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醫者,是「我」

最好的醫者,是“我”

最好的醫者,是“我”

在與戲劇闊別三年後,我又一次回到它的懷抱。從藝術戲劇到應用戲劇,它的溫柔未曾變更。這樣的一次機會,得益於鹿鳴一群熱情、誠摯的小夥伴。

在我決定走進鹿鳴的時候,一位志願者朋友對我說:“你自己的關注點才最重要。你不可能全知全能。我很希望看到一個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問題分析。”

於是,懷抱這樣一種心態,7月21日,我跟隨二十名志願者,參加鹿鳴與昆明小劇場創始人陳蘇合作的應用戲劇訓練營。

最好的醫者,是“我”

● 我們席地而坐,坦誠相望

我應該是棵動情的樹

“閉上雙眼。想象,你是一顆種子,深埋泥土。漫長的冬季過去,春天來臨,小雨落下。你迫不及待想從土裡鑽出。你用盡全身力氣,終於,擠出一個小腦袋。去感受雨。慢慢地,你長出小小的兩個葉片。

太陽出來,微風徐徐,你自在又自如地感受陽光,享受清風地撫摸。忽然,一場暴風雨來臨。狂風大作,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你的全身戰慄起來,緊張、惶恐、害怕。無數顆豆大的雨點向你襲來,你收緊了葉片,低下頭,無言地承受這一切……”

最好的醫者,是“我”

● 你能像一隻貓那樣優雅嗎

午後,團結鄉大河村千畝梨園一片祥和安寧,明晃晃的陽光在山水澗農家樂的鐵皮房頂徘徊不去。黑白灰的二樓活動廳裡,悶熱異常。指導老師溫厚有力的聲音,在大自然四季的音樂聲中忽起忽落。

在相對封閉的空間裡,我們藉助音樂、導引的聲音、集體想象力,變身嬌媚的貓、搞怪的鱷魚、溫柔的喪屍、動情的樹……

穿行在各色各異的生命體中,將黑白灰的鐵皮房間變成汪洋大海,或是莽荒之地,或是叢林密佈。

打開自我封閉的五官、內心,去聆聽、感受、體驗,認知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並享受它,幫助我們的身心獲得充分的放鬆。於是,暢快地表達、分享、探討成了可能。

我只是你偏執的情緒

“我覺得不公平的事……”

“我老了。”

“教育資源分佈嚴重失調。”

“有了孩子後,我再也沒有時間畫完一幅畫。”

“找工作時,依然存在性別歧視。”

“為什麼瘦才是美?胖子就沒有美的權利嗎?”

……

最好的醫者,是“我”

● 我們互不相識,我們彼此信任

大家圍坐一圈,集體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兩極狀態:開心or憤怒。在愉快的記憶講述裡,我們都有相似的神采飛揚。而不公平的事,調動出各自不同程度的憤恨、壓抑、難過。

分享結束,第一輪表演開始。三人一組。主人公走到空地中心,選擇最舒適的姿勢,或坐或躺。閉眼,打開耳朵,打開壓抑的心,靜靜地感受周遭一切。

第一個表演者登場,拍手為號,演繹主人公愉悅的情緒,然後用三句臺詞,囊括表演內容,或是外化情緒。不公平事件的表演者同樣如此。隨後,二人模仿主人公舒適的姿勢,錯落有致地表演三句臺詞。

“這道菜真美味。是我最喜歡吃的誒。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

“因為胖,就被罵懶!因為胖,就被說醜!因為胖,就沒有選擇的權利!”

“是我最喜歡吃的誒……”“因為胖,就被說醜……”“這道菜真美味……”“因為胖……”

最好的醫者,是“我”

● 你是我最可愛的小情緒

不斷不斷地重複。直到主人公被喚醒,睜開雙眼,和處在矛盾情緒的自己和解。和不同困境中的自己和解。和自己和解。

當一種情緒在一個空間內,被不斷放大、重複的時候,它會奔騰跳躍著砸向每個人內心。世上不公平的事那麼多,我們不一定都經歷過。但七情六慾,總有一種情緒,我們都曾陷落過。

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都曾和自己對抗過。表演結束時,與自己和解的動作,帶有某種象徵意義。一次短暫的情緒表演,並不能解決問題根本。但它卻能在一定程度上,照拂我們內心的某個黑暗角落。

我就是萬人唾棄的惡棍

“我就遇見過這種醫生,真的,都不配為人!”

“我也是!”

“我也是!”

最好的醫者,是“我”

● 我也能成為最稱職的壞人

群體的情緒漸漸被一種的聲音攻陷,這樣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無數未能解決的社會、公眾、家庭問題等,往往都敗給類似的“一種聲音”。如何打破這唯一的聲音?如果,你就是那個沒有人性的醫生呢?

全部志願者,分成兩組,選擇日常生活中矛盾衝突激烈的場面,將不公平事件真切地演繹出來。過程中,戲劇就自然而然地被一群普通人成功創作。應用戲劇裡,觀眾到創作者、表演者的轉換,也就此實現。

我們每個人都是事件親歷者,在矛盾衝突的過程中糾結、痛苦。只是我們的角色互換:生活中,最痛恨無良醫生的人,扮演的正是諂媚不公的醫生。從來都是面試官的人,扮演無故被刷掉的面試者。

最好的醫者,是“我”

● 在生活這出戏裡,我也跑過多年的龍套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讓你成為當下生活狀態中最憎恨的人,你還會痛恨責罵自己嗎?身處其中,自願不自願,自覺不自覺,你會做出和惡魔同樣的抉擇嗎?你又是以怎樣的標準在判定純潔善良的正義之輩?

在應用戲劇的體驗中,我們都是表演者,同時又是創作者。這是不是有點耳熟?想想生活,我們不也是創作者,同時也是表演者嗎?

應用戲劇,最終要落到生活中,大膽地嘗試用戲劇,用表演的方式,找到生活矛盾衝突的調和點,很有可能就找到新的曙光。

最好的醫者,是“我”

● 最真實的生活,最真實的表演

在戲劇市場並不樂觀的昆明,一群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懷抱熱情,以應用戲劇的方式,投身公益。並渴望通過它,幫助人們更好地面對生活。這給在戲劇和公益的路上都沒能堅持走下去的我,帶來深深的震動。

Me too、毒疫苗事件的熱潮並未消退,親近一群單純執著的小夥伴,希望有意投身公益的朋友們,不要失去信心。

唯願那些純白可貴的善,能讓這個世界被撕扯啃咬的傷口,減輕些痛感。

*正文圖片版權歸作者、Hey 昆明、鹿鳴社會服務中心所有,嚴禁任何形式商用,侵權必究!

最好的醫者,是“我”

作者 ▏排版:木芥子

攝影:木芥子

最好的醫者,是“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