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爲妙!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膽結石又稱膽石症,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膽道感染是屬於常見的疾病。按發病部位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結石在膽囊內形成後,可刺激膽囊黏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症,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後,還可以引起繼發感染,導致膽囊的急性炎症。由於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還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生,有報告此種膽囊癌的發生率可達1%~2%。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一科副主任醫師李松認為,國人膽結石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與飲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關,主要是生活條件的改善,高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的大量攝入。當然還有居住環境、體重指數、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膽囊疾病家族史、性別等因素也與膽囊結石有關。

膽結石大體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膽色素型結石(膽固醇含量<30%),一種是膽固醇型結石(膽固醇含量>70%),還有就是混合型結石(膽固醇含量介於二者之間)。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膽結石和膽囊癌到底是什麼關係?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膽囊癌合併結石的比例在80-100%,從結石角度上看,膽囊結石的患者中有1.5-6.3%發生膽囊癌。在臨床上,每切除100個膽囊,就會發現1例膽囊癌。

結石對膽囊粘膜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來說,膽囊結石越大發生膽囊癌的幾率越高,膽囊結石直徑大於3釐米比直徑在1釐米以下者,其膽囊癌的危險性增大10.1倍,膽囊結石大於1釐米的患膽囊癌的幾率是沒有膽囊結石者的29.9倍。

膽囊癌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甚至超過了胰腺癌和肝癌。這類腫瘤的發展進程極快,臨床上除了切除膽囊後意外發現膽囊癌,早期很難發現;等到發現,基本就是中晚期。

有一句話叫“肝膽相照”,形容的是肝膽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這種親密關係,導致靠近肝門位置的膽囊癌,非常容易侵犯到肝臟和周圍的淋巴結,非常容易發生遠處轉移。這樣也就導致中晚期膽囊癌的手術切除率很低。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膽囊癌怎麼預防呢?

一旦發現膽囊病變,還是先切除為妙!因為膽囊癌的發生,恰恰是有跡可循的—主要是膽囊結石,腺瘤息肉。儘管這類良性病變發生癌變的總體幾率很低,但一旦發展成膽囊癌,死忙率極高。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什麼時候手術比較合適?

一般建議不痛的時候開,急性發作的等炎症控制後1-2月再開比較合適,因為這時膽囊沒有炎症水腫,手術簡單,恢復快,併發症少。保守治療無效的須急診手術,但風險要大很多。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微創,還是開放?

一個是高清放大多倍的視野下精細操作,一個是深邃的小切口裡用手去掏,毋庸置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是幾十年國際上的金標準。當然,在腹腔鏡下手術有困難的還是需要開放手術作為補充,那時切口也一定不會很小。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膽囊切除會對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膽囊的生理功能是濃縮和貯存膽汁,所以膽囊切除後的短期內需低脂飲食,一般2-3月後膽管會代償性擴張起到部分膽囊的作用,那時可基本正常飲食,對生活沒有影響。所以膽囊切除術後複查發現膽管輕度擴張都屬正常,不必擔心。

本期專家

李松,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一科副主任醫師,國家衛計委內鏡技術培訓基地組成員,瀋陽醫學院講師。從事普外科工作至今,對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及具備一定的水平,尤其擅長對膽囊及肝內外膽管結石,胃腸腫瘤,甲狀腺,闌尾炎,腹外疝,肥胖症等疾病的腹腔鏡手術治療。

健康科普堂|膽囊有病變,還是早切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