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暑假染上這9個壞習慣,孩子開學肯定落後……

班主任提醒:暑假染上這9個壞習慣,孩子開學肯定落後……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暑假一到,很多孩子的作息時間全都亂了套。

偶爾熬個夜、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可如果總是凌晨才入睡,中午才起床,那就成問題了。

“都假期了,多睡會吧,玩一玩吧。”不少父母抱著這樣的心態,縱容孩子發洩式的放鬆方式。然而這種作息的紊亂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有害,更容易讓孩子放任自己,不能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開學時孩子將很難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還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既折騰又影響學習。

>>>>

建議:要有“假期的規矩”

暑假期間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矩來,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稍微寬鬆一些也沒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假期可以沒有規矩。

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要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孩子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經常晚歸

孩子中午睡醒,剛從床上爬起來就風風火火出門去找同伴玩,很晚了也不見回家。

父母一遍遍打電話催,電話那頭每次傳來的都是:“到了到了”“樓下了樓下了”。結果直到晚上十一點五十,孩子才鬼鬼祟祟溜進家門,一開燈,爸媽怒氣衝衝坐在客廳,又是一場家庭大戰一觸即發……

>>>>

建議:安全第一,一定要限定晚歸時間

對於孩子的晚歸時間必須設限,並且要執行徹底。

暑假期間,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但一定要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瞭解孩子的去向。家長可以向孩子坦白,瞭解去向不是為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而是為了保證如果有突發情況,爸媽能及時提供幫助,保護孩子的安全。

班主任提醒:暑假染上這9個壞習慣,孩子開學肯定落後……

幾乎不看書

每次放假回家,孩子們做的最自信的事情就是:拿了一堆書回家,以為自己會好好學習。可結果有多少人是拿回來的書又原封不動的拿回去?

大家都知道,閱讀是孩子鍛鍊思維的最好方式,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是一直處於思考狀態的。一個經常思考的孩子,大腦細胞必定處於活躍狀態。

可如果孩子不愛讀書,不愛學習,長期不動腦,就會加速大腦衰退,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遲鈍了。

>>>>

建議:榜樣示範+獎勵制

首先,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一個經常在孩子面前看書、看報的父母,一定會有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愛看書,不愛學習,孩子也一定不喜歡閱讀。

其次,不妨和孩子商量假期閱讀計劃,讓孩子把想讀的書一一寫在表格裡,貼在房間的牆上,每讀完一本,自己打上√。

堅持閱讀不容易,有時候還需要來點獎勵刺激,可以設置完成多少閱讀量獎勵一頓大餐、一個玩具或是一次旅行。

總“宅”在家,無所事事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孩子貪玩,父母總唸叨:“這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野,不回家!”

而現在父母想帶孩子出去玩,反而好像在懲罰他們。很多孩子寧願“宅”在家裡,上網、看電視、玩手機,或者什麼都不做,就待在家裡。

他們彷彿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說好見想見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學想學的知識,到頭來,沒有一件事是能堅持下來的。

如此一來,孩子不僅缺乏身體鍛鍊,也容易內向、怕生、不懂得和人交流和溝通。

>>>>

建議:暑期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時間

父母週末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

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裡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

孩子眼睛看得多了,耳朵聽得多了,不僅眼界開闊了,心態也會越來越好。

班主任提醒:暑假染上這9個壞習慣,孩子開學肯定落後……

和父母對著幹

有些孩子平時住在學校宿舍,很少和家長見面。父母本想利用假期好好補償一下孩子,可沒想到,等來的竟是沒完沒了的吵架。

看著孩子無節制玩手機,多說一句話,就被孩子指責不信任他;點評一下孩子買的衣服“太醜”,結果就被說自己太過強勢,看什麼都不順眼……

最後,家長不高興,孩子也委屈。孩子覺得爸媽條條框框管太多,還囉囉嗦嗦沒完沒了;父母又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識大體,不理解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

建議:試著更柔軟,儘量不嘮叨

放了假,父母與孩子有了“深度接觸”的機會。但不少家庭恰是在這“深度接觸”期暴露了問題,假期成了親子衝突的高發期。

當家長與孩子意見不一致時,父母不可太強勢,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意見和需求,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

家長們可以學著通過“我覺得”“我認為”“也許”“可能”等表達自己的態度,當你柔軟起來,換一種方式與孩子溝通,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