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小品組合,是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小品石,在特定空間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主題意境的雅石展演形式。它有些像舞臺劇中的表演定格,演員是小品石,舞臺是空間置景,劇目是主題。其中,小品石也會有主石、副石之分,像劇中的主配角一樣。那麼小品石之間應如何搭配,怎樣展演,才能達到氣韻生動,精妙傳神的效果呢?】

〖筆者認為,小品組合創作需要在讀懂雅石“形”與“勢”的基礎上,圍繞主題,通過雅石形象及態勢方向性的呼應,順勢搭配,便可達到氣韻生動的效果。〗

這裡談到了兩個問題:

一是雅石形象的呼應,也可以稱之為角色呼應。在情景式小品組合中,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不同的小品石應承擔起不同的角色任務,並進行生動展演,如作品《問道》中,右上方身著袈裟的得道者神態謙和,俯身前迎;左下方的問道者虔誠備至,躬身下拜,兩個人物賓主分明,俯仰有度,神態逼真,形成了很好的呼應關係。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問道》

二是態勢方向性的呼應,要順勢呼應。《問道》中的得道者俯身前迎,其動態方向是朝左下方的,而問道者面朝得道者躬身行禮,其動態方向是朝向右上方的,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態勢方向性的呼應明顯,像一條無形的線,將兩個人物緊密地融入到了故事情節當中。

對於有些非生命體的態勢方向性確定,根據自然力的運動方向加以判斷,如圖《山水清音》山形景觀石通過山勢的重力傾向判斷,其方向性一般由山形偏重心的一端指向另一端。而河流的水流方向,是根據水流的勢能關係判斷上下游,地勢高,靠近山體的為上游,順流而下為下游。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山水清音》

在創作過程中,針對一些靜物形象,或態勢方向性不明確的抽象石、意象石,可根據情節需要,有意識地強化動勢,製造不平衡感,以營造形象的動態方向,使得雅石之間產生呼應,達到氣韻生動的目的。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小品組合屬於靜態的空間造型藝術。一件完整的作品,除了小品石之外,還需進行空間置景、配件、題款、鈐印等工作,那麼如何佈局空間才能實現整幅作品的氣韻生動呢?】

〖筆者的基本做法是:為實現作品在視覺結構上的流暢性,根據視覺誘導原理,將主副石、空間置景和落款等要素按照視覺力動線合理佈局,以達到氣韻生動的目的。〗

一般來講,人的視覺在限定空間內的掃描習慣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對空間中部的注意力要明顯高於邊角的注意力。但是,對於具有明確方向性的形態或線條,其掃描軌跡會發生改變,變的與形態或線條的運動方向一致。這種視覺掃描習慣表明:我們在藝術設計中,可以通過形態或者線條方向的改變,來引導觀察者的視覺軌跡。視覺誘導原理就是根據人的視覺掃描習慣,運用形態、空間、色彩等要素形成視覺焦點或者運動軌跡,來引導視覺迅速關注主體形象的有效做法。

視覺誘導中帶有方向性的運動軌跡,稱之為視覺力動線。如圖3為邊線誘導及動線;圖4為形態、黑白關係誘導及動線。視覺力動線的方向性與形象的“態勢”的方向性有所不同,它會對整幅作品的視覺結構以及氣韻氣脈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圖3)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圖4)

視覺誘導的引發是從視覺焦點開始的。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的視覺觀察物象,並不是各部分相加的結果,而是背景與主體一起被感知的。小品組合是由雅石、配件及空間知覺環境等主次要素組成的,要使雅石,特別是主石迅速成為視覺焦點並誘導視覺觀察,就需要凸顯主石的視覺力,考慮好空間置景及配件在色彩、形態等方面的陪襯關係,以免喧賓奪主。

視覺力的強弱一般與形態大小、動感強弱和色彩濃淡緊密相關,視覺力強的形態一般具有體量大、動感強、顏色重的特點。在具體創作中,我們需結合藝術創作的常用結構佈局——“起承轉合”,設計安排視覺力動線,創作出整體流暢的視覺空間佈局。起承轉合,由起勢、承勢、轉勢和合勢四步驟構成。

起勢 有起始、領頭的意思,通常是指作品的視覺焦點,也就是雅石中的主石,沿著主石通過邊線、形態、色彩、動勢等產生的視覺力動線引導到副石,也就是承勢。如《賞石悟道》圖5 所示,主石作為作品的視覺焦點,視覺表現力最強,空間位置安排應在空間中最顯眼的位置,一般在中部或黃金分割位置處為宜。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圖5)

承勢 為承接、呼應的意思,通常指副石,其視覺力僅次於主石。副石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副石的空間位置一般也位於中部,主石的一側,其視覺力動線再通過邊線、形態等再引導到空間置景(配件),也就是轉勢。如圖6所示。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圖6)

轉勢 有轉接、矛盾、變化的意思。轉勢通常是指空間環境置景(配件)。轉勢是作品中人工創意性最強的部分,是烘托雅石及豐富故事情節的重要構成,其藝術表達方式有一定的自主性,包括製造矛盾、產生變化、對立統一等,以強化作品的生動性。空間置景在作品中所佔位置較大,但因作品的表現主體是雅石,所以它要表現出客體、從屬的或虛的形象,其視覺力強度也明顯低於雅石。轉勢再由空間置景的動線引導到題款(印章),也就是最後一步——合勢。如圖7所示。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圖7)

合勢 有合於主題、閉合、收尾之意,合勢通常是指作品中的題款、題名或印章。雅石藝術是中華傳統藝術中的奇葩,像書畫作品一樣落款題名,既可體現作品完整度,又可提升作品的藝術魅力。題款的位置一般位於作品的邊部,無論是詩文並茂的繁款,還是隻留名號的窮款,蓋都可對作品的導氣、聚氣已及平衡畫面起到重要作用。合勢的動線一般順款而行,可以導向第一步——起勢,形成閉合線路,也可以止步停歇。

上述視覺誘導在並列式組合作品中的運用有所不同,因為並列式組合無主副石之分,各個雅石的視覺力強度相近,所以按照視覺掃描習慣進行佈局最為順暢,如博古架陳列的《春夏秋冬》文字石組合,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據文字的結體態勢動線,形成閉路循環,即可達到氣韻生動的效果。

總體來講,作品佈局的起承轉合動線線路可以是順時針方向的,也可以是逆時針的;可以是閉合的,也可以是螺旋狀的(圖8),但重點是要保證引導觀賞者的視覺掃描具有高度的流暢性。

“一氣貫之”——方偉小品石組合創作實驗分享(實用版)

(圖8)

此外,氣韻生動還涉及到雅石的空間組合、形象變化、節奏韻律、虛實留白等諸多問題,本文僅在個人創作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視覺心理學的知識加以總結闡述,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