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騙術防不勝防?還好有安防打拐

近日,一則新聞在朋友圈被家長瘋狂轉發。新聞公佈一組防拐騙測試結果,數據顯示50個孩子中42個孩子會被成功“拐走”。數據令人驚心的同時,也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比相信的更容易受“騙”。這也提醒了家長,兒童防拐教育不能忽視,莫在事件發生後悔恨。

人販子騙術防不勝防?還好有安防打拐

人販子騙術防不勝防?還好有安防打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該多給孩子講解防拐騙方法,以下幾種人販子常見騙術,家長和孩子應該一同警醒:1.物質誘惑,使用糖果、電子玩具甚至IPAD等誘騙孩子,提醒孩子不要拿陌生人的東西。2.熟人欺騙。假裝是家長的朋友或者是外賣員等,應該教育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3.利用孩子善心。假裝路人問路,教育孩子用指路法幫助他人,請求其他大人帶路,而不是跟隨陌生人走。此外,家長也應該教導孩子學會向警察叔叔求助。在遊樂園、商場繁忙的地方,更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

說完防拐的話題,我們再從安防的角度談談打拐手段。實際上,AI+安防是打拐的“神器”,更是尋找兒童的一把好手。2017年全國兩會中,百度大佬李彥宏就在議案中提出利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和人臉識別技術,輔助公安部門尋找走失兒童。利用人工智能打拐的好處在於,在事後24小時內降提高尋人效率,可以廣泛運用,惠及更多家庭,技術成熟後所花費成本低於DNA對比等。

隨著搭載人臉識別模塊的智能攝像機開始取代城市傳統模擬監控攝像機,“人海尋人”已經成為可能。中國人臉識別準確率已經可以達到99.77%,領先於世界。通過人臉識別,結合城市“天網”,監控攝像頭的智能分析系統,可以第一時間將走失兒童身份特徵與監控圖像對比,爭取在案犯24小時黃金時間找到被拐兒童。此外,城市大腦可以通過城市信息終端,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尋找到人販子的“蛛絲馬跡”,讓公安部門能更快速地破案。依靠人臉識別技術,成功尋回親人的信息近年來也頻見報端。

除了人臉識別,2017年以來多地還開始啟動兒童虹膜識別防丟平臺,通過建立兒童虹膜數據庫,利用虹膜識別唯一性特徵,探索人工智能防丟防實踐。拐未來,虹膜平臺建立後,還將與公安、民間機構等部門實現數據互聯對比,從而實現失蹤兒童主動找回。

此外,智能手錶、GPS兒童手機等智能硬件也是兒童防拐的好幫手,可以實時定位兒童位置,遇到危險時一鍵SOS求救,在兒童走出安全範圍時給家長髮送警報。這些智能硬件裝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兒童的防衛能力,在走失時提供定位信息。

結語:希望隨著信息科技手段的進步,流落在“天南海北”的孩子能在大數據等技術的幫助,早日尋到回家路,也希望“天下無拐”這一日能早日到來。目前來看,這一願望的實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作為安防人,也需要在視頻監控等技術上多下功夫,為“打拐”貢獻一份力量。

聲明:凡註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責任編輯:茂陵 報錯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上海市安全防範技術協會主要職責:

• 開展國內外學術、技術、貿易交流合作;

• 做好會員及相關單位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

• 開展行業調查研究;

• 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 做好行業資訊服務;

• 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和行業市場建設;

• 推動名牌產品戰略;

• 加強行業信息化、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雲建設;

http://www.ssata.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