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網絡招聘「水多深」?求職者要記住這幾招

「网络」网络招聘“水多深”?求职者要记住这几招

「网络」网络招聘“水多深”?求职者要记住这几招

隨著七、八月求職高峰的來臨,網絡市場求職者火爆增長。網絡招聘雖然為公司和求職者提供了便利,但也暗藏諸多陷阱。如何規避網絡招聘陷阱,保障自身權益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招聘騙局頻現 套路不斷翻新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迅速擴容,網絡招聘行業步入高速發展期。騰訊旗下的企鵝研究院曾做過一項調查顯示,超過53%的求職者通過招聘網站獲取招聘信息。加之各種社交平臺的崛起,招聘信息發佈的渠道也日漸增多,其中以微信和QQ群最為常見。

巨大的空間為求職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海量信息和機會,也為欺詐提供了溫床,如職位信息與實際不符、個人信息洩露,甚至存在傳銷陷阱等。近日,據澎湃新聞報道,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到的近年60起通過58同城、趕集網發佈虛假招聘信息的詐騙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過發佈虛假招聘信息詐騙,超過5500名被害人受騙,詐騙金額近億元。事實上,根據裁判文書統計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實際的被騙人數和詐騙金額難以精確統計。

招聘平臺存陷阱風險的話題還未過去。7月底,一則百餘大學生到深圳工廠打工,在交納費用後仍有部分未入廠工作,被中介滯留街頭的消息,在網絡上又引起不小的風波。這些學生是通過QQ群中的一則招聘暑期工廣告聯繫到中介的。中介當時給出的待遇和薪資是“住宿6-8人間,有空調,上六休一,包吃包住,月薪3500元-5500元不等”,但實際卻相差很遠。

如今,網絡招聘騙局正從低級詐騙發展到職業詐騙,詐騙的“套路”不斷翻新。

他們有的通過培訓、兼職陷阱斂財,有的騙取個人信息倒賣獲利,有的借招聘之名竊取勞動成果,有的讓應聘者點擊植入病毒的木馬鏈接盜刷應聘者的銀行卡或支付寶……

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一些網絡招聘已經形成欺詐產業鏈,對普通求職者來說,有些防不勝防之感。

近日,朋友圈中一則我省某通訊公司招聘行政人員的消息吸引了眾多求職者的眼球。招聘要求報名者學歷大專以上即可,且專業不限、男女不限,交五險一金,工資4000元以上。較低的入職門檻讓許多求職者躍躍欲試。但通過電話瞭解,該公司今年並沒有面向社會招人。

“我和發信息的人聯繫過,對方說得很肯定。我還想著機會難得,就給女兒報了名。沒想到是這樣。現在網絡上的信息真是讓我們眼花繚亂啊!”大同市雲州區的任玉菲一臉無奈。

平臺把關漸嚴 其他途徑存漏洞

據太原人才網統計數據,該網站上半年總體瀏覽量724634人次,登記求職簡歷23548份;每日在線招聘崗位2000餘個,在線求職人數達1萬人次,約3000人在線投遞簡歷。

每日如此大的求職人數和招聘崗位,網站要如何保障相關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實性?

太原人才大市場副總經理侯曉敏表示,對於每家進入太原人才網招聘的企業,網站都會嚴格審核企業營業執照、介紹信、辦理人員身份證;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企業公示信息,保證入駐企業、辦事人員的合法性;同時,企業進入平臺後,發佈的招聘信息必須在企業經營範圍之內,審核通過後才會在網站上顯示。“我們還會在網站醒目位置放置‘不允許招聘單位嚮應聘者收取費用,求職者也不要向招聘單位交納任何費用’的提醒。”

家住太原市許西小區的全職寶媽徐帆,一直希望找到一份不耽誤照顧孩子的兼職工作。去年,她在QQ群裡找到一份能居家工作的淘寶刷單員的活計。起先,商家還按約定返還她墊付的資金和佣金;幾次之後,商家就提出要十單一返,並找各種理由拖後返還。最後,徐帆不只沒有賺到錢,還墊付了1.5萬元的貨款。她多次找商家追討,而商家在確定其不再刷單後將其直接拉黑。

無獨有偶。最近剛辭去工作的周俊也在微信中遇到招韻達快遞在線摘抄員、問卷員、助票員,每天工作1小時日掙百元的騙局。

我國在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網絡刷單做出明確規定:“刷單犯法,最高罰200萬元。”這無疑又為網絡求職者增加了一個安全砝碼。但目前,網絡招聘仍有不規範現象存在,各招聘平臺都有一定的審核機制,像微信朋友圈、QQ群等半公開信息平臺相對較寬鬆。

“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某知名企業低門檻招聘的信息。這些崗位一般都伴隨著優厚的待遇。其實,此類招聘信息大多披著知名企業的外衣,實質的招聘方可能是民營企業、私企或是與知名企業有一定合作關係的企業。這些信息也大多數與事實不符,存在變相欺騙的情況。我們行業中稱之為過度包裝。還有的招聘是藉助勞務派遣的帽子,但沒有就業之實。”山西就業聯盟總經理柯玉寶表示。

在微信、QQ群裡發佈招聘信息,很多時候都靠發佈方自律,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求職者在選擇時一定要擦亮雙眼。

轉心態提能力 避開高薪“陷阱”

近幾年,我省的就業形勢相對緊張,求職者就業心切、就業壓力大,而好工作難求。促使許多人出現“病急亂投醫”的情況,還有些求職者沒有認清自身定位,一門心思尋找“錢多、事少、體面”的工作。求職者的這些心態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在政府的管理之下,網絡招聘的各類騙局仍難以被完全消滅的局面。

如何避開網絡招聘中的陷阱,成為保障有效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當然這需要多方努力。

“我們聯盟發佈的招聘信息,一般除了驗證之外,還會到企業做考察,瞭解其在行業裡的口碑,同時還要對已入職的人員進行了解。”柯玉寶說。

而對於求職者來說,首先要改變求職心態,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擯棄希望天上能掉餡餅的想法,避開高薪“陷阱”誘惑,那些工作時間靈活、沒有技術含量、回報率高的兼職“必有貓膩”。想要辨別這類陷阱,就是要到正規的人才機構、網站求職,不要找不知名的微信推廣,更不要亂加不熟悉的“QQ群”求職;並且學會“拒絕”——拒絕交費、拒絕抵押證件。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嚮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那些在招聘和入職初期用各種藉口嚮應聘者收取費用的單位是不合法的。

“求職者還可以通過看招聘企業是否有免費崗前培訓,用工主體是否是招聘簡章上的企業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如果是勞務外包的形式,還要看其雙方的協議等,警惕中介套中介的情況出現。”柯玉寶提示。

“通過微信等手段求職的,在進入面試之前,要用‘全國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或‘天眼查’查詢自己應聘企業的信息,如果查詢不到相關信息,就要果斷放棄面試。”侯曉敏建議,“也可在面試前打公司官網上的電話,問清楚是否有這項招聘計劃,以防遇到‘李鬼’公司。”

對於需要提供程序設計、廣告創意、策劃文案等工作,求職者在不能判斷招聘方真實意圖的情況下,應注意自己留存一份勞動成果,要求招聘方簽字證明,避免落入“智力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