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爲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本文轉自:揚州邦你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第一批改革試點,選擇在上海和浙江進行,時間是從2014年開始。也就是說,2017年這兩個地區的考生已經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第二批試點,已經於2017年9月,在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省市啟動。也就是說,2019年高考時,上述地區的考生將參加改革後的首次統一高考。

第三批,有大量省份在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學時啟動改革:河南、江蘇、廣東、河北、西藏、黑龍江、遼寧、貴州、山西、四川、吉林、湖南、重慶、湖北、福建、內蒙古、安徽。

第四批,陝西、雲南、寧夏、青海、甘肅、廣西的改革會在2019年秋季啟動。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改革前

採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共四科,包含語文、數學、外語、理綜(物理、化學、生物)或文綜(歷史、地理、政治)。

改革後

採取“3+3”的考試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選三科進行考試,成績計入高考;並取消文理科考試區別。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改革前

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改革後

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考科目,合格性考試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組織一次(含補考),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高考結束之後,選三科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改革前

現行高考,英語參加統考,只考一次且成績計入總成績。且由於以6門總分錄取,理工類考語數外和理綜,文史類考語數外和文綜,總分750,語數外總分150,文綜和理綜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門科目跛腿,基本影響還不大,因為可以通過文綜或者理綜來彌補。

改革後

高考增加英文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改革前

大家根據文理科的選擇,都在一個班級上課,有固定的教室、教師、同學。

改革後

由於3+3帶來學生學科選擇的變動,大部分學生選考的科目組合不同,所以學校不再也無法安排在統一的班級上課,理論上改為走班制,就是每個學生根據自己選考的科目選擇自己的課表,然後每天按照自己的課表找對應的老師去上課。理論上不存在同班同學和班主任。

原先的跟班制改為走班制,要求學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師資能力。但是現在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看,估計很難實現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改革前

記錄學生高三學習成績基本情況,除了自主招生學校審核參考外,無其他用處;

改革後

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前幾天我們考試服務平臺和教育考試公眾號發佈了名為“失敗的浙江高考改革,北大院長怒批,嗅到危險味道"的文章,很多網友留言,對2018年這次改革很迷茫。上海浙江的粉絲給我們發了私信,告訴我們改革中遇見的真實問題。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

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比較社會在變,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生活方式都在變。

上海、浙江2014年啟動的高考改革在去年就迎來第一批畢業生2014年開始的浙江高考改革,我相信其初衷一定是美好的:為了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舊有高考模式,為了革除文理分科帶來的種種積弊,為了給學生更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為了減輕學生沉重的學業負擔,為了更科學地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

然而,這場改革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所謂的一年兩考其實是一年三考,由原來的一次衝刺,變成了現在的反覆衝刺。十月份衝一次,四月份衝一次,六月份還要衝一次。折騰得所有考生、教師和家長疲憊不堪,奄奄一息。

正常的假期沒有了,正常的休息沒有了,正常的生活沒有了,變成沒日沒夜沒完沒了的應付考試的機器。

為了趕進度,沒有自修課,沒有活動課。

鋪天蓋地的模擬考,週考,綜合考,聯考,考得昏天黑地,考得日月無光,考得學生快要吐血!

為了在考試中佔得先機,寒暑假開始提前上課,星期天加班加點,節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著粗氣的老火車,日夜狂奔!

當初的設計者可能會認為,人就像機器一樣按照他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想出的程序亦步亦趨,可是他完全不知道社會的複雜性和人性的複雜性,人性天生是趨利避害的,人性天生是自私的。這種決策者估計不是生活在真空裡,就是外星來客。我不知道他們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參加現在的高考。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從高二開始,為了應付學考和部分學生的提前選考,非考試科目不得不停課讓路。聽說個別學校走向極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塊:高一專學歷史地理生物技術,高二專學物理化學英語,高三專學語文數學。

有些學校都在考試之前一個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試不考的科目。這不是學校的安排,是老師自己提出來的,原因很簡單,你上了也沒人聽,語文數學暫時不考,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

本次選考成績出來之後,所有學生又得來一次重新大洗牌:選考三門和英語都考好的,只剩下語數兩門課;選考三門考得好的,只剩下語數英三門課;選考只有一門不滿意的,只剩下四門課;選考有兩門不滿意的,剩下五門課;最慘的是選考都不滿意的,剩下六門課。

結果是成績越好,負擔越輕;成績越差,負擔越重。

更扯淡的是,課怎麼上?

有的學生餘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學習兩門課,有的學生要學六門,原來的班級將四分五裂。走班?在中國學校目前的管理制度下,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裝。走班管理尚未成熟,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最要命的是,所有課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老師請假,課根本無法調,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你一調課,肯定就有學生聽不到你的課。

更更可悲的是,本次選考考完之後,沒考好的人還得重新燙餿飯,抱著厚厚的高考複習資料再來一遍。人世間還有比這更痛苦的事嗎?這就是變相的把應屆學生變成高復生,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扼殺生命的靈性,導致他們上了大學之後,再也不想讀書(甚至看見書就想睡覺,就像逃避,中國本來就是一個閱讀比較少的國家)了。

更可笑的是,假如一個學生第一次全都考好了,只剩下兩三門課,每門課一個星期得上多少節?20節語文,20節數學?

更更可笑的是,本來各省的高考改革已經在淡化外語,現在變成一年兩考,加之總分150,使外語成為凌駕於所有學科之上的“最重要”的一門課。嚴重背離國家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可憐的外語教師,別的選考課考完之後教師都可以輕鬆一下,只有外語不可以,因為絕大部分學生都得靠第二次,哪怕你考了130分,你也不會死心,還有20分的空間,那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確實,這一屆高三的學生,凡是提前在外面補課,提前參加高考的,大部分都考出了不錯的成績。杭州某中學家長陳女士有一對雙胞胎正在讀高三,她對新高考改革的態度相對平和。

“從家長的角度看,其實希望學校能多開課,綜合統籌,否則我們還得到外面花錢上課。”陳女士對記者說,“以前我們只補習數學和外語,現在又報了學考、選考的提速班,其實壓力還蠻大的。”

陳女士覺得,改革意圖是好的,但落實中有偏差。“比如,我主張孩子全面發展,新高考方案也是這個精神,規定10門都得考。

但實際上,卻要求學生剛上高一就得把計分的選考科目和發展方向定下來。可上大學還有轉專業的呢,過早確定計分科目,實際上更令考生緊張和迷茫。”

因為浙江全省第一次參加高考選考的人只有1.7萬。特別是一些比較薄弱的學校,為了避開更強的競爭對手,就採取這種孫臏賽馬的方式,反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無獨有偶,“田忌賽馬”的策略在一些相對普通的學校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同一次考試中,杭州某中學高二年級500多人中有150人參加了技術科目的選考。

該校黃校長介紹:“學校生源不佔優勢,選考物理、化學等科目基本沒有優勢。我們就打個時間差,首考就選考技術科目。為此,學校把原本高二開始的通用技術課程提前到高一,和信息技術課一起上。師資緊張,就從職校聘請老師,減少一些其他學科課時。”

還有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放言:

就是第一次選考考滿分,也要參加第二次。目的很陰險,把競爭對手的分數給壓下去。說實話,聽到這些我毛骨悚然。這是什麼心理?太陰暗了吧?

考試變成了賭博,幾乎每所高中都要對考試做出策略性安排,選擇適合本校的最佳時機。選課變成了碰運氣,你的運氣好一點,全省選你一樣菜單的對手就相對較弱;你的運氣差一點,你就很可能撞到強手如林的人堆裡。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就拿這次考試來說,高二高三一起考,學考部分是同一張試卷,用同一標準部分年段劃分ABCD。這對高二學生來說,是一次嚴重的不合理競爭。

道理很簡單,高二怎麼能考得過高三?再說高二學考的學生大部分是這門課比較薄弱的學生,而高三選考得學生大部分是這門課最強的學生,把這兩類學生放在一起考評,如果不是胡扯淡,就是腦子被驢給踢了。

重點中學的學生越考越輕鬆,普通中學的學生越考越沉重,真可謂原來多的,還要給他更多;原來少的,還要剝奪他僅有的。典型的殺貧濟富!

2017年大學招生的尷尬是:如許多學生已經一年多沒學物理了,結果他進了物理類專業;文理科比例嚴重失調,成績差的學生絕大部分選擇了文科。

以浙江某校學校為例,選擇化學選考的只有三分之一,選擇物理選考得連三分之一都沒有。大學裡需要那麼多文科生嗎?如果高中沒有認真學好物理化學,大學的理工農醫專業怎麼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人向來以敢為天下先而驕傲,這回率先和上海一起進行改革試點。根本沒有考慮到浙江與上海之間的差距,競爭力度不可同日而語,兩者毫無可比性。

上海的學生根本就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考個重點大學,升學本來就沒有多大壓力,浙江行嗎?2018年的其它省能嗎能行嗎?

對於這次改革,似乎幾年前也搞過調查座談之類。但是我估計那些調研基本也就是走過場而已。如果下對上沒有任何制約,就不可能有真正科學合理的論證,這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痼疾。

正如老舍在《茶館》裡所寫: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學生真累!教師真累!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恐怕現在每個高一學生和家長,都在糾結6選3的事情!根據上海、浙江的過往經驗差不多在高一下學期、最遲高二上學期就會開始進行選科。(各個省份具體的選科時間段還要看每個省份的政策)

選科會對後續的高考分數、志願選擇都會有很直接的影響!!那麼如何選擇,才能讓自己在未來的等級性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分數,又能保證今後在填志願的時候有足夠的選擇範圍,最好這三門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這絕對是件不容易的事。

關於6選3選科的問題,下面的原則,供大家參考↓↓

6選3選科原則

☑ 考慮自身成績是第一位的。這決定了後續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是最基準的原則!

☑ 最好文理兼備,不建議全文或全理,如果實在不喜歡物化,至少選一門生物。數據證明,全文理的選擇人數也不是最多的。

☑ 物理科目報考範圍廣,但不建議單純出於“報考範圍廣”的目的選擇物理。畢竟即使不選物理,也有足夠的可選範圍。

☑ 如果想考頂尖名校,最好還是選個物理吧。

☑ 政史地在報考範圍上沒太大區別,選一到二門自己喜歡的,之前上海的數據顯示,政治是選擇人數最少的。

對高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

高一階段在家長多多關注選科的信息時,同學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認真學習好每一科的必修內容,以確保之後順利通過合格性考試,並通過學習感受各科在高中的學習特點,各科的壓力情況,通過排名進行綜合比較,從而找到自己的優勢學科。這對後續的選科也是很重要的!

浙江新高考各高校選考科目要求公佈,最大變化竟是......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正式發佈,2019年擬在浙江招生的高校的各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範圍。

和往年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提高了6.9個百分點。

部分高校專業放寬選考要求 不限科目專業增加了6.9%

眾所周知,浙江實施新高考之後,每位考生都要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和技術這7門選考科目中,選擇3門參加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同時,各所高校的招生專業,都會對考生的選考科目提出相應的要求,並且只錄取符合選考科目要求的考生。

簡單說,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為“不限”的,表示沒有設限選考科目,考生選擇任意3門都能報考;選考科目有要求範圍的,比如要求某2門或3門科目,考生需要參考其中1門才可報考。

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由高校參照本科專業選考科目指引,結合2017年招生錄取的實際情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要求自主確定。因培養要求不同,相同專業不同高校可能會有不同的選考要求。

本次公佈的選考科目要求範圍涵蓋全國1383所高校、2.6萬多個專業(類)。其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為1門的佔6.8%,2門的佔8.8%,3門的佔23.3%,不限的佔61.1%。

與2017年招生相比,2019年部分高校對培養要求明確、與中學所學科目關聯度較高的專業提出了更為明確的選考科目要求,因此將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確定為1門或2門的專業有所增加,分別提高2.0、1.1個百分點;對基礎素養要求比較寬泛的專業則適當放寬了選考科目要求範圍,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增加了6.9個百分點。

考生可報專業選擇餘地變大 物理仍是選考“王中王”

由於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增加,2019年高考錄取時,各科目可報專業範圍均有所擴大,平均增幅為3.16個百分點。可報專業最多的選考科目仍是物理,能填報93.5%的專業;第二位的仍是化學,可以填報85.5%的專業。考生選考任何三個科目,至少可填報67.7%的專業,比2017年提高1個百分點。

單從這個角度看,對2019屆高考生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7選3”無論怎麼選,填報志願時的選擇餘地都變大了。還在猶豫選哪門選考的學生們,可以少一些糾結。

而從“可報專業最多的選考科目仍是物理”這一條看,物理在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心目中無可取代的地位。

錢報記者對比了北大、清華、人大、復旦、同濟、上交大和浙大,7所頂尖高校2018年和2019年各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後,發現在“不限選考科目專業提高”背景下,仍有高校反其道而行之。

像同濟大學社會科學實驗班(經濟學類)、社會科學實驗班(管理學類),選考科目要求範圍均從“不限”變成了“物理”,也就是說2019屆考生必須選考物理,才能報考該校這兩個專業。

另外,記者還發現,在不少高校,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大都集中在原來的文科類專業,像外語類專業的要求幾乎是清一色的“不限”。

從理論上講,因為選考科目要求範圍“不限”,這些專業所有考生均能報考,門檻會相對低一些,所以競爭激烈程度或許反而會大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實際招生時,根據各校實際招生安排,部分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會有微調,具體以當年發佈的招生計劃及院校招生章程為準。

C9高校2019年浙江省選考科目要求

日前,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佈《2019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範圍》文件,自主招生在線團隊分析文件發現,2019年名校依然對物理非常重視,清北復交等熱門專業依然要求選考物理。中科大所有專業甚至全部要求選考物理。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高校經管類專業對選考科目不限專業。

高校選考結果概述

根據浙江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有關規定要求,浙江考試院彙總、整理了2019年擬在浙江省招生的高校所報送的各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現予發佈,並就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1、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為“不限”的,表示沒有設限選考科目;2門或3門的,考生的選考科目只須符合其中1門即可報考。

2、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由高校參照本科專業選考科目指引,結合2017年招生錄取的實際情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要求自主確定。因培養要求不同,相同專業不同高校可能會有不同選考要求。

2019年實際招生時,根據各校實際招生安排,部分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會有微調,具體以當年發佈的招生計劃及院校招生章程為準。

3、本次公佈的選考科目要求範圍涵蓋1383所高校、2.63萬個專業(類)。其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為1門的佔6.8%,2門的佔8.8%,3門的佔23.3%,不限的佔61.1%。與2017年招生相比,2019年部分高校對培養要求明確、與中學所學科目關聯度較高的專業提出了更為明確的選考科目要求,因此將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確定為1門或2門的專業有所增加,分別提高2.0、1.1個百分點;對基礎素養要求比較寬泛的專業則適當放寬了選考科目要求範圍,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提高了6.9個百分點。

4、各科目可報專業範圍均有所擴大。平均增幅為3.16個百分點。可報專業最多的仍是物理,可填報93.5%的專業,第二位的仍是化學,可填報85.5%的專業。考生選考任何三個科目,至少可填報67.7 %專業,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

C9+人大選考科目要求北京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清華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復旦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上海交通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南京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中國人民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西安交通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哈爾濱工業大學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為鬧劇,即將改革的省份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