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足壇經典的宿怨文化之:德國隊與阿根廷之間的乏力蛻變

德國隊與阿根廷這兩大足球強國之間的宿怨三代球迷們一直熱烈討論的話題,和“德意”、“德荷”的宿怨之爭,已經合乎所以地形成了文化圈。每次大賽,這兩支球隊的交鋒以必將鑄成經典。在中生代球迷的眼裡,對德阿恩怨最典型的記憶來自於06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之後的衝突,為此德國隊復出了慘重的代價:折損了當時最堅固的後腰弗林斯(意大利人”揭發“的)。隨後德國人被意大利擋在了決賽大門外,格羅索的進球正是來源於弗林斯無法上場帶來的後腰漏洞。

世界足壇經典的宿怨文化之:德國隊與阿根廷之間的乏力蛻變

至今12年過去了,這樁事一直是兩隊球迷“掐架”的焦點,可以說如今兩隊的宿怨文化已經蛻變到了比較乏力的階段。其實這12年間,德國隊與阿根廷的交手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年前的世界盃決賽。那場比賽的本身也可以用“乏力”一詞來形容,當然球迷們總是會那最後的贏家來諷刺另一家。德國隊球迷最最喜歡的還屬2010年南非世界盃時的德國隊4-0阿根廷,那叫一個酣暢淋漓。而阿根廷球迷們喜歡用德國隊今年的世界盃成績來“說事”。當然這場比賽賽前有個小插曲,那就是時任阿根廷主帥馬拉多納把當時的德國隊新星托馬斯-穆勒認成了小球童,而那場比賽正是穆二娃首開紀錄掀起了德國人的進球狂潮。

世界足壇經典的宿怨文化之:德國隊與阿根廷之間的乏力蛻變

兩隊之間宿怨文化的制高點在於90年的世界盃決賽,可能火藥味比不上德荷之戰,當時德國隊的隊長是馬特烏斯,當時阿根廷隊的隊長是馬拉多納,“雙馬”的巔峰期光從技術上就有無比的觀賞性。比賽的衝突第一彈發生於克林斯曼的“鯉魚跳挺”,關於這個極具優美和高難度的動作的爭議,至今在雙方球迷當中就沒有停止過,最後德國人贏得了世界盃冠軍。

世界足壇經典的宿怨文化之:德國隊與阿根廷之間的乏力蛻變

其他較為經典的“德阿之戰”還有1986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3-2戰勝德國隊,也是馬拉多納王朝的巔峰。馬拉多納作為球員和教練都參與到了其中,但是德國球迷仍舊覺得老馬很可愛。克洛澤連續兩屆世界盃對阿根廷都有進球,阿根廷球迷大多尊重k神。如今德國隊遭遇了世紀之“坎”,肯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而沒有了梅西的阿根廷也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最近也公佈了他們在世界盃後的最新一屆大名單。在這兩支傳統強隊都經歷了一屆鬱悶的世界盃後,更加鬱悶的球迷們也許應該互相祝福,彼此在“乏力”中完成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