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實在太難管了,真是讓人頭疼,罵也罵不得,說了又不聽,到底該怎麼辦呀?

其實孩子人生裡一共有三次叛逆期,都是生理成長反應在了孩子的行為上,不同的叛逆期,還有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發育特點也太有不同,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

主要分為三次叛逆期: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孩子三次叛逆期

三個叛逆期,孩子難管程度依次增加,家長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髮愁,這個叛逆期過去了,還要迎接下一個叛逆期,那麼到底該怎麼管?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折磨人的“寶寶叛逆期”

折磨人的“寶寶叛逆期”

這是孩子迎來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生理生長的發展和心理成長緩慢造成的不對等,讓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叛逆反應最直觀和最激烈。

這個時期的孩子叛逆表現就是最字面意義上的叛逆,瞬間從小寶寶變成一個小惡魔,發脾氣起來十分暴躁,哭起來驚天動地,總之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小祖宗。對你所有的指令都是拒絕。比如: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總之就是最原始的叛逆方法,這點在《媽媽是超人》裡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包文婧被女兒“包餃子”總是氣到在節目裡崩潰,孩子哭她也委屈的哭,還有梅婷的女兒快快,是個脾氣比較大的女孩,梅婷吃飯喝奶都得和她商量著來,稍不注意就逆了快快心意,大發脾氣。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規矩”這個意識,砸東西、對家長拳打腳踢、總是回答不,是一種原始反應,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就慢慢讓孩子知道“規矩”的意義。

同時要注意避免使用用命令的口氣。命令是一種下意識的粗暴,家長口氣衝,那麼孩子接受到的反饋就是粗暴,那麼孩子會比你反應更加激烈,語氣平和但要讓孩子知道你應該怎樣做,才是父母要引導的。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鬥智鬥勇的“兒童叛逆期”

7-9歲時,孩子終於進入了小學,開始正式進入了社會模式,和老師、同學等外人打交道,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慢慢覺醒,有了自己是獨立一份子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慢慢的和家長唱反調來試圖證明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被家長管著了。

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在他們耳朵裡會變成不耐煩的指責,這個時期的孩子易怒、易衝動、會和父母頂嘴,且對生命還沒有畏懼感,認為自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於是試圖想證明自己已經是大人了的想法往往會讓他們做出極端的舉動。

近期已經發生了幾起這樣的事故,其中一件就發生在7月27日,9歲男童因為媽媽讓他寫作業,於是一賭氣就跳樓了,結果家長來不及阻止,當場身亡。

本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可是孩子卻採取了最極端的叛逆方式來和父母賭氣。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情晴雨不定,所以為了讓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家長的教育方法也要適應孩子做出改變。

有時,溝通會比命令很有效。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家長耐心的溝通和安撫,試著傾聽孩子的意見,理解孩子的觀點和思維模式,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不是用父母的身份和道理來打壓他。

適當的放下父母的面子和權利,學著做孩子的朋友,這個年紀的孩子最想證明自己是“小大人”,那家長就讓孩子去證明,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比如:

在買衣服的選擇上,根據孩子的喜好來買,而不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穿什麼;

在報興趣班的時候,看孩子對哪種有興趣,而不是看家長覺得哪個更有用;

在一件事上做出選擇的時候,聽聽孩子的意見,而不是一味說聽媽媽的,這都是為你好。

這個時期,

家長要在約束孩子和給孩子空間裡做好平衡,不能過分約束,但也不能一味放鬆,張弛有度,給孩子空間和自主選擇權但也要孩子知道行事的規矩和道理,不能只順著自己心裡來,這樣孩子就不會染上不好的習慣,和家長的關係也會緩和。

9歲孩子和母親賭氣竟跳樓?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這樣管!

溫柔守護的“青春叛逆期”

溫柔守護的“青春叛逆期”

“青春期”是每個家長都絕不陌生的詞,每個家長都正在經歷、即將經歷或總要經歷這個時期。而這個時期,是孩子人生裡一段最敏感、最難忘的時期,只要這個時期好好度過,那孩子一定會破繭成蝶,向陽而生。

所以這一時期,是家長最不能放鬆的一個時期。青春期多是動盪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生長到了一個臨界點,即將要破土而出,所以孩子整個人都是躁動的,容易產生焦慮、逆反、挫敗等負面情緒。這個時期的孩子:敏感多慮、自尊心極強。

這個時期,父母一定不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壓抑孩子的生長,不要高高再上用權威壓迫孩子乖乖聽話,讓孩子聽話是最無用的教育,而是要試著安撫正在人生長河裡迷茫受驚的小鹿,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而不是孩子想要逃脫的籠子,青春期一個不注意,孩子的敏感被觸發與家長起衝突,那可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龍應臺寫過《一封給安德烈的信》,這是她的兒子正值迷茫的青春期,她在信裡對孩子是這樣說的:安德烈,你不是惟一一個必須思考怎麼去“應付”那極為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少年,你的英文老師對你所造成的難題,只是一個小小的訓練吧。譬如說,在你決定上課 睡覺、不寫作業之前,你是否思考過,用什麼語言才能夠和他溝通?又或者,什麼形式的“反叛”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收穫或者災難?你想要達到什麼?你的邏輯是 什麼?

她向孩子提出一系列的思考,讓孩子自己拆開心裡的叛逆的結,詢問孩子你做叛逆的事的原因是什麼?而不是“你為什麼要叛逆!”

當孩子自己解開這個結時,那麼叛逆期也就結束了。不要過分干預孩子,把孩子當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與孩子平對話,要安撫,而不是暴力衝突,給與孩子鼓勵和表揚,這時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信任與肯定。

分割線

當一個家庭總是能讓孩子溫暖和安撫的時候,那孩子的叛逆期何嘗怕會過不去。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標誌,家長正確對待,和孩子一起跨越過去,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氛圍和和諧的環境,讓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麼孩子將會很好的成長。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