懂。懂得做以後,我發現,因為我們那裡的農家樂也多,別的農家樂一年做30萬的時候,他可以做100萬。這樣貧富差距會大,所以我就給他做工作,讓他把酸奶廠改成公司,讓一部分沒有和旅遊沾光的人都可以沾上光。所以,現在我們的酸奶廠也就是一個項目一年大概的利潤是一千萬。現在的利潤大部分分給所有的工作的原住民和新住民,來到這裡的都是袁家村村民,所有的資源都是共享的。

袁家村現在還有一個全民皆兵的辦法就是共同富裕。我們所有現在作做的形式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那旅遊作為產業,產業帶領農民致富。第二,會在產業上不停的調整,調整到大家的貧富不會差距太大,但是還得通過努力才能實現。還是得給農民講道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所有的產業採用合作制。合作制就是,比如酸奶,一年的一千萬,我們都是讓所有新農民、老農民全部分完了。讓人感覺到,貧富差距我們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是村幹部的問題。我們的村幹部原來講的是發展旅遊,村幹部的核心是帶領群眾來做,群眾做到一定程度,村幹部再入股。入股的方法讓每個人在袁家村收到的待遇基本上差距都不要太大,比如拿酸奶廠舉例,假如說不用分股的形式,現在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都在七年前大家都一樣,七年以後,一轉身,你掙七千萬,我一年只掙三十萬。所以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要解決一個心理平衡的問題。讓每一個人心理上都要平衡。

我們現在還做一個事,叫農民的創業平臺。現在把所有的農民跟我們的產業,全部做一個平臺,我們有無數的產業,但無數的產業,都是無數個小的團體,或者就是一個入股形式的機制。袁家村現在有小吃、有作坊、有農副產品有很多東西。最後所有的利益,投資這個平臺的利益是農民,是所有的新農民和老農民。經營戶也是所有的新農民和老農民。我們在這上面,我們村委會、村幹部和群眾,因為這個問題是制約我們持續發展的問題。比如今年徵地,我們要做一個兩百畝地的停車場,跟政府只是打招呼,政府同意我們用這個地。從徵地跟農民談,讓農民去入股。我們的社區幹部一共只用了3天時間。我們現在是一村帶十村,我們是個村,村上把徵地的問題給解決了。

我們是把所有人的利益綁到一個產業鏈上,綁到我們的產業上,村民做一個產業平臺。村幹部包括我,從07年到現在,我沒掙錢。今天,陳向宏講到做烏鎮是做了一個掙錢的項目,現在要在長江村做一個不掙錢的項目。我可以理解,一個人做到一定程度,要有大愛、獻愛心。袁家村做到現在,我們幹部沒有掙一分錢,股份在村上,作坊什麼的,我個人沒有股份。因為,我堅信,袁家村永遠屬於我,袁家村永遠是我們村民的。袁家村,我看的是未來,不會在這個上面斤斤計較。現在有些地有些優惠可能沒有了,最後可能會升值,我敢保證,因為地升值了,所以你就沒有地了。這是一個公式,因為你把地拿出來做旅遊什麼的,地就會升值,當週圍的地升值的時候,你肯定是沒有地的。所以現在在解決一個問題,解決平衡。每一個農民、幹部心裡舒不舒服。所以農村的問題非常複雜。

我驕傲的說一句,袁家村全國第一。我認為,袁家村是一個事業。

我們投資很小,基本上都是農民摸索出來的。我們現在是國家最美鄉村,國家傳統村落、十大魅力鄉村、國家四A級景區,我們運營整個景區的人,不超過五個人。我問烏鎮項目的員工一共3000人。

袁家村,還有一個,西安到機場33公里,下高速,路邊就有野菜、弄點蘋果。可能在袁家村一個小的攤子,一年就掙幾百萬。袁家村大大小小都是老闆,不管誰,從賣菜的一個老伯他都是,想去挖就去挖,想去賣就去賣,不想去他就回家了。袁家村全是老闆。袁家村就算投資再小,做的都是事業。

有一個人跟我說,覺得複製袁家村的挺多,你覺得你有沒有擔心他們複製你。我擔心袁家村一定會有人超過。今天吃飯的時候,還提到陳向宏老師,別人複製我,我都不怕,這陳向宏老師都提袁家村了,你說害怕不害怕。所以也有人複製我們袁家村,但是陳向宏提起之前,我認為根本不值一提。因為,我認為誰也複製不了袁家村,為什麼,因為他複製不了我。陳向宏老師提起了,我就不敢說了,因為人家財大氣粗,幾十個億,我都沒有見過。我說的這個意思,有一種誤區,我們陝西、山西、河南的一些地市、甘肅的、據說,新來的山西的省長在開農村工作會議的時候,也提到袁家村了。我感覺,政府認為什麼是發展農村、什麼是旅遊,就是袁家村。所以,可能袁家村會成為很多粗製濫造的東西,我覺得很多人也沒有看到袁家村。袁家村有人向我彙報,有人拿著尺子在那裡量。我說沒事沒事,讓他量去。

所以,我認為為什麼袁家村複製不了。我認為,袁家村是我的根、我的家、我的親戚,我現在不掙錢,我20年不掙錢,我可以。誰敢,就憑這,誰敢。現在的項目一般都是大概投多少錢,規劃設計一出來,一預算,大概來多少人,成本有多高,這個項目大概多少年收回來。所以,我們在做的時候,是沒算過多少錢。所以,誰能複製,沒有人。複製只能複製個表面。所以袁家村這種形式,為什麼我還在講,我們是第一。因為我們是唯一村在發展村,而且還帶著農民,我們的農民一戶都沒有往外面趕。誰敢,不敢。怕農民堵路、農民敲分成,今年可以,明年分成就不行了,還要分成。這個問題,不是光是分成就可以解決的。

最後的問題,袁家村是我們自己是帶著農民自己做成的。現在,我們的危機感是袁家村現在是瓶頸,等於說,我們的智慧已經用到了極致了。再要發展,拜託各位專家、同仁、各位對農村感興趣的,如果要到農村來嘗試,來這裡看一下。袁家村條件不是太好,但是袁家村有我帶領我們的村民會為大家做好服務。還有,前面專家說政府這個沒放開那個沒放開。都放開著呢,你來了,我都能給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