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茶,可以用來投資?

存茶,對於喜歡喝茶的人來說,是一個熱門的話題。

相關內容,很多自媒體或者茶人做了不少闡述。

如果你能正確選擇產品,或者正確認識存茶的初衷,可以存茶。

存茶,可以用來投資?

選擇產品不在此文論題,那初衷是啥?

一般來說可分為兩類:

一、喜歡喝茶,無茶不歡,喜歡老茶歲月沉澱出來的醇厚!

二、新茶便宜,現金貶值,喜歡用茶來增值手裡的貨幣!

存茶,可以用來投資?

對於愛喝茶的人來說,有些茶確實是越陳越有趣。就如,在和一個初中生聊對人生的看法的時候,你會覺得好輕鬆無邪;和一個大學生在聊人生的時候,你會覺得有見的;在和一個博士聊天的時候,你會發現可以有更多的想象方向;在和一個久經沙場的中年人聊天的時候,你會覺得人生的故事可以很豐富;在和一個老者聊天的時候,你會頓感原來過去的日子不管曲折與否,都可以是一種對生活的品味,只是這種品味裡多了很多滋味。

對於喜歡喝茶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一款新茶,可以評出原料、工藝等的先天優缺點,無遮無攔;

經過存放,你會發現,她在改變,越來越有“思想”,越來越有“故事”,每一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特色,直到老成的那一階段,她能釋放更多意想不到的滋味,讓人甚是回味……

陪一款茶慢慢變老,隔一段時間喝一次,體驗她的成長,這是一種有趣的、幸福的喜悅。

純粹的喜歡茶……

然,如果把存茶當成投資升值的通道,那是否可取?

不得不承認,幣是可以印刷的,更何況在一種特殊的環境下,幣量的增長是有很多必要的因素的(不用問為什麼)。

也就是說流通貨幣的貶值是必然的,隨之而來的是購買力的下降。在收入變化比例不大的情況下,如何支配財富,這是一門學問。

貨幣會貶值毋庸置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有人會想通過買茶當投資。

普洱茶、白茶、傳統工藝鐵觀音、安化黑茶等產品在保存合理的情況下擁有越陳越香、越陳越醇厚的屬性,從而造就她的升值。越好吃越值錢也沒什麼不對。

有屬性就自然有投資驅動力,在行業裡不乏閒散資金、專業資金進入,投資者寄望於在一定期限內,獲得可觀的收益或資產增值。

專業資金進入大盤,自然有實力對產品做一定的“成長規劃”,或者是知道產品價值走向曲線。這和股市道理相似,有高有底,有進有出,“茶”只是一種媒介,曲線到一定程度,自然有拋有接。進入這樣的大盤裡,實際上是投資,而不是存茶,存茶只是一種名義。某品牌普洱,產品眾多,眾人瘋跟,真正抓住曲線的是誰?買一件當投資的是誰?高的時候你不出,想出的時候漲不上去?下一波機會什麼時候能到?有實力的廠商,可以運作出終端的“流動率”,給予茶“增值”現象,但是這增值其實和越來越好吃沒有任何關係,擊鼓傳花而已。

在這樣的環境裡,買茶、存茶當升值投資,能否有收益,看的是“造化”。

對於一般人來說,加入這樣的“大局”,想實現增值並不容易。

貨幣會貶值毋庸置疑,不同時間段購買力有所不同。貨幣變遷的軌跡都清楚,大家都在追求購買力最大化。

存茶,可以用來投資?

存茶需要通過歲月的魔力才能讓茶越變越有魅力。老茶的價值也是隨著年份的增加逐漸升值(品質好的前提),在我們需要茶,喜歡茶的情況下,自己存點茶,是可以實現產品的增值,主要體現在:

一、保住了購買力;

二、好老茶貴,現買現喝比較虧;

三、茶葉本身轉化的增值;

四、迴避高超做舊茶的把戲;

自己存點茶,存點品質好的茶,只為實現產品本身內質轉化的增值,而不是想著進入投資套現的大局,這應該才是存茶的目的。

喜歡喝茶,存點越變越好喝的茶,存點給自己喝的茶,只為慰藉自己的口福,別想投機的事兒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