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線程布局的《天盛長歌》,戲骨薈萃打造真實羣像感

陳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終於撥開雲霧見“真身”,愛情、謀略、慾望、親情、人性,究竟孰輕孰重?這檔備受矚目的大劇開播後,觀眾讚美之詞不絕於耳:電影質感、同期收聲,戲骨陣容、演技精湛,多線程佈局的它一反古裝套路,打造真實群像感,從視覺呈現到內在氣質都充滿了高級質感。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天盛“修羅場”,真實群像感引爆口碑

何為群像戲?群像戲如何佈局人物?好的群像戲,如《權力的遊戲》多線敘事並存、強情節快節奏,如《慾望都市》《絕望的主婦》不偏好不忽略、真實而詳盡地雕琢每個角色。國產精品群像戲,前有《金枝欲孽》《奮鬥》,後有《琅琊榜》《人民的名義》,總體來說,我們的群像戲產量不高。

口碑一路高漲的《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凰權》,由華策克頓集團辛迪加影視、東申影業、好麥文化、中文在線、新影聯文化共同出品,沈嚴、劉海波聯合執導,陳坤、倪妮兩位電影咖迴歸小屏幕,新鮮別緻且CP感十足,趙立新、倪大紅、劉敏濤等老戲骨加盟,實力派與戲骨傾力打造真實群像感。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沈嚴一直深耕現實題材,擅長解讀人性,劉海波執導過多部古裝,“雙生導演”優勢互補,多維度、分層次對《天盛長歌》進行漸進式解構,從已經播出的6集可以看出,該劇的第一層維度,是男女主雙線並進,看似錯綜複雜,實則在相互的交集中牽扯出新疑點,從而推動故事發展。

陳坤飾演的楚王“寧弈”,表面風流散漫,實乃“扮豬吃老虎”,在朝堂鬥爭中步步為營;倪妮飾演的“鳳知微”,雖寄人籬下,亦不卑不亢進退自如。一個是當朝六皇子;一個是前朝遺孤,一開場,兩人的命運便被“大成遺孤案”緊緊捆綁在一起,前6集為“皇子奪嫡”和“女主成長”做足了鋪墊。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他是“父皇”的眼中釘:“他就是一根釘子,放在哪裡都能扎出血來。”也是蘭香院花魁“珠茵”口中頂頂有趣之人。他們第一次在蘭香院邂逅,她問:“裁縫小哥,你與那位楚王肯定熟識吧?”他答:“那是當然,這世上應該沒有人比我更熟悉他的人了。”揹負著“一紙婚約”的兩人,就此開啟“相愛相殺”按鈕。

愛情、智鬥,是《天盛長歌》的兩大看點,但該劇更深層的維度,在於兒女情長與天下蒼生的唇齒相依。短短几集便鋪墊了前朝的覆滅,介紹了當朝的勢力,牽扯出太子黨、天盛各皇子、前朝大將軍顧衍、秋尚奇、常海等勢力之間的阿諛我詐,不同陣營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多線程佈局的天盛“修羅場” 已完成排兵佈陣,接下來,蟄伏8年的“寧弈”會如何佈局棋局?三皇子為何無辜枉死?“寧弈”的母親為何成為天盛帝的犧牲品?這些無處不在的謎團吊足觀眾胃口,揭開謎底的過程,也是還原天盛王朝跌宕起伏的“眾生浮世繪”的過程。

老戲骨輪番“飆”演技,人設、演技不可偏廢

一部好的群像戲,沒有絕對的主角,有的是時代和社會,在多人物的場景裡,每個角色的狀態、動作、行為邏輯都要生動形象且有理有據。《天盛長歌》從第三者的視角對“人性”進行拷問,完成了情感之餘的昇華,在諾大的天盛“修羅場”,挖掘第三層維度:映照人性百態。

“群像”中諸多角色存在感極強,一個是趙立新的“辛子硯”,他是青溟書院院首,溫文爾雅。演員自帶的“書香氣質”為“天盛第一才子”加分不少,看過《聲臨其境》的觀眾又被趙立新渾厚有力的開場旁白二次圈粉,這個角色人設討喜,有才華又忠誠還兼備風度,在老戲骨爐火純青的演技下更沁人心脾。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朝堂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辛院首”,高密度臺詞信手拈來,彰顯了趙立新的演技功底,他看似太子的謀士,實則是寧弈暗處最大的幫手,還是妥妥的“妻管嚴”:“普天之下,我只給夫人大花畫眉,看別人不待見,夫人,我的眉畫得如何呀?”說情話的“辛院首”撩撥著觀眾的少女心,但他也有流連風月的人生弱點,人物形象飽滿且完整。

再就是倪大紅飾演天盛皇帝“寧世徵”,有徵伐過後的疲倦和慵懶,也有不經意間流露的亢龍之威。天性涼薄的“真龍天子”亦是喜怒無常,令人畏懼。倪大紅演出了帝王的疲倦,心中通透,看著皇子互相制衡,只在關鍵時刻出手,平時的“疲憊感”將“怒髮衝冠”的威嚴襯托得更加震撼。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作為天盛帝身邊“心腹”般的存在,老戲骨侯巖松飾演的“內侍總管”同樣不容小覷。這個角色跟他去年大熱的《我的前半生》中的“偽暖男老金”有云泥之別。侯巖松恰到好處地拿捏住了這位“伴君如伴虎”的危險角色的分寸感,行事小心翼翼,喜怒不形於色。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男性角色充滿張力、有血有肉,女性角色同樣“巾幗不讓鬚眉”,劉敏濤曾成功塑造了諸多母親形象,這一次的“秋明纓”卻有點“狠”,逼迫女兒發毒誓不能愛“楚王”,在一個男權世界裡,她用女性的善良和愛去維護著信仰。劉敏濤刻畫了角色身上的隱忍和堅強,以及偉大的母愛。

梅婷飾演“寧弈”的母妃,雖只在他的夢裡出場,但她在劇中明朗的扮相卻足夠驚豔,讓人過目不忘。此外,胡可與趙立新再組屏幕CP,“大花”潑辣、厲害,舉手投足、抑揚頓挫皆是戲,與兩人的前作《中國式關係》判若鴻溝。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鄧莎詮釋“秋府”的五姨娘,對“鳳知微”蹬鼻子上臉卻意外“助攻”。《甄嬛傳》中的“敬妃”飾演“秋夫人”,脫下清裝換上唐裝大氣端莊。就連藝伎“珠茵”,也是溫柔可人的“解語花”,她們無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總之,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甚至群演,都很走心,協同運作,栩栩如生的角色躍然屏幕。在“倍速播放”成追劇新常態的當下,《天盛長歌》無疑是一部捨不得快進的好劇。

宏大格局與入微細節並行不悖

沒有開掛的“金手指”,沒有臉譜化的階級人物,只有憑藉個人能力的“進階”,各方勢均力敵的較量。雖是架空朝代,但卻遵循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愛情與權力的正面交火、人性與慾望的實力交鋒,無不蘊含著一套宏大而緊密的世界觀。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劇裡的諸多稱呼都頗為講究,父親叫“阿耶”、太監叫“給使”、姑娘叫“小娘子”,這些有據可查的稱呼透著濃濃的國學風,除了細緻考究,不乏詼諧有趣的臺詞:“你這樣愚笨的樣子,應該是很難找到婆家的,我看不如這樣,你一個笨丫頭,我一個沒用的王爺,其實蠻般配的。”此外,該劇在服化道、禮儀等表現形式,以及人物思維方式、內在氣質上,盡顯濃郁新古典主義風。

多线程布局的《天盛长歌》,戏骨荟萃打造真实群像感

如今的電視劇行業崇尚“眼球經濟”,但這部劇沒有刻意追求“爽點”,沒有主打酷炫特效,而是將重心放在了對人性的挖掘,它將個人命運、兒女情長和國仇家恨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觀眾感受特定鏡像裡的“歷史與社會”,特定人物的情感追求、價值訴求,以宏大格局和入微細節戰勝套路。

傳統的“男主+女主”配置已然滿足不了劇情的發展,《天盛長歌》選擇了“群像戲”的模式,它與“大女主、大男主、雙女主、雙男主”戲相比,創作上更具難度,但從品相來看,無論是內在氣質還是外在觀感,都沒有讓觀眾失望,好戲剛剛拉開帷幕,《天盛長歌》無疑是一杯值得慢慢品嚐的“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