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密應該記住這篇文章

科密應該記住這篇文章

多年以後,科比-布萊恩特站在斯臺普斯中心接受球衣退役,準會想起2009年6月14日那個遙遠的夜晚……此時此刻,是否還有必要盜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腔調來溫故K24的2009?

犯不著那麼沉重了,正如一位與之朝夕相處的湖人工作人員所言:“從拿到無鯊冠軍的那一刻起,科比就解脫了。他不再焦慮,他徹底擺脫了醜聞和質疑,彷彿翻越山巔的孩子。”事實上關於2009年的科比-布萊恩特,無論科蜜、科黑都只能發出兩種感慨:“Oh My God!”或者“Oh Shit!”

還記得那個放肆的8號嗎?“恨我,因為我華美的表演,我自信到狂妄;恨我,因為我精準的後仰跳投,我對勝利的熱切渴望;恨我,因為我是個無所不能的老手,一個勝者……請用你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來狠狠的憎恨我,憎恨我被同樣執著的一群人所深愛著,理由——居然和你的絲毫不差。”當便士、AI、麥蒂、卡特們的年少輕狂隨風飄散,科比竟真將一切變成了現實。

這是科比-布萊恩特連續第三年當選我們的年度人物——聽起來的確有些無聊,就像拉塞爾、伯德MVP三連莊時一樣缺乏懸念。但有什麼辦法?這就是科比的時代。如果說2007年他以56%的支持率擊敗蒂姆-鄧肯尚拜人氣所賜,2008年在團隊榮譽上還略存瑕疵(保羅-皮爾斯“我才是地球上最好的球員”因此顯得並不那麼可笑),2009年的科比-布萊恩特之於年度人物,則在絕對完整的意義上實至名歸。在《深銳觀察》收到的62444張網絡投票中,71.3%的人選擇了科比,第二名勒布朗的支持率僅13.9%。

我們以《OMG》為題,除去對科比這一年來不可思議的賽場表現報以驚呼,更願將OMG解釋為“OK-Me-Gasol”——科比-布萊恩特職業生涯的三個時期。從“OK”到“我”充滿陣痛,從“我”到與加索爾聯手的暴富速度卻像中了億元彩票。2008年魔術師客串記者專訪科比時曾表情嚴肅,煞有介事的問“今年你把你的比賽、你的球隊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談談你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吧”,然後忽然忍不住嘿嘿大笑,“乾脆說說湖人是怎麼搞到加索爾的吧。”毫無疑問,科比拋物線式的成敗軌跡與隊友成色息息相關,“我一進聯盟就開始為一支要拿60勝的球隊效力”,而現在的湖人,同樣擁有聯盟第一主帥,身價3000萬的內線組合,奧多姆、阿泰實力遠勝世紀初的湖人鋒線,一干年輕的板凳,費舍爾則提供著冠軍隊必備的經驗與妖刀。這是一支即便刪除科比-布萊恩特,仍該打進季後賽的球隊,因此就連魔術師都會將科比蛻變的原因,笑侃成西班牙人的神兵天降。

然而,正是24號的存在,令紫金戰隊從強大邁向極度強大,從卓越邁向極其卓越。

對科比-布萊恩特這樣一個球員,歷數功過或神化膜拜都會倍顯蒼白。他從未曾擁有過邁克爾-喬丹或老虎伍茲般近乎完美的職業生涯,從未在神壇上高不可攀,14年前他在洛杉磯簽下第一份球員合同時,根據法律規定甚至需要父母做家長簽字——對這個17歲孩子的一路走來,我們驚異於他所創造的各項成就,但更關注成長本身。NBA,在這個天賦遠比磨級和際遇重要,沙克-奧尼爾只打四年就被選入史上50巨星的聯盟,沒人比科比更能詮釋生命在成長中所呈現的可塑性,所釋放的張力。

拉塞爾、魔術師、伯德、喬丹、鄧肯……那些傢伙彷彿從呱呱落地就一切正確,偉大到無懈可擊,而布萊恩特卻從18歲開始,就凡事都先給你一個糟糕透頂的錯誤答案,最終又拋出一個完美絕倫的正確答案。這樣的神奇當中,無疑有幸運成分,比如說他是被傑裡-韋斯特摘回而不是伊塞亞-托馬斯,是被菲爾-傑克遜管教而不是邁克-布朗,是湖人的孩子而不是黃蜂、快船。但是,讓科比能夠把握住這些機遇的因素始終未變:求勝慾望,或者說對失敗的不可忍受。

每個職業球員一生中都會對記者說10000次“我渴望勝利”或者“我痛恨失敗”,但當收工回家,遠離喧囂的球館,失利的哨聲仍無時無刻不縈繞耳畔,不管在派對狂歡或夜闌人靜時仍被這種鳴響折磨的病人,永遠只有極少數。在某種意義上,主場絕殺國王前那次被粉絲津津樂道的捨身撲救,比絕殺本身更像是個標誌性的縮影——只有瘋子才會在坐擁聯盟頭牌、億萬身家和4座冠軍獎盃之後,還在一場普普通通的常規賽裡幹那種蠢事。“我明白,自己不必再為數據或者榮譽打球了,該做的我都做過了。但就是停不下來,沒什麼東西刺激我,但我受不了輸。”

瞭解科比的人都知道,作為一個勝利的強迫症患者,他的症狀不僅表現在籃球場上。有記者曾在採訪這個世俗情商並不算高的病人時開門見山的戲弄:“咱倆先比比俯臥撐吧。”

“我現在不想做俯臥撐。”

“Come on,我可已經告訴了朋友們我能打敗你喲。”

“我聽出了你聲調裡的挑釁,我不能讓你贏,然後去跟別人四處吹牛。”

呃……很雷的問答,智慧度與魔術師、巴克利、姚明們相比簡直是小學生級別,但這正是科比-布萊恩特如阿甘般可貴的一面。這個技術拙劣的電子遊戲玩家小時候會在每次對決被虐之後徹夜不安,隔日不依不饒的糾纏對手,爭取重賽機會。當有人問“假如只有5尺3寸240磅而不是6尺6寸200磅,今天的科比-布萊恩特將會是什麼樣的人”時,休想從科比嘴裡聽到“我也許會是個公務員、餐館老闆或者地產商人”那麼靠譜的回答——

“靠。”科比認真考慮了一下,“那我只能做個舉重運動員了!”

科比說過,他的生活裡可以沒有籃球,但必須要有競賽,有取勝的希望。賽車手韓寒說“我認為勝利是消除抑鬱最好的藥物”,三十年來,勝利之於科比,也有著同樣的效用。“從3歲起我就開始打球了”,然後他用這個驅散童年的鄉愁,少年的孤獨,抗擊成人世界的規則,讓自己在深陷醜聞和責難的時候挺住。如果說阿倫-艾弗森的底線是堅持自我,科比-布萊恩特的底線則是贏。就此而言,如果真是個舉重或者田徑、游泳、網球、高爾夫或者隨便什麼個人項目選手,集體競技中團隊配合、更衣室政治等等因素都不發生作用,科比的運動生涯沒準兒會完美得一塌糊塗——當比賽和勝負簡化為一個人的戰爭,這隻瘋狂的訓練館老鼠絕不會熬到三十歲才征服世界。

然而,正是籃球這樣一個具有鮮明的集體、文化、商業和交際學色彩的團隊項目,讓科比避免了丁俊暉式的悲劇,也成就了他波瀾壯闊的成長傳奇。籃壇如染缸,沒世外高手這一說,沒人能被老爸鎖在訓練館就一鳴驚人,過去14年,科比必須每天與隊友與教練與老闆與經理人摸爬滾打,他的領導力,以及看待世界的方法都在不斷變化、提升。“慢慢的,我學會如何調動各種情緒了,包括憤怒,因為我知道適量的憤怒能夠激勵隊友,”科比微笑著說,“放心我不會刺傷隊友的,我跟德里克、拉瑪爾、薩沙還有安德魯、保羅這幫傢伙整天混在一起,已經清楚了激將法的分寸。”

事實上自從F4解體,深感更衣室的徹骨寒意後,科比便開始有意修復人脈。身為70代,當時的科比既將喬丹、馬龍、佩頓等60後挑戰、得罪個遍,又因常年交戰、媒體鼓譟,與艾弗森、加內特、雷-阿倫、卡特等同齡人關係疏遠,但往往為人忽略的是:在次第登上舞臺的80後球星中,科比-布萊恩特擁有非凡的親和力。這與他最主要的球迷群體——80後——相吻合,就像70後人崇拜MJ一樣,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也有了“看科比打球長大的”球星粉絲出現,阿里納斯高中時代臥室牆壁上貼滿8號海報,阿里扎說是科比讓他徹底迷上了籃球。身為70代最成功的高中生兼飛人系球員,科比對勒布朗、安東尼、韋德、保羅們的榜樣力量也開始顯現。

曾經,多少男孩因MJ而愛上籃球場,庫科奇千山萬水只為“能與邁克爾並肩作戰”,但喬丹之於後輩永遠是那副不可一世的大師範兒——別迷戀哥,哥只是傳說。就此而言,便士、希爾、科比、卡特們從未真正走近“上帝”。這種威儀在MJ最偏愛的晚輩凱文-加內特身上得以傳承,當20歲的德懷特-霍華德一臉痴情的說自己多麼崇拜KG,得到的回應卻是老狼王在賽場上粗暴的技術犯規,對記者冷嘲熱諷德懷特沒大出息,只有在拍商業宣傳片時,才不得不跟“粉絲”聊上幾句。

而科比,這個少年時如此孤傲、自閉的傢伙,卻在而立之年成了裝嫩族,他完全收起矜持,放下架子與80後的小屁孩們打成一片。應徵入伍進入美國男籃,更可被解讀為對年輕一代的一場外交勝利。在夢之隊的訓練館和板凳席上,經常可以看到老科同志不顧輩分,與小青年們稱兄道弟、嬉笑打鬧,還會為甜瓜的個人網站大做友情廣告。在湖人隊內,科比對年輕隊友也透著份略顯刻意的親近,在得知卡隆-巴特勒被交易後向管理層大聲咆哮,在慶功時分發禮物,把球隊派對的地點設在家裡,乘隊機讓孫悅的座位在自己旁邊,當阿里扎離隊後還發去鼓勵短信。

這種向下“親民姿態”的結果是:當70後三巨頭在波士頓設下終極賭局,當鄧肯仍舊憑藉內線引力招攬老柴,當德克的搭檔們不是太慢就是太矮,科比身邊卻聚攏了一群出奇高大、強壯的年輕隊友和朋友,他們幾乎全部處於一個職業球員的黃金年齡,以至唯一的異類——德里克-費舍爾——混在科比的圈子裡顯得如此蒼老、瘦小、駝背,看上去足有50歲。如果真以為去年季後賽阿泰對科比的暴戾像當年鮑文、貝爾那麼虔誠,你就太天真了。其實阿泰——這個差幾星期沒把生日混進80後的潮人——長久以來都與科比保持著充滿討好意味的友誼,他與當年的羅德曼一樣清楚當某個不朽場面降臨時,撲上去死死抱住23/24號用自己的名字和背號擋住直播鏡頭的價值。在2009年暑期湖人一系列的簽約談判中,科比-布萊恩特身為王者的吸引力開始顯現,這是歷代統治級球員的標誌之一。儘管年輕化的代價是湖人在08年夏天被波士頓老戲骨們玩弄於股掌,但70代的殘陽轉瞬即逝,科比的球隊則在未來幾年內,都對80後當家豪門保持著充沛的競爭力。甚至可以預見,隨著新生代球員的登場,那些如當年庫科奇迷喬丹般只為“能與科比一起打球”的朝聖者將會湧現。

OMG,也可以被分解為“OK Me God”。科比在新年前後一系列的關鍵表演的確會令粉絲蒙生將其推上神壇的衝動。每次絕殺在邊線球發出之前就讓人確信必進無疑。此前,這種強大而可怕的心理暗示只有MJ曾帶給我們,而科比的關鍵球往往為人詬病,其職業生涯的絕殺成功率大約只在25%。科比不是喬丹,不是“上帝本人”,但上帝最近顯然在幫忙。值得注意的是,對熱火、雄鹿和國王(雙加時與三分絕殺兩役),科比能有最後的Show Time機會,均拜對手此前罰球不進所賜。卡斯皮不進,伊利亞索瓦不進,尤杜卡不進,連韋德也中邪了!你不得不懷疑這到底是科比的氣場、狗屎運還是活見鬼的靈異現象。總之如果科比一直這麼玩下去,如果湖人連冠下去,那麼MJ&KB的NO.1之爭就會真的變成一個嚴肅話題而不是口水八卦。如今,就連菲爾-傑克遜也會在科比的神蹟顯現時,有意無意留下一句:“就像是邁克爾”。

但科比-布萊恩特本人,還在意這些嗎?

從科比對邁克爾-喬丹的態度變化中,同樣可以看到一個人成長的軌跡。19歲,他要抓住一切機會從MJ頭頂飈分;23歲,他在三連冠前穿上MJ的球衣走秀;27歲,他不停重申別再問我跟MJ,我恨透了這個問題……30歲之後,我們終於等到了有智慧的答案。

記者的問題是:“如今當我們說起喬丹,會追憶他的吐舌,他的寬大短褲,他的那些經典廣告,他的《空中大灌籃》……那麼若干年後,科比將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麼富有文化符號意義的遺產?”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科比聲音平靜,“喬丹出道的時候,他是一個拓荒者,他定義了王權球員、球鞋文化等等概念。而對我及再下一代來說(這些空白都復不存在),我們更在乎持久、安穩的打球,做好份內的工作。”

迄今為止,這是我聽過的科比-布萊恩特最漂亮的答記者問。從李小龍到崔健,從比爾-蓋茨到佩齊、布林,如果統統晚生15年,他們都將錯過偉大的拓荒期,而只能做一個時代洪流的追隨者。所謂時勢造英雄,即使為湖人再連拿6個冠軍,科比與喬丹的歷史意義仍無從對調,這就是問題的本質,他已然從容。

而現在,擺在科比面前的未來,則比31歲時的喬丹兇險得多。

MJ的幸運之處在於:當他幹掉伯德、魔術師、托馬斯等年長者登基之後,整個王朝期都在與巴克利、尤因、德雷克斯勒、馬龍、斯托克頓等等同齡人華山論劍,比自己更年輕的對手鯊魚太嫩,佩頓、米勒的重量級則遠在史上TOP20之外。九十年代中後期,巔峰年齡段巨星的嚴重斷層,令邁克爾-喬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後三連冠時期與強敵對話時年齡、體能上的劣勢。而31歲後,阻擋科比霸業的幾乎全是正處運動黃金期的年輕人。他可以與勒布朗、安東尼、霍華德們稱兄道弟、爭勇鬥狠,但如何跨越彼此間愈拉愈長的時光溝壑?1998年,35歲的喬丹只需擊敗35歲的馬龍便能功成身退;很難想象,35歲時科比手指上還要纏多厚的繃帶,還要用多少不可思議的換手突破和急停跳投,才能從29歲的勒布朗、28歲的德懷特那兒全身而退。

因此,不要指望科比的傳奇和王朝,有公牛式的完美結局。儘管求勝對科比總是意味著全部,但他明白總有一天,自己要像暮年的魔術師、伯德一樣,被更年輕的王者擊敗。他已有準備。

2008年總決賽失利後,魔術師問他:“火炬從喬丹那兒傳到了你的手裡,正如伯德曾傳遞給他,那麼你打算什麼時候交給勒布朗?”

“等我退休好了。”科比說著哈哈大笑起來,然後收起笑容,“再拿一次,讓我再拿一次冠軍,然後就可以(交給他)了。”

所以現在,不必為今後可能上演的23VS24,不必為40歲的科比會不會像40歲的喬丹一樣被羞辱而過分憂慮了。如果你是科比-布萊恩特的球迷,那麼你曾收穫的勝利、驚喜和幸福,已經至少是我這個斯托克頓、納什迷的5倍,那些艾弗森、麥蒂迷的20倍!

接下去唯一重要的是,這個即將32歲的男人永遠不會像勒布朗那麼故作老成的談論巴菲特,談論成為人類史上首個身家10億美金運動員的遠大抱負,“我只想做我真正熱愛的事。”

故事的結尾,讓時間快進到四十年後。

勒布朗-詹姆斯總裁身穿揹帶西褲,站在位於曼哈頓的辦公室裡,咬著雪茄(或指甲)凝視窗外,鳥瞰自己的商業帝國。而此時的老布萊恩特依然矍鑠,正在後院的草場上跟外孫們玩彈珠遊戲。

是的,他只想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