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昌邑挖掘傳統文化 打好鄉村振興「文化牌」

中國山東網濰坊8月16日訊(記者 孫小茹) 近日,濰坊昌邑市作協主席姚鳳霄榮獲中國散文學會第八屆“冰心散文獎”,成為濰坊市首位獲得冰心散文獎的作家,彰顯了昌邑文化強大的原創力。近年來,昌邑市以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引領,積極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文化名市”建設“同頻共振”,用時代文化反哺、用紅色文化凝神、用文體活動聚力,不斷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邁上新臺階。

提升時代文化原創力 用優秀傳統文化反哺鄉村振興

昌邑市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的底蘊,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撐和道德引領。建成120多個“詩書畫之家”,打造以家庭為依託的特色文化舞臺和活動陣地,進一步擦亮了“詩詞之鄉”這張文化名片。全面啟動563個村編修村志工程,留存鄉村記憶,打造村落文化建設基礎工程。組織開展“走昌邑·訪非遺”攝影大賽開展頒獎和“蓓蕾藝術工作站”授牌儀式,組織昌邑剪紙、面藝等15個非遺項目進行現場展示展演、傳徒授藝。成立濰坊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加強對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闡發、保護傳承普及推廣。

目前,昌邑市已擁有省級非遺項目6項、濰坊市級24項,昌邑市級79項。2017年,非遺保護工作典型經驗做法《“三位一體”鄉村文化傳統激活與傳承創新實踐》榮獲山東省政府文化創新獎,是濰坊市唯一獲獎縣市區。

發揮紅色文化感召力 讓紅色基因在鄉村薪火相傳

近日,龍池鎮馬渠村的村史館內人流不斷,在聽完該村有“紅色堡壘村”和“東方莫斯科”之說的講解後,參觀者深深地被紅色文化所感染。昌邑市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主題,深挖紅色資源,建設一批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村史館,為廣大黨員群眾打造新的精神家園。截至目前,群眾捐獻各種革命歷史文物485套(件)、提供重要史料材料98篇、撰寫回憶錄17篇,建成19處紅色村史館,有23處正在規劃建設,計劃5年內將建成200個。

同時,以紅色村史館為主陣地,通過舉辦文化下鄉、村史展覽、紅色旅遊等方式,帶動黨員群眾近距離感悟紅色文化、優秀傳承,著力營造崇尚英模、弘揚正氣的濃厚氛圍。目前,昌邑市已組建紅色村史宣傳隊20餘支,帶動新增鄉村文化活動900餘場次。

增強文體活動凝聚力 以先進文化塑造新時代村民

昌邑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民心。搭建活動載體,建成691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達標率100%,1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標建成文化活動室。組織開展“文化走基層”系列活動,舉辦廣場舞戲曲、京劇伴奏、二胡、打擊樂等各類培訓班56 期,累計培訓學員3000餘人。

此外,組織舉辦“新時代·新徵程”文化惠民鄑邑行、首屆昌邑市民文化節“好戲連連看”民營文藝團體展演等120餘場大型文化活動,觀眾達10萬人次。成立了昌邑市文化志願服務中心,開展“濰水文化志願行”系列活動。目前,昌邑市登記在冊的文化志願者達1000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