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發布2018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

畢馬威中國13日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以下

簡稱“報告”)。報告表明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GDP同比增長6.8%,與一季度持平。畢馬威預測,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雖然面臨一定挑戰,但總體維持平穩運行

中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7%,上半年同比增長6.8%,增速較2017年全年小幅放緩0.1個百分點。

二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較一季度和2017年全年放緩0.4和1.3個百分點。6月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小幅回落0.4個百分點至51.5,說明製造業雖仍擴張,但景氣程度回落。在整體數據走弱的背景下,製造業投資活動表現亮眼,製造業投資向好的態勢有望在下半年得以延續與此同時,外需對GDP增長的貢獻連續兩個季度為負,是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行業角度看,

上半年工業產出增長勢頭有所趨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較一季度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速領先其他產業部門,二季度同比增7.8%,上半年同比增長7.6%,均高於同期GDP增速。需求方面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內需,而消費依舊是重要支撐,上半年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貢獻了78.5%的經濟增長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指出:上半年

去槓桿工作成效明顯,銀行體系內的資金空轉和通道業務得到了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進一步規範但同時導致投資增速的放緩,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出現了大幅下滑短期來看這會使經濟增長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長期來看
是遏制地方政府債務過度擴張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國際方面,雖然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內需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貿易衝突對整體經濟的仍然可控。同時,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也提升了中國經濟
韌性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民間投資的復甦和不斷增長消費需求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注入了動力支撐。

此外,報告也對近期的主要政策變化及其影響進行了分析,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送審稿)》,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深化自貿區改革開放2018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以及《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

出臺

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報告指出2018年是中國金融業開放高速推進的階段,體現了中國金融機構和監管體系的日漸成熟和國際化。畢馬威中國證券及基金主管合夥人王國認為:“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對境內外金融機構和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境內金融機構需要關注如何在有效吸收境外優質資本和技術的同時,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努力建設成為富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金融機構。境外金融機構應考慮如何選擇適當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並適應中國金融監管環境和營商環境。中國金融監管機構體系也應審慎籌劃如何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同時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保證中外合作共贏。”

此外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GDPR)於2018年5月25日開始正式實施報告對該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分析了該條例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和對企業的影響。畢馬威認為GDPR合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客戶信任、

提升品牌形象和聲譽、改進內部數據管理效率、提高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升企業競爭中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在GDPR生效當日發佈了《網絡安全實踐指南-歐盟GDPR關注點》,針對歐盟GDPR的核心內容可能涉及的場景,提出了重點關注的建議。

畢馬威中國網絡與信息安全諮詢服務總監肖騰飛表示:“近年來中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也在不斷加強,即便不涉及歐盟業務,中國企業也可以對標GDPR,建立一套完整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以應對未來的發展趨勢

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合規要求。在個人信息成為關鍵資產和業務驅動因素的時代,只有制定完善的個人數據保護策略,才能使企業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