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雲南大理流傳著這樣一幅對聯:

上聯: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

下聯: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橫批:風花雪月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風花雪月”是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觀。

大理的上關(地名,下關亦同)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奼紫嫣紅,人稱“上關花”;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下關則是一個山口,清風徐來,舒爽愜意,人稱“下關風”;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雄偉壯麗的蒼山橫亙大理境內,山頂白雪皚皚,銀妝素裹,人稱“蒼山雪”;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洱海風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稱“洱海月”。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筆者對大理最初的印象,大多來自金庸老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在他筆下描繪出的大理,自然景色是秀美而又雄奇、甚至帶點神秘色彩的。

在彩雲之南,蒼山、洱海之間,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寺院,它就是崇聖寺。也是金庸老先生筆下《天龍八部》中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天龍寺的原型。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崇聖寺,位於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是唐代地方政權“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和佛教中心,有“佛都”的美譽。

崇聖寺是全東南亞唯一一個開過金光的佛寺,被譽為“佛都”。它是由108位從世界各地請來的得道高僧為它開的金光。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走進崇聖寺,我們不禁被它那氣勢宏偉、莊嚴秀麗的佈局所折服。在崇聖寺中信步觀賞,慢慢品味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崇聖寺在南詔古國、大理古國時期即為皇家國寺和政教中心,歷史上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在此出家為僧。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崇聖寺以寺中三塔聞名於世,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它似三支巨筆,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壯麗,使蒼洱風光增添了不少光彩。遙想書中對崇聖寺的描寫,為它披上一層神秘面紗的同時,更是讓人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懷。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崇聖寺三塔雄渾壯麗,歷來都是大理的象徵,它是舊時崇聖寺前的建築,今古剎無存,唯此三塔依然鼎足矗立。是雲南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也是在國內享有盛名的塔群。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三塔倒影公園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許的崇聖寺三塔,以園內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園內建築有體現白族民居的楹聯照壁,有題詩刻賦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搖水中的漾波亭。

有“佛都”之稱的皇家寺院 原來它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

崇聖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園互為添輝,相與增色,從而成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