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成都城市發展的總目標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質為“國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職能為“五中心一樞紐”,即西部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提升城市目標、城市性質和職能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總目標:

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城市性質:

國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旅遊目的地。

城市職能:

五中心一樞紐(西部經濟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創中心、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龍泉山由外圍生態屏障變為城市中央綠心。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將“五中心、一樞紐”全域佈局城市核心功能和重大公共設施,支撐空間結構調

讓全市都在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分享發展紅利,推動城市由單核集聚、圈層發展向“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轉變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構建“8+X”通風廊道,優化城市空間形態,改善城市通風環境

8條一級通風廊道,連通郊區,整體提升熱環境格局

X條二級通風廊道,深入城區,促進交換緩解熱島效應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東進:沿龍泉山東側,開闢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南拓: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化空間結構。

西控:優化生態功能空間佈局,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保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城市形態。

北改:建設北部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誌性建築,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

中優:優化中心城區功能,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築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實施“東進”戰略

東進地區規劃——奠定格局

目標 :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拓展核心區、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先行示範區

借鑑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理念,高標準推動東部城市新區建設

空間佈局:生態優先、東西聯動、特色營城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功能引導:拓展新興功能,建設三中心兩基地(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行政政務服務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和高新技術服務基地)

樞紐強化:直連航空樞紐,融入國家高鐵網絡,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地位

服務提升:完善行政、文化、體育、創新等服務功能

特色營造:強化城市軸線,控制天際線,突出慢行系統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生態控制:嚴控生態保護區,提升生態功能,加強組團隔離

產業控制:制定負面清單,培育綠色科技、文化旅遊產業

建設控制:組團隔離,降容提質,優化形態,突出特色發展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以環城生態區主幹綠道作為樞紐,構建“一軸、兩山、三環、七廊”的天府綠道體系,使市民“可進入、可參與”。

一軸:錦江綠道。自都江堰起天府新區止,全長約150公里,貫通成都全域。

兩山:依託龍泉山與龍門山的旅遊資源建設的生態型綠道。

三環:利用三環路、環城生態區、二繞郊野綠帶建設的城市綠道。環城生態區內將形成約500公里環城天府綠道。

七廊:沿著主要河道建設的七條展示天府文化、引領區域發展的綠道。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完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實現軌道引領城市發展

目前已開通運營4條地鐵線,約130公里,到2022年實現開通運行600公里以上的地鐵線網。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完善“兩網多線”的慢行交通體系,為市民營造安全、便捷、舒適、高品質的慢行交通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