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沈佺期有一首名作,名为《独不见》,又名《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就着乔知之的事,也可以说一说。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单独读起来,只是一篇典雅的,写少妇思夫的诗篇,言辞足够美丽,情感足够动人,结合乔知之的经历读起来,却别有一番思量。

咫尺天涯,他的窈娘,已成了别家藏娇的少妇,而他,就似这塞北征人,山长水远,不能相见。

沈佺期的这首诗,应是写在窈娘被强夺之前,是普通的唱和之作,袭用了乐府旧题,没有什么暗示的意思,只是我想,乔知之和窈娘分离之后,再想起这首诗,会不会另有感触在心。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先说诗名,和“员外”一样,“补阙”是官名,从七品上的一个小官,乔知之的职责和杜甫的“拾遗”差不多,都是给皇帝提意见的。设此官职的意义在于提醒大臣要勇于给皇帝进谏找茬,“官卑责重”更容易激发大家当官的责任心。谏不谏在你,这个也没有绩效考核,都是凭自己良心。

“补阙”也好,“拾遗”也好,都是容易得罪人的官职,还容易被人当枪使,属于高危职业。谏得好一举成名,朝野咸知,谏的不好,随时倒霉。

像杜甫始这种终怀揣着一颗忠君爱民之心,要“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人,还没在肃宗朝站稳脚跟,就忙着谏谏谏。谏到肃宗怒了,一纸“墨制”打发他回家。当然也有很多佞臣,位居三公,身居相位,身为御史也一样装聋作哑,曲意奉承。人和人总是不同的。

“卢家少妇”是指代富贵之家,成双的燕子令思妇想起丈夫不在身边。“独不见”是乐府题,用来暗指思妇吟唱或听到的歌曲。“流黄”是黄色的绢,指代思妇欲寄出的寒衣。

沈佺期的诗才绝对要好过宋之问,他的很多乐府诗都写得情致委婉,辞境皆佳。这首《独不见》是他乐府诗的代表作,已经具备七律的格局。音律和谐、端严大气、华美之中深情含蓄。

如宇文所安所说,唐代很多名诗往往如此,传记和轶事的背景使诗歌变得有趣而动人。没有这些记载,这些诗只表示单纯的感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