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現場聽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見恨晚」

導語:跟張惠妹同年出道的彭佳慧,曾經是被人熟知的”鐵肺歌后“,情歌金曲一首接一首,去年,她臺北小巨蛋演唱會也是火爆到一票難求。在臺灣,她是跟張惠妹一樣被稱為最會唱歌的國語女歌手,無數音樂製作人驚歎於她的唱功和音域。2016年6月,在第27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爭奪中,她憑藉專輯《大齡女子》,擊敗張惠妹、蔡健雅等,時隔20年重新得到臺灣音樂專業獎項的肯定。

今年5月,彭佳慧宣佈在內地開啟“我想念我自己”2018年巡迴演唱會,很多內地的受眾對於她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走在紅毯那一天》、《相見恨晚》非常熟悉,但是其實並不瞭解彭佳慧在臺灣音樂界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她曾經紅到臺灣無人不知曉,她也是最能代表臺灣女性情感和生活心聲的女歌手。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鐵肺歌后”彭佳慧,已經出道22年。

高中畢業後的彭佳慧,在奪得了一次歌唱比賽冠軍之後,開始在臺灣的PUB裡駐唱,也是她在臺北EZ5 PUB裡的演唱吸引了鍾鎮濤,鍾鎮濤將彭佳慧推薦給了唱片公司,從此開始正式出道成為職業歌手。

一出道便趕上了唱片工業化後,恰逢臺灣樂壇的黃金年代。

上世紀90年代,唱片行業的工業化發展,使得臺灣樂壇進入空前的繁榮期,特別是90年代中後期,臺灣樂壇的流行音樂商業化達到頂峰,湧現出一大批天王天后;同時也造就了滾石、BMG、飛碟等唱片公司的鼎盛期。如果說80年代臺灣的樂壇追求實驗性和藝術性的話,90年代的臺灣樂壇完全進入了唱片商業化時代,唱片銷量成為衡量歌手在樂壇地位高低的標準。從1996年開始到千禧年,臺灣湧現出一大批後來成為“天后級”的女歌手,從張惠妹、李玟、許茹芸、辛曉琪、范曉萱、徐懷鈺……到千禧年之際湧現出蕭亞軒、蔡依林、孫燕姿、周蕙四小天后。整個臺灣樂壇90年代中後期可以說是“天后宮”,她們至今在華語樂壇仍舊是舉足輕重。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恰巧也在1996年,彭佳慧發行了首張專輯《真心話》,40萬的唱片銷量、傳唱度超高的成名曲,前景非常看好,首張唱片即奪得第八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彭佳慧作為職業歌手的起點非常高,甚至高過當時同期的張惠妹、辛曉琪、許茹芸等等。隨後四年,彭佳慧一年一張專輯的速度,以及每張專輯都賣過數十萬張的成績,讓歌唱事業達到巔峰;雖然在千禧年臺灣樂壇又湧現出蕭亞軒、蔡依林、孫燕姿、周蕙這四小天后,但1996年到2001年,彭佳慧的名字就是唱片的銷售保證,他也是當時唱片公司BMG的當仁不讓的”一姐“,她獨特的“鐵肺唱法”以及在臺灣女性心中“療傷歌后”的地位,讓他在那個時期的臺灣樂壇,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彭佳慧出道22年,整個歌唱生涯被切成三段,每一段剛好又是7年上下。在96年一亮相便震驚臺灣歌壇;但到了02年,因為公司人員變動走進事業低谷,感情又出現危機,彭佳慧陷入低潮期,低潮期的彭佳慧在音樂道路上非常迷茫,也曾經想過轉行,最終又回到起點,從PUB裡被髮掘走上演藝道路的彭佳慧,力排眾議,又回到PUB裡駐唱,她堅持唱歌和音樂,也在此找回初心找回自己,也漸漸找回了屬於女人的完美愛情和家庭。也正是這段PUB駐場經歷,讓她一直保持良好的音樂狀態,才有了後來在《我是歌手》舞臺上的厚積薄發。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在此又不得不提EZ5,創立於1991年、至今已有27年的“高齡”臺北歷史最悠久的livehouse,在臺北夜生活聚集地東區老店裡10m的舞臺,早已唱紅了黃小琥、蕭煌奇、彭佳慧、林志炫、A-lin等實力唱將,不少人稱之為“臺灣流行樂的搖籃”。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去聽過彭佳慧音樂現場的人都知道,彭佳慧不僅唱功好音域廣,而且她也是華語樂壇為數不多的將Vocal拿捏到爐火純青的現場型女歌手,他懂得用”現場思維和情緒互動“去調動觀眾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宣洩。所以,《我是歌手》這樣注重現場型的大熱音樂綜藝,十分適合彭佳慧這樣的女歌手在舞臺上脫穎而出。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彭佳慧上《我是歌手》還有一段小故事。曾在2001年製作《音樂不斷歌友會》的洪濤對有著臺灣“惠特妮·休斯頓”的彭佳慧印象深刻。2013年,洪濤導演在EZ5 PUB聽到彭佳慧唱歌,被彭佳慧的聲音打動,更是被她對音樂的堅持態度感動,誠意希望她能夠參與節目,再加上齊秦大哥的鼓勵和穿針引線,一直拒絕電視綜藝的彭佳慧,鼓起勇氣嘗試去了解《我是歌手》這個綜藝節目,終於,彭佳慧做為最後一位補位歌手登上舞臺。

千禧年後傳統實體唱片市場逐漸進入大蕭條時期,彩鈴業務火爆、網絡歌手興起,以及05年之後橫空出世的選秀歌手和音樂綜藝興起,內地逐漸成為華語音樂市場的中心,已經很難再用傳統唱片的行銷方式來捧紅一張唱片,瞬時間,港臺歌手湧現內地音樂綜藝,迴歸主流的視線,而彭佳慧無疑是這裡面最成功之一。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在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開播之前,彭佳慧長時間淡出大眾視野,雖然在臺灣還有很多歌手在PUB裡唱著她的成名曲,但在內地她的曝光度銳減,幾乎瀕臨被遺忘的邊緣。直到第一季“我是歌手”現場唱起金曲《走在紅毯那一天》,她重新回到聚光燈中心,重新走進大眾的視野。《我是歌手》再次打開彭佳慧的知名度,也為她按下音樂事業的加速鍵,她重新獲得了國際頂級唱片公司的青睞。2013年她發了專輯《醉佳時分》,在臺北TICC開了三天演唱會,2014年她唱進高雄小巨蛋,2015年她登上臺北小巨蛋。

2015年,彭佳慧迴歸後發行的唱片《大齡女子》大獲成功,2016年6月25日,她擊敗了張惠妹、蔡健雅、黃綺珊等,一舉摘下了第27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在獲獎感言的時候,彭佳慧還特意感謝了洪濤。

出道至今,這一刻,她等了20年。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從”我是歌手“開始,她漸漸完成蛻變,懂得控制情緒,更加珍惜迴歸家庭、更懂生活品味。《大齡女子》這張專輯連演唱方式也更加收放有度,不再一味追求迸發撕心裂肺的高音,可以從細膩溫柔唱到洶湧澎湃。這一刻,”鐵肺歌后“已成為一段江湖傳說,從那之後的彭佳慧更懂女人與愛,唱的也更加”女人“。

在採訪中,彭佳慧曾經說,“既然大家喜歡我替女生說話,我也許可以在接下來的日子繼續說這些話。我唱了21年,已經不需要再用技巧去唱歌,而是希望唱出心裡的一些想法跟生活的狀態。”彭佳慧現在唱的就是自己,唱的就是彭佳慧的生活和感覺,樂迷覺得很親切,沒有距離感。她今年初發行的唱片《我想念我自己》就是著這樣一張唱自己對”關於女人與愛“理解和感受的專輯。這張專輯聽起來更加溫暖舒適,唱法上也放下以往的美聲和大開大合。雖然樂評人耳帝曾經評價彭佳慧是華語女歌手的技術之最,既柔腸百轉又氣吞山河。但在這張專輯裡,她也沒有用太多技術的處理方式,更多是整個情緒的表達和故事娓娓道來的感觸。早年的彭佳慧喜歡搖滾樂,現在的彭佳慧更加青睞爵士樂,她把慢下來的生活態度也帶到了自己對音樂理解中,所以在2013年《我是歌手》大紅之後,直到去年你才聽到她在臺北小巨蛋的重新開唱。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20餘年間,鳳凰涅槃,一鳴驚人。

前不久,金曲歌后彭佳慧在上海出席“我想念我自己”2018年巡迴演唱會的發佈會上,她說過會將過往的成長和人生歷程都烙印進了她的歌聲中。彭佳慧在經歷了事業的潮起潮落、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後,更加認清自己,更加想念自己的初心。她更加願意分享自己在音樂事業、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心路歷程,並把這些唱進歌裡,把這些故事唱給懂的人聽。因此,相信這一次,我們時隔多年在內地有機會在現場,跟著想念自己的彭佳慧,找回曾經的感性、柔情、堅韌和頑強,從而,你也一同找回了你自己。

最精彩的彭佳慧,不在唱片架上,而是在演唱會上,在現場,你才會知道什麼叫“相見恨晚”。

就像她一直唱歌的PUB有一杯叫“相見恨晚”的特飲,

用黃桃佐酒,微微苦澀的紅酒入口,如同是等待多年的艱難苦澀

咬下一塊黃桃,就像是苦盡甘來的最後一口甜美

似乎能感受到這等候多年終於相見的感動。

點擊“閱讀原文”,來現場聽彭佳慧歌裡的故事

“我想念我自己”2018年彭佳慧巡迴演唱會 火熱搶票中……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人物|现场听彭佳慧歌里唱的故事,才知道“相见恨晚”

文章資訊、圖片及數據來自網絡公開信息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一米觀察立場

如有疑問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願我們在閱讀、聆聽、思考和分享中

獲取力量和感動

約稿、採訪及合作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