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山西臨汾大雲寺,俗稱鐵佛寺,位於臨汾城中西南隅。古人曾道:“境接市裡,鍾清而煩囂頓息;門臨道路,鐸振而熱鬧都捐”,鬧中取靜,這樣的形容對於大雲寺再合適不過了。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大雲寺,始建於唐貞觀六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遭地震毀壞,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在1996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大雲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方塔是寺院的精華,六層,一至五層為方形,第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米,系水磨青磚砌成,塔的四角邊有鐵峰28個,微風乍起,叮噹作響,清脆悅耳,古趣盎然。各層均有琉璃圖案構件,裝飾成仿心,共計64塊,內容為佛門傳說故事,為陽城縣匠師所作,引人注目。塔內一層中空,空間較大,內置高六米、直徑五米的生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形神兼備,為唐代原作,故有鐵佛之稱。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寺中心的金頂寶塔,為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的五層六重簷琉璃寶塔。塔高39.8米,塔基14米見方,外觀形似樓閣,逐次收縮,寶塔一至五層為方形,第六層則為平面八角形,塔身每一層都有仿木結構的塔簷,迴廊迴繞,蹺角頂端掛有鈴鐸,有風的時候,叮哨諧鳴,讓人感覺如置身於雲天之外。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其上鑲嵌的佛教故事琉璃壁畫為同時期的上乘之作,是山西明清琉璃世家陽城名匠喬鷲的代表作品。琉璃浮雕題材全是佛散神教和佛傳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寶塔第四層鑲嵌的“太子出四門”的佛傳故事,東西方為“太子出東門逢僧禮釋”;西兩方為“太子出西門見老傷嘆”;南兩方為“太子出南門見死傷心”,北兩方為“太子出北門見病傷嗟”,這組佛傳故事把釋迦牟尼憐憫人間疾苦,感悟生死輪迴的慈悲胸懷刻畫的淋漓盡致,讓僧眾居士無不為之動容。其頂端置鎏金寶珠,祥光熠熠,日夜生輝,據臨汾縣誌記載:“塔頂常有光,傳有舍利子雲。”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金頂琉璃寶塔下的門楣上懸掛的匾,上面有“原頭佛祖”四個大字,這塊匾是清代文人所題寫,佛祖顯然指的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兩側的一副楹聯“時興時衰施主照樣拜佛祖,潮起潮落汾水依舊唱大雲”,道出這座千年古寺的滄桑興衰。而塔內便是大雲寺中最珍貴也是最震撼的文物——唐代鐵鑄釋迦牟尼佛佛頭。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這座距今已有約1300多年的唐代鐵鑄釋迦牟尼佛佛頭,供奉於金頂琉璃寶塔第一層的方形空室內。整個佛頭高達6.8米,面寬3.8米,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大雲寺唐代鐵鑄釋迦摩尼佛佛頭是我國現今發現的最大的鑄鐵佛頭,因此這座千年古寺而得名鐵佛寺。

臨汾大雲寺:千年古剎隱於市

整個佛頭,面相端莊慈祥,臉頰豐滿,眉骨隆起,耳垂近肩,頭上螺發左旋,氣韻極為生動,有著典型的唐代風格。佛頭內部中空,據說這裡面是收藏珍貴佛經的藏經寶庫,而如此巨大的鐵鑄佛頭竟然是用生鐵一次澆鑄而成。其規模之大、工藝之精,世所罕見,令人歎為觀止。這鐵鑄佛頭也反映了初唐時期平陽地區鑄造技術水平之高超,對研究中國唐代採礦、冶煉、鑄造技術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在2004年10月對金頂寶塔進行修繕時,更是在金頂內發現距今300年的《金剛經》。

據縣誌記載:“塔頂常有光,傳有舍利子雲”。2005年5月8日,寶塔金頂正中曾出現奇特的祥雲奇觀,出現這一景象正是對古時縣誌記載的一個印證。

本報記者 劉雅靜 陳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