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对的那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阿 君

找到对的那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找到对的那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找到对的那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在重重压力下,多少年轻人嗷嗷待嫁,慌不择婚?

找到对的那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在婚恋观这个问题上老掉牙的那一套陈腐观念何时可以不再是铁板一块?

"剩女"、"剩男"、"单身狗",印象中这些词汇均为吾国之特产,不知是谁人的发明?这些粗鄙、暴力的词汇,早已流行于我们的媒体和日常,成了对大龄单身者约定俗成的称谓。"剩女、"剩男",背后带着同情、鄙夷、着急、无奈等等情绪,"单身狗"则和"屌丝"一样带着几分自嘲、自怜、微不足道、形单影只——也只有在吾国才有这么多人在公开的媒体和场合来取笑和自嘲。


我们这个文明和野蛮交织但终归是野蛮占上风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对个人尊严、隐私的侵犯与践踏。对于个人成长的路径,社会有一套统一的、按部就班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婚恋自然也有同样的标准。倘或到了某一年龄还是单身一人,就会成为别人眼里的怪人、失败者甚至病人,更成为父母的一块心病。家人的催婚、七大姑八大姨的问询、身边人的好奇和八卦,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始终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大龄单身、长相一般(条件一般)的女(男)人一律被形容为嫁不出去或没人肯嫁;大龄单身相貌姣好(条件好)的女(男)人、一律被形容为感情受挫、过于挑剔或花心。

在重重压力下,多少年轻人嗷嗷待嫁,慌不择婚。于是公园相亲角遍地开花;每到节假日单身的人甚至不敢回家或者租个假情侣回家;恋爱不再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而是差不多就行,总算对家人有个交代,自己有个落脚的归宿;年龄稍大一点,家长就慌了,孩子也不得不慌,匆匆相亲、匆匆结婚,随便找一个,就算完成任务了,了事了。

为了结婚而结婚,多少人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多少人因为害怕当"剩女"、"剩男"、"单身狗"而把自己的人生做紧急处理,草草结婚?

我熟识的一位朋友,因为年龄不小仍是单身,成为家庭的老大难,每年春节母亲都会威胁,今年再不解决个人问题,就要断绝母子关系;还有一位朋友每年回老家,母亲都会为她的婚事哭一场,她说现在有回家恐惧症,不知如何面对家人;一位很有才华的朋友,一直单身,并说等到四十岁还找不到喜欢的人就向命运妥协,找个普通人结婚,果然,在他四十岁时完成了婚姻大事。

走入婚姻殿堂者未必就幸福,单身者活的精彩的也大有人在,何况结不结婚、何时结婚本就是人的自由,在选择婚姻问题上不凑合,不盲从,找到对的那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从什么时候,过了适婚年龄的青年变成了"剩男"、"剩女","单身贵族"变成了"单身狗"?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在婚恋观这个问题上老掉牙的那一套陈腐观念何时可以不再是铁板一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